医改报告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逐步取消以药养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01:40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 杨华云)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医改报告,昨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在介绍医改思路和部署时透露,要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同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医卫淡化公益性”成首要问题

  卫生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做医改报告。他列举了医疗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5方面问题,摆在首位的就是“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

  陈竺解释,中国医疗机构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分别举办,职责分散,责任不清,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合理,卫生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难于落实。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直接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职业道德建设薄弱。

  财政投入兼顾“需方供方”

  由国家16个部门研究一年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至今尚未出台,相关方一个重要分歧就是,财政投入到底是重点补医疗服务的供方还是需方。

  陈竺在提到医改重点工作时强调,“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政府投入要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陈竺还表示,医改将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

  医疗机构将全部属地化管理

  在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报告指出,鼓励社会参与以及非公医疗机构的发展。要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针对目前存在的医院“以药养医”问题,陈竺表示,将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采取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规范收支,加强财务监管。

  提高诊疗费有利于遏制大处方

  樊东升称目前医疗知识性劳动报酬过低

  - 报告解读·医疗服务

  【摘录】公立医院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采取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解读】樊东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

  目前医生的诊疗费用过低,一个普通医生的挂号费1元钱,一个副主任医师的挂号费也仅有三五元钱,但看一个病人,医生需要付出的是多年学习和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这种对医疗知识性劳动过低的报偿,导致医生靠开大处方,多开药来扭曲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再比如,一个外科手术,支架等材料费用都明码标价,而且非常昂贵,但一个专家级医生做一次手术的报酬不过几百元,所以出现了“红包”、“回扣”等扭曲的不正之风。

  降低药品和医疗器械,大型设备检查费用,适当提高能够体现医务人员知识和技术服务价值的收费,是医疗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至于提高的渠道和形式,建议政府能首先提高门诊挂号费和医生的手术费用,当然,提高费用,要以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合理分流为前提,也就是说,要全面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推广社区首诊,以及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制度。本报记者 魏铭言

  “财政投入首务是给更多人上医保”

  顾昕称,医院公益性不能靠收支两条线实现

  - 报告解读·财政投入

  【摘录】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解读】顾昕 医改北师大方案主笔、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医改的供需之争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读了。补需方主要由政府筹资,建立公立的医疗保障制度,吸引大多数人参保,甚至可以是强制全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障。我认为补需方是天大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以前政府在这方面做的事情太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反对补“供方”。

  合理的政府补偿方式和内容,应该是,政府新增投入,主要用来补需方,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也要补给供方,把政府的钱花在以前投入少的地方,还有市场不愿意去的地方,也就是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层面。但加快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即政府增加投入让更多人入医保,是第一位的。

  至于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无论是不是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我都不赞成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方式来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可及性。我的建议是鼓励市场化,但加强监管。医院的收支分配,应该取决于居民的医保选择,以及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按人头付费。

  “整合军队部委企业医疗资源”

  朱小皖称医疗的事业编制等困难短时间难以解决

  - 报告解读·属地管理

  【摘录】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题、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解读】朱小皖 北京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北京市的医疗机构分属于部委、军队、高校、企业、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等多个系统。目前,在治理商业贿赂,大医院支援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等大的政策层面,是已经明确了属地化管理。但人事管理,医疗资源利用和处置等方面,还是分割的,很难实现相互协调。

  此外,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现实中面临的一个很大困难就是,医疗的事业编制,以及所需要的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目前,北京市卫生局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目前正在上报和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的阶段,虽然不如区域医疗规划更全面具体,但如果首步做好医疗机构的合理设置,对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更好的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将有积极意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