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报告解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09:1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也表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不大,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能不能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大肆对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有效抵御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文化建设,尽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共同要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重申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的同时,强调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马克思主义方针的条件,也在日益成熟。我国文学艺术蓬勃繁荣、争奇斗艳的新阶段,必将通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展现在我们面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文艺事业大有希望的重要发展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进程必将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全面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可以说,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符合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与党的十六大的部署相衔接,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经过29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现实条件。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应当也能够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二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三是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空前高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有把握地说,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一定能够到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