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打工者合同意识调查:及时领到工钱就是幸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12:49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钱朱建报道
12月22日,冬至,阴雨绵绵。 上海南汇区一个农民工宿舍内,29岁的孙建国(化名)斜躺在钢丝床下铺,一只脚搭在床沿上,头枕着几本旧杂志。电视机里正播着电视剧《金婚》,丈夫和妻子在房间里大吵。孙建国眼睛盯着屏幕,但一句对白也没听清楚。“该死的雨,今天又白过了。” 孙建国老家在安徽,三年前,同村的包工头领着他来到上海,到建筑工地做瓦工。从那天起,他就特别憎恨下雨,因为包工头说,干一天拿一天的钱。下雨,不仅一分钱没有,还要倒贴一天的伙食费。 对孙建国来说,《劳动合同法》只是本本里的一串符号,他只知道大年夜那天,可以去离他家3里远的包工头家领这一年的辛苦钱。 背井离乡背着包裹往返全国各个工地 冬至这天下午,记者跨过两条水沟,走进孙建国暂住的工棚时,他刚和在老家的女儿通过电话。 孙建国脸色黝黑,穿一件黑色人造革夹克衫,左手使劲撸着他的“鸡窝头”。“打长途还是得找公用电话打,手机太贵了。”孙建国右手捏着手机,正仰着脖子看刚才的通话时间。那是一款银色的波导翻盖手机,边角处已经磨得泛白,后盖上还留着孙建国的女儿过年时贴上去的贴画。 孙建国初中没毕业就学徒做了瓦工,老家的人俗称这行为“泥瓦匠”,是当地一门主流的手艺。当年,男孩子没考上学的,差不多都做了这一行。孙建国“出师”后,跟着同乡出来闯天下。无论寒暑,背着包裹就往返于全国的各个工地,只要有活干,几个老乡一吆喝就上路了。草席里卷一条薄棉被,几件换洗衣服是他包裹里的全部家当。 “《劳动法》听说过,太麻烦了,要去劳动局找人告状,一折腾起码四五天,还不一定有结果,有这点时间,不如抓紧干活儿。”在孙建国的概念里,碰到工头欺负人,几个老乡一招呼,就直接找工头当面评理去了。大多数时候,工头不但不会欺负他们,还是他们的代言人。因为讨不到工钱,工头也没办法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家里围着一屋子老乡讨债,这年咋过?” “干得不舒服就换地方,没什么好多说的。”孙建国以前也看报看杂志,但都是看些天下趣闻,讲讲故事之类的,自从搬到到南汇临港新城的建筑工地,就再没买到过报纸,《劳动合同法》也没听说过。 “偏僻得很,只能看电视打发时间。不能赌钱,家里女儿等着钱念书呢。” 有苦难言钢筋砸伤脖子拿到400元补偿 “《劳动法》倒是听说过,但是《劳动合同法》,我倒不清楚。”浦东世纪公园附近一处工地宿舍,安徽人老刘坐在床上休息,一旁的老婆蹲在地上,用筷子搅着碗里的鸡蛋。 老刘来上海打工已经有六七年了,在工地做钢筋工。夏天,老刘每天要干10个小时,早上6点出门,晚上5点才能回宿舍,中午有一个小时吃饭休息,到了冬天,老刘可以多休息半小时。“做满一天70元,碰到下雨不能出工或者工地没活儿就只能倒贴饭钱了。”老刘指了指旁边的儿子,“他刚来,要师傅领着干,一天只有60元。” 老刘的儿子今年19岁,今年10月份,在之前一个工地干活儿时,不慎被钢筋伤了脖子,在工地休息了半个月,最后包工头给了400元算是补偿。“这误工费到底该咋算?好歹也是工伤,就给这点钱?”老刘心里知道吃了亏,但也不知道按照国家规定该赔多少,后来就领着儿子来到现在的工地。 “合同?像我们这种打零工的,哪来的合同?”提到“合同”两个字,老刘笑了起来,打工这么多年,他没看到有老乡和老板签过合同。“工资都是年底和老板结的,每个月先领600元生活费。” 让老刘欣慰的是,这两年拖欠工资的事情少了。“我们虽然不懂法,但碰到事我们就去找劳动局,管用。”今年年初,因为包工头“同工不同酬”欺负了他们几个安徽老乡,老刘和老乡一起找到劳动局,三四天后,工头乖乖把钱交了出来。 “干了这么些年,跟过不少老板,感觉江浙一带的老板要比北方的老板好,北方老板太狠了,宰得厉害,介绍活儿干还要拿回扣。”走南闯北一番历练,老刘也在总结自己的打工经验。 最大心愿希望儿子学技术别再四处打工 念完初二,老刘的儿子就辍学来到上海,跟着父亲一起打工。后来,老刘的妻子也来到上海,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三个人就是三张嘴,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光吃饭一个人一天就得16元钱。”老刘的妻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三个人在工地食堂吃,吃点青菜吃点肉,一天就要48元。“如果自己烧可以便宜点,30元就够了,可工地上很坏,一到烧饭时间,只提供照明电,根本生不了火。”老刘的妻子边说着,边把半掩的门关紧了,“初来乍到,别惹事了。” 和父辈关心误工费、加班工资不一样,作为第二代农民工,老刘的儿子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未来。现在,老刘正在托同乡打听,有什么技术可以学学,让儿子将来捧上个像样的饭碗。 儿子初来上海时,老刘担心工地太辛苦,让儿子去工厂里干了三个月。“结果小子在里面不习惯,每天在车间里,有人管这管那不自在,最后还是回到了工地。”老刘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挺满意,自由自在,干一天拿一天的工钱,干一个小时就拿一个小时的报酬。但对儿子的前途,老刘却很迷茫,“不知道该让他干啥,但肯定不能像我这样,再在工地上忙活一辈子。” ■律师点评 今天上午,针对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润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学梁。 ●不签合同怎么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建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人一旦和单位产生纠纷,有的单位往往不承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试图逃避相关责任。 王学梁律师指出,今后用人单位不签合同将被严厉处罚。从明年1月1日起,用工一个月以上仍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如果满一年还是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就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王学梁表示,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发生纠纷,劳动者可以通过工作证、工作服等物件进行举证,来证明事实存在的劳动关系。 ●针对行业特点,合同期限有多种 王学梁律师指出,劳动合同大致可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建筑工人流动性较强,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拒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一定的任务作为合同的期限。通过这样的合同,也可以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工伤误工费怎么给 在建筑工地采访时,工人反响最强烈的是,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收入大为减少,这误工费到底该给多少? 王学梁律师指出,劳动者发生工伤,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这其中就包含了工伤保险,相关费用由保险担负。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综合保险的,工伤误工费须由用人单位负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