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真实版:为142名英烈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14:47 法制周报-e法网

  近日,一部叫《集结号》电影的热播让人们的记忆重新回到了烈士与英雄的年代,长沙读者王先生看过电影《集结号》后第一时间给本报打来电话,他很有感慨地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你们《法制周报》号召社会力量为羊楼洞142名英烈寻亲,为沉默在异乡荒山的英烈立碑纪念,这就是现实中的‘集结号’精神——我们要为英烈正名,找回属于英烈的尊严与荣耀!”

  现实版“集结号”精神

  自2007年8月初至今,《法制周报》开始为湖北羊楼洞老营盘一处茶山上的142位英烈寻找亲人,这些烈士是抗美援朝时期当地一所野战医院抢救无效就地掩埋的伤病员,大部分是志愿军,其余为解放军。

  2007年12月6日,本报寻亲联动媒体《北方新报》记者徐亚军兴奋地打来电话,“内蒙古籍烈士吴海廷、杨海友、周国玉的亲人都找到了。”随后,他详细地向记者讲述了寻亲过程及英烈亲人的情况。

  周国玉烈士的侄女周素珍是此次活动找到的第70位英烈的亲人,这标志着为羊楼洞英烈寻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12月15日,《法制周报》与赤壁市就为烈士立碑事宜达成了协议,双方商量了立碑的具体方案,赤壁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将在墓地前修建一个烈士广场,烈士纪念碑立于广场中央供后人永远缅怀。

  “说起来挺凄凉的,大部分英烈家属还不知道自己的亲人葬在异乡的荒山上,有的后人甚至不知道父辈有过这么一段光荣的历史,我们为英烈寻亲,并不是图个什么,而是要送英魂回故乡,还英烈以尊严和荣耀。”2007年12月24日,寻亲活动发起人老民警余法海激动地对记者说。他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法制周报》记者长达4个多月的寻亲之旅。在《法制周报》的呼吁和努力下,4个多月里总共找到了40位烈士的亲人,其中15位湖南籍英烈的亲人是本报记者千寻万觅找到的。

  《集结号》里的九连连长谷子地转业后不回老家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回到汶河县,这个他和战友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他们的遗骸、为烈士正名,唯一幸存的连长谷子地誓死要对逝者负责,执著地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有父母取的名字,怎么能成为没名的孩子呢?”

  如谷子地寻找牺牲的战友一样,老民警余法海近乎偏执地把为142位英烈寻亲当成了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为两年前自己在烈士碑前一句承诺:送英魂回家。

  维护烈士尊严的民间力量

  一位老民警、18家报社组成的媒体寻亲团、400多名大学生,还有无数热心的市民、网友、政府官员一起,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寻亲队伍,也组成了一股维护先烈尊严的民间力量。

  2007年9月12日,病榻上的魏巍破例接受了《法制周报》记者的专访,他说,“为烈士寻亲,只是一种纪念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实质是:我们应该为烈士正名。”采访结束时,他突然紧紧抓住记者的手,“你们一定要帮这些‘最可爱的人’找到亲人,让烈士英魂早日回归故乡,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原志愿军40军老战士、《震撼一千天——抗美援朝将士战斗回忆实录》主编林源森看到本报报道后也加入了寻亲行列,他发动了北京抗美援朝研究会为羊楼洞先烈寻亲,找到了北京丰台区英烈孙善文的女儿。

  岳阳巴陵石化职工刘树赐为羊楼洞立碑自发募集2100多元善款,全部存入了湖南省慈善总会为本报“羊楼洞烈士立碑活动”专门设立的爱心募捐账号42204637608093001(中国银行)。

  湖南卫视《真情》栏目组的一位编导看完《集结号》后对记者说,“烈士的荣耀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耀,为烈士正名是我们每一个后人的使命。”(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真情》栏目组看到本报“寻找英魂的故乡”系列报道后,第一时间联系到《法制周报》记者,联动推出了“历史不会忘记”的专题报道。

  “寻找英魂的故乡”系列报道在网络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腾讯、新浪等先后推出了寻亲专题网页,众多网友发表评论缅怀烈士精神。广西网友“月黑风高”、黄胜等还自发募捐1200多元,帮助广西北流籍烈士刘东的弟弟刘盛初老人赴赤壁羊楼洞拜祭亲人。“虽然病死沙场,你依然壮烈,死的光荣!”一位网友这样评论。

  吹响神圣的集结号角

  战争需要牺牲,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需要牺牲,为了这个意义,集结号并没有吹响,九连的47位普通战士壮烈牺牲。47位战士,是靠幸存的连长谷子地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烈士荣誉,并按照烈士的荣典被安葬的。《集结号》在片尾终于吹响神圣的集结号,鲜活的生命终于得以慰藉。

  一位智者曾经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送英魂回家,还逝者光荣。烈士,是一个国家永远值得爱戴和尊敬的英雄,他们的勇敢、坚毅、顽强、无畏,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融入了历史,万古流芳。

  湖南乾城县(今吉首)烈士孙兴孝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投奔了解放军,50多年里,孙家没有收到任何病故军人通知书或烈士证,一家人几十年都担着 “恶名”抬不起头来。直到2007年9月初,《法制周报》记者找到他的侄女孙文翠,一份迟到的心灵慰藉和一份永恒的荣光让孙家人兴奋不已。当地民政局立即派人随亲人赴湖北羊楼洞核实,以湘西州人民政府、湘西州民政局的名义送花圈、祭亡灵,亲人们准备把墓葬迁回故乡的烈士陵园。

  的确,寻找英魂的故乡与“集结号”的精神内涵是一样的:为烈士正名。正如《集结号》的宣传语所言:“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因为烈士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的丰碑,找回烈士的尊严与荣耀更是找回共和国的尊严与荣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