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从紧下的2008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20:41 新周刊
货币从紧下的2008
新周刊第266期封面

  左小蕾:紧缩经济有多紧?

  文/邝新华

  地上、沙发上和桌子上是高高堆起的书,坐在书后面的是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一条红围巾把灰白毛衣之下穿着简练的她从凌乱的环境中区分出来。与左小蕾的办公室一样凌乱的,是她给我们勾勒出来的宏观经济环境。

  2007年12月12日,欧美五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宣布联手向金融市场注资640亿美元,以缓解这些国家的信贷吃紧。没有人知道,这几百亿美元里,将会有多少流通到中国,扬起新一轮的股市泡沫,和你一起哄抬房价,甚至把一斤猪肉的人民币标价变得越来越高。

  紧经济元年

  12月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北京进行着,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已经守在电视机前,等待2008年的财经政策风向标出台。对于首次提出的紧缩政策,左小蕾一点都不意外。

  2008年将成为中国紧缩经济元年。这一轮的货币紧缩从2004年10月29日开始。那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调高一年期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在这以后的三年时里,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利率和存款储备金,但直到2007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才祭出“从紧”二字,在货币的层面上实现一次政策质变。

  在此之前的货币政策,官方表述为“稳健”,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恢复经济活力,拉动内需而制定的。过去一轮的稳健政策效果显著,到现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上升周期的轨道。房价、股市和CPI都一去不回头。

  在大洋彼岸,五大央行联手出击的第二天,欧元区3个月银行间拆借利率一度达到4.95%的7年来最高水平,五大央行的联手并没有在短期内让银行家们恢复信心。有人评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人们对调控的适应已经让这些货币政策适得其反了。

  但这些货币带来的流动性是实实在在的,它们对本已流动性过剩的中国害多益少。往严重里说,刚刚出台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将面临适得其反的危险。

  “流动性过剩可能还要让我们面对压力更大的局面,因为美国次级贷款的问题,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轮的流动性问题已经造成了我们很多矛盾,现在新的流动性可能带来更大的压力。现在货币从紧,是很自然的。”

  国际环境几近恶劣,在外忧面前,我们的内患——通货膨胀、房价高企、外汇过剩仍然不乐观,临危受命的紧缩货币政策能完成其使命吗?

  紧通胀:拐点是抓不住的

  就在五大央行宣布联手的前一天,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11月CPI指数,同比上涨6.9%的11年来新高又引起了新一轮的争论。对于发改委“物价上涨可能持续”的判断表示无法理解。难道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通胀没用吗?

  在左小蕾看来,很多人的不理解来源于他们对经济数据的无知。

  “所有的经济现象的出现,都有一个过程,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积累后,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问题出现后也会有一段时间的延续。特别是宏观变量,一般不会发生突变现象。90年代的通胀持续三年的时间,超过10%,上个月高了下个月低下来,那是不可能的。2008年一月份CPI肯定还会是在6%左右。”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财产性收入”的概念,除了房子、股市,我们银行里储蓄存款利息也是财产性收入的来源。“不要光看CPI的涨,同期的收入也在涨。从平均意义来说, 生活水平没有下降,这样心态才会比较平和。”

  在我们一直吃着负利率的亏时,我们的心一直是平和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实际上是用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来补贴企业和金融机构。到目前为止,利率仍然实际为负。现在,应该“还富于民”了。

  左小蕾是流动性研究的专家,她的观点是,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流通领域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不是肉变贵了,而是因为买肉的钱多了。

  那我们还要扛多久?拐点将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经济周期是有一定区间的,上来有一段时间,下去也需要有一段时间。胡说八道是可以的,但拐点是抓不住的,谁也没办法预测拐点将于何时出现。政策的方向是对的,但不可能立即见到效果。”

  是呀,即使政策在短期内有效,还有五大央行的人拿着美元、欧元在国门口等着呢。

  紧房市:击鼓传花最后一轮

  2007年11月份以来,涨势得最凶猛的两大资产市场冷静下来了。房地产市场持续有价无市,股市也连挫一千多点。是一年以来紧缩的宏观调控终于发挥了作用吗?如果是这样,加大紧缩力度的2008年,将会出现房价击鼓传花的最后一轮吗?

  “不能说没有效应,但这不是主要的。”左小蕾并不认为房地产市场属于宏观调整的范畴。宏观调控是调控总量,至于具体的产业和企业如何应变,那是“微观主体”的事。

  对于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左小蕾认为并不是政策方向不对,而是政策没有执行下去。“如果这一轮的房地产政策明年都能落实,比方说经济适用房由政府来控制,购买第二套房的首付、利率增加,那么明年的房价肯定要下来的。”

  因为有需求,所以房价还会涨,这是最普遍的说法。但左小蕾并不赞同:“永远都有需求,但有人是居住的需求,有人是投资挣钱的需求,投资需求是永远都满足不了的,你不能用增加供给去满足他。而且他是不在乎房价上涨的,房价天天涨才好。”

  左小蕾认为,把区分两个市场的政策落实到位,就能达到控制涨价的情势。

  “保证好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低收入人群就不会参与到投资需求来,我反正是买不起的。这时,房价再怎么涨都影响不到这群人,因为居住性的市场政府控制了。”

  紧企业:我不是在给他们开药方

  加息,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金成本的增加,从而使利润下降,稳健政策以来企业持续的高利润时代即将结束。

  “宏观政策肯定不仅仅对银行、对出口企业有影响,而是对所有的企业,还有地方政府。他们应该主动地调整,这样经济体系才会灵活、有弹性。货币政策能不能起作用,关键是看企业是否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情况,减少自己的投资。”

  调整利率是最需要企业来配合的一种货币政策。这个操作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效果比较明显,“中国因为很多结构性的问题,货币政策要去适应企业,而不是要求企业。有些时候企业不太懂(货币政策)什么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更喜欢用另外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调整存款储备金。既然企业不管利息如何都要向银行贷款,那就直接限制银行的贷款额度。

  对企业的“不成熟”,左小蕾很是无奈:“我不是在给他们开药方。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他们应该去反应,这样也培养企业自我调整的能力。”

  紧热钱:不能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元贬值的问题

  中国流动性过剩始于2004年,当年外汇储备增长2100亿美元,是较之前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在这2100亿美元中,350亿美元来自贸易顺差,其余1750亿美元都是资本流入,包括500多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200多亿美元的外债增加和海外证券投资。剩下约1020亿美元既不是贸易盈余也不是直接投资的资本输入,用左小蕾的话,“一般定义为寻找投资机会的国际资本。”老百姓把这些资本称为“热钱”。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过热、防通胀”之前,十七大之后不久,左小蕾也提出了两防。一个是十七大后的新一轮投资增长高峰。“通常在地方政府换届后,新一届政府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冲动。如果现在不把投资秩序正常化,不改变制度性问题包括业绩评价标准,我们将面对下一轮更大的投资增长。”其次是国际上“宏观政策型”的对冲基金,他们“专门钻各国宏观政策的空子,比如利率、汇率,进行套利。索罗斯1992年赚了每个英国人12英镑”。

  紧缩的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危险很可能就是这个:如果新增流动性不断增加,不论存款准备金率如何提升,也不论利率是否再调整,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只会持续加剧而不是缓解。

  一个很常见的理论是:提高汇率,让人民币升值,兑换成本高了,就能遏制海外热钱的进入。

  对货币流动性研究多年的左小蕾态度鲜明:“现在这个环境,不符合升值了以后可以遏制热钱进来的理论的结论。你怎么能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元贬值的问题呢?我们升了两年多的时间,也没有解决问题。弄不好,本来紧缩的货币政策,会让更多的钱流进来,既解决不了顺差,也遏制不了热钱进来。”

  2007年美国次级贷危机以后,欧美政府为了恢复经济信心,不得不利用降息等手段进行货币扩张。“情况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那些发出来的钱,是要全世界范围内找投资机会的。它不是刻意的转嫁,但客观上我们也承受不了。”

  2007年,中央曾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热钱的压力,包括开通多个资金出口——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QDII的大开闸,还有含苞不放的港股直通车。但这些方法都不奏效。

  左小蕾的方式很有趣:“我说最合适的方法就是管着不让他们进来,然后还不让他们出去。别的办法,在现在的情况下都不太合适。不是说不开放,实在是管不住。中国市场目前的情况下,渐进吧。”

  左小蕾说,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通胀的形成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两年滞后的关系。中国的流动性过剩2004年开始的,“两年前发行的货币多了,两年以后才会体现出来通胀。通胀起来了以后,肯定需要两年以后才会下去的。”当然,这是在抽空外国钱的实验室里做的判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