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江西籍科学家当选工程院院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1日11:41 江南都市报

  省农科院颜龙安研究员与中国矿大彭苏萍教授成为家乡人骄傲

  2007年12月29日,两年一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有33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其中江西省农科院颜龙安研究员与江西萍乡籍、中国矿大教授彭苏萍榜上有名,这一好消息仿佛冬日里久违的暖阳令人振奋与欣喜,两名科学家也一时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和关注的热点人物。昨日,记者连线江西省农科院相关人士,并从院士工作单位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到两位杰出科学家的真我风采。

  颜龙安院士

  70岁,江西萍乡人。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学科带头人,是我国最早育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野败籼型不育系的研究者;完成的“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研究”经国际终端查询属国内外首次发现;育成的杂交晚籼组合“献优63”最高单产达860千克/亩,是三系组合的重大突破,使水稻产量发生了一大飞跃。1981年与袁隆平等共获国家发明奖特等奖。

  他的为人“独立而且直率”

  找颜龙安采访很难。网上搜索不到有关“颜龙安”的任何专访。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江西省农科院科技处负责人余传元。当记者问及颜龙安院士留给他个人的印象时,余传元用了如下语句“为人刚正不阿、性格直率,具有独立的科研思想和独特的工作方法”。

  “喜讯传来时,颜院士刚从海南育种基地赶回来”,余传元向记者透露。在院里举行的简短祝贺仪式上,颜院士“三句不离本行”,他说自己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把省里分散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的水稻研究团队;瞄准超级稻育种新目标,再创水稻高产新纪录。

  他的贡献堪比袁隆平

  颜龙安研究员当选院士的消息,不仅在普通百姓中引发热议,同时也在省内科技界引发震动。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兴奋地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结出的硕果,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江西,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更有网友发表热评称颜龙安为我省首位“农”字号国家级领军人物,“是与袁隆平不相上下的科学家”。

  对此,作为江西省农科院负责推荐颜龙安参评院士工作的余传元话语中透露出喜悦。回忆起参评工作的前前后后,余传元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当年1月初启动,共产生484名有效候选人。“颜龙安研究员是我省唯一被推荐的科学家”,他从事水稻育种研究40余年,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彭苏萍院士

  1959年6月生于萍乡,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工程物探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了12项国家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38项省部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为中国矿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38岁晋升博士生导师

  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介绍,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为60岁,其中50岁以下的7人,占新当选院士人数的21%,年龄最小的44岁。不满50岁的彭苏萍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最年轻的院士。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的资料显示,1982年7月,彭苏萍从淮南矿业学院本科毕业;1985年7月,在淮南矿业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6月,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攻读工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被选入国家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100人)并派到美国作两年高访。1997年7月,38岁的彭苏萍“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彭苏萍教授为人正直、学风严谨。培养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有37人,硕士27人。

  研究保障矿区安全生产

  彭苏萍教授长期从事矿井地质和矿井工程物探工作,注重矿井地质中物探技术研究,在煤矿精细地质构造、灾害源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工程应用上取得突出成绩。其中,彭苏萍教授等采用采矿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矿井地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煤矿顶板灾害源探测技术研究,实现了煤矿巷道和采场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预报的信息化、科学化。这一成果被科技部列为1999年国家科研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在全国31个煤矿推广,14年来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此外,彭苏萍教授还研制开发出矿井复杂地质构造探测装备与技术,组建了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保障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文/记者 朱瑾 实习生 曾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