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盘点2007年最具影响力会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01:27 南方日报

  知易行难。执政者如何吸纳民智的思考结晶,实践与否、如何实践,是关键。

  拾掇散落在2007时间线上的大小会议,慢甄细分之下,一年来的时局图景,俨然变得清晰。

  [综述]

  会议作为发布宣言、交流情况、统一思想、总结过去、部署工作的工具,早已被运用得非常娴熟。“中国施政印象”免不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

  有人调侃说,除了针对股市的那场“半夜提税拦不住”之外,纵观中国2007年时局关键词,多首发于各种性质不一的、公开或半公开甚至未公开的会议之中。

  透过这一视角审视2007,执政者在这一年的表现均显成熟、务实与大气。

  外交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陈须隆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已发生重大质的改变,中国已经从一个旁观者变为站在前沿的斡旋者。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态度,以及各种表态和策略的成熟度和科学性,均证明中国作为一个外交大国正在快速成长。

  内政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说,看中国国内的发展,2007年呈现强烈的“承上启下”特征,成就巨大,无可置疑,但问题隐患的解决仍依赖于对于改革关键的把握,在于中国执政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改革。

  必须保持清醒的是,无论多么光鲜灿烂,会议本身并不对现实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会议的真正价值恰恰是在会议之外,在落实、在真干、在不断挣脱惯性思维和行为枷锁。

  2007年,我们不止一次看国家的精英,围坐在一起谈论中国的未来发展。从这些会议来看,带领中国崛起,路漫漫而修远,2007年的中国执政党和中国政府,正在思考中转型,在摸索中前行。

  大国外交:和平崛起蓄势待发

  〔核心会议〕

  G8峰会 APEC会议 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中日首次经济高层对话 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四次会晤 六方会谈

  近代的日本,教我懂得了胜利的渺小。无论我们,无论他们,谁都再无别的前途唯有自尊与敬人。

  ——著名作家张炜写于参观日本横须贺港口之后

  2007年,从年初东盟峰会开始,中国即频频高调出现于国际外交舞台之上,表现可圈可点。

  中国不只是被世界改变,也正在积极地改变世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在总结2007年度中国外交特点时说:“由于良好的国内发展态势,尤其是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的稳定支撑,中国外交底气十足,进取意识强烈。”

  作为一个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国,中国外交日益坚定沉稳。曾经饱尝弱国外交屈辱的中国人,开始体味和平姿态崛起之后的自豪,而中国也正享受“自尊”和“敬人”的君子之交,带来的多重利益。

  200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G8峰会和APEC会议,向世界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并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对美国下一步有可能提出的强制减排政策,有了足够积极的应对。

  胡锦涛用积极的外交姿态向世界表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重视协调与其他大国关系,愿意在南北对话上发挥桥梁作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的友善笑容,超越了东亚地区各国利益和战略上的差异,重新塑造了中国的东亚形象,而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主张,亦让人对东亚地区的未来合作抱有积极期待。

  8月,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签署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六个成员国把“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首次举行了联合反恐军演。尽管有美国扰动,东亚地区的合作有其复杂性和脆弱性,但中国推动各方合作车轮向前的努力一目了然。

  不少国际观察家预言,十七大后中国外交布局更重视多边舞台。实际上,2007年中国积极参加各类多边会议,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运筹同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收效显著。

  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司长马朝旭认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认识和科学把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年在国际冲突中的斡旋成就亦是有目共睹。

  六方会谈解决了澳门汇业银行问题,发表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国际媒体称,在国际社会化解朝核危机的双边及多边外交努力中,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和务实的外交立场深切参与其中,发挥出主要危机调停国的重要角色。

  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主力国务卿希尔表示,由中国来主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进程被证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中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展现出高超的外交能力。

  2007年,中国与一些大国的双边关系也在博弈中走向祥和。中美贸易摩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闭幕,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即将召开。舆论普遍认为,正是通过这一沟通机制,两国经济关系保持了平稳发展。

  日中关系多年来“政冷经热”,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使双方确认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照亮两国关系发展前景。中日首次经济高层对话在京举行。胡锦涛主席确定在时隔十年之后,将于今年访日。

  日本在多年执行“脱亚入欧”之后,重启“对华关系的新思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表现出回归的意向。去年底福田康夫顺利访华,短短两天行程,福田称取得“较想象更好的成果”。在国家利益综合平衡考量之后,两个理智国家之间,关系正在持续破冰。

  温家宝总理、欧洲理事会主席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三人叠手微笑的照片将成为中欧关系重要的历史瞬间。

  双方同意将于今年3月份建立副总理级的经贸高层对话机制。

  而此前两天,法国总统萨科齐高调访华,促成并见证了中法企业约二百亿欧元合作项目的签署。

  2007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十年,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2007年,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了四次会晤,两国元首在一年中如此频繁会见,在双边外交关系中并不多见。

  民生为天:“鸡毛蒜皮”登堂入室

  〔核心会议〕

  全国“两会” 中共十七大 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辉煌与凄凉,全在人心向背。

  ——《苏共亡党十年祭》

  我觉得“危机感”应该来自于我们对目前繁荣的正确认识和判断。从全球范围看,我们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大约2000美元,是一个成就,但离全国小康还有很大距离……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应该使我们有危机感。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中国经济和金融在近五年中基本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没有跌大跟头。然则我个人有些担心,一些年轻人可能会以为平稳发展,不出问题是常态。其实金融体系中每隔数年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困境或危机,这可能才是常态,不出问题反而不大可能是常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什么人们能“晒”出来的幸福感愈来愈少?

  为什么有相当数量的人觉得自己是在被改革开放抛弃?

  为什么一些人仅仅因为对社会中消极黑暗现象不满,就非常轻易地走向反面?

  为什么医疗改革走了十年人们还没有感觉到看病的方便和便宜?

  为什么中国人要对“房奴”这个词产生那么多爱恨交加的感情?

  为什么一个重庆的钉子户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问号。而能最有效回答这些问号的,不是高谈阔论,甚至不是政治宣言,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

  令人欣慰的是,从去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到接近去年末召开的十七大,在中国最重量级的几个会议中,民生问题一直和会议话题“紧紧拥抱”。鸡毛蒜皮的问题可以“毫无愧色”地登堂入室,拿到最庄重的场合激发最见仁见智的讨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在8月下旬于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上强调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继续调整结构稳定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会议规格之高,同样前所未有。

  虽然热烈讨论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实质性的或最终的解决,但民生问题确实在2007年获得了史上未有的“高”和“热”。

  对此,观察者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在各类高规格会议中集中讨论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一古老政治格言的现代诠释。在政治体制改革只能“碎步前行”的现实面前,最务实的举动是,动手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另一种观点则指出,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贫富不均、医疗、教育、住房等大面积问题,都是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高调谈论民生,固然是为了巩固民心基础,但更深层的动因,恐怕还在希望以民生为具体落脚点和切入点,用最广泛的民意为助力,悄然掀开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幕。

  2007年12月3日至5日,旨在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确定基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国高层明确表示,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会议明确将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此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在于,近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逐渐转变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本次会议首次将“适度”删除,强调从紧,这意味着明年货币供给增速放缓,贷款控制力度加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分析认为,中国2008年的流动性将比2007年有所收紧。2008年贷款控制力度将加大,但投资不大可能大幅放缓。通胀将有所放缓,消费增速有所上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政府最主要目标。政府目前的调控措辞较强,似乎并未反映出对于明年外需放缓、引发中国出口放缓的前瞻性预期。

  然而,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议第一条,明年宏观调控的最重要任务依然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任何调控的目标都不是为了把经济增速大幅打下去。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07年是中国经济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8年,这种高增长的态势不会马上结束,但结构性扭曲的负面现象可能逐步显性化,结构性调整压力有骤升趋势。2008年,中国经济或许会进入调整阵痛期。

  政改定向:中国式民主

  〔核心会议〕

  中共十七大

  政治进步与经济进步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一直在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件“应当”做的事,而是一件“必须”做的事。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俞可平

  2007年中国关注度最高的政治事件无疑应是十七大的召开。

  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评论认为,从十七大的政治报告和新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可以看到,跨进新的一年,中国将变得更加自信,摒弃了各种保守的、激进的、盲目的、幼稚的“制度崇拜”,用自己创造的改革发展模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多数评论者认为,对于十七大意义的认定,不应局限于2007年一年。因为从2003年年末开始,出现了一小股否定改革开放的暗流。把我国社会中由于改革不到位或被扭曲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推到改革开放头上。

  就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提出:“29年改革开放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重新出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而十七大报告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问题的响亮回答,全面肯定了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成为十七大最具未来辐射意义的政治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十七大召开前后,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制约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展开,这一种声音得到了知识界的广泛关注和应和。

  吴敬琏也指出,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是经济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取得进展的基本保证。他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一年中国更大的希望在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而重中之重则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在安全平稳中找到策略的突破口,不应仅仅依靠所谓的专家、少数的智囊,而是应该由媒体发挥言论公共平台的作用,提升公众对此事的参与程度和关注度,一场公开透明的政治体制改革将对民族凝聚力有很大提升,而中国的命运本就理当由所有中国人共同决定。

  在此思想背景之下,盛传为中央高层核心智囊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陆续发表的几篇文章中,将中国式民主的定义和发展路径渐渐厘清了面目。

  他指出,在可见的将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将沿着十七大确定的路线稳步推进,以党的民主带动社会民主,逐渐由基层民主向高层民主推进,由更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

  俞着重指出,中国的民主发展将是一种“增量式”发展,增量民主的实质是在不损害人民群众原有政治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新的政治利益。动态的政治稳定将逐渐取代静态的政治稳定,培育公民社会,让民间组织更多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另据观察分析人士指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是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方向,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方向性要求。

  虽然历经数次改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变革和新的发展需要,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显得滞后,政府机构设置和运行仍然带有明显的“直接经济干预型”印痕。

  针对这一状况,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研究的大部门体制,被认为可以化解政府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及权限冲突,有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公务手续和环节,提高政策执行效能。

  《财经》杂志报道,国务院已成立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并下设若干工作小组,从事有关改革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制定。但相关的工作进展和调查结果依然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透露,中央和地方也已经开始探索“归口管理”模式;而“大部门体制”概念的提出,预示着将进一步在机构改革上采取行动。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五级财政”向“三级财政”转变的探索,可以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层次减少两个。这透露了十七大之后中国政务改革即将掀起的重大变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