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19:18 央视《世界周刊》

  年终节目·2007 面孔

  ##康辉:

  欢迎收看《世界周刊》年终特别节目《2007面孔》。

  每当我们回望一年的世界,总有一些面孔让我们印象深刻。他们或是事件的主导者,或是历史时刻的见证人。他们的微笑,他们的愤怒,他们的命运,传递着世界发展的脉动。今天,我们就同您一起走近这些面孔,来读懂2007年世界的变化。

  【片花 政治篇 对峙】

  ##片子

  (找最好的画面 背景声)

  2007年12月28日,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的遗体在家乡安葬。(空 现场画面)

  此前一天,她在拉瓦尔品第展开竞选时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身亡,终年54岁。这一天距离巴基斯坦议会选举只有13天。

  【同期】巴基斯坦内政部发言人 齐玛 12月28日

  我们截获的情报表明

  基地组织头目

  巴伊图拉·迈赫苏德是幕后凶手

  我们今天上午刚刚截获了一段对话

  巴伊图拉·迈赫苏德

  祝贺他的手下实施了这一行动

  WORLD1-DEC29-PAKISTAN-BHUTTO FUNERAL 2

  13. (SOUNDBITE)(English) INTERIOR MINISTRY SPOKESMAN JAVED IQBAL CHEEMA

  SAYING:

  "We have intelligence intercepts indicating that al Qaeda leader

  Baitullah Mehsud is behind her assassination. We just have an intelligence

  intercept that was recorded this morning in which Baitullah Mehsud has

  congratulated his people for carrying out this cowardly act."

  齐玛说,贝·布托不是被子弹击中的,而是被爆炸的冲击波掀倒、或是在躲避爆炸时,头部右侧撞到汽车天窗的控制杆,导致头骨破裂而死。齐玛在新闻发布会上播放了现场录像,他说,事发现场确实有人开了3枪,但都没有击中布托。布托体内没有发现弹头或金属弹片。

  但贝·布托的助手奈克表示,布托身中两枪,一枪打在小腹,另一枪打在头部。

  29日,被巴基斯坦政府指责为凶手的迈赫苏德通过其发言人对媒体表示,他与贝-布托遭暗杀事件“没有任何关系”。

  ##康辉:

  贝·布托遇害身亡距离她结束8年的流亡生涯、回国参选仅仅70天,这一新年前夕突发的事件震惊了世界。贝·布托在巴基斯坦有铁蝴蝶之称,在西方被看作民主的象征,而基地组织却称她为“美国最宝贵的财产”。在这位女政治家身上,凝聚了太多的象征性因素,她的离去也牵动着巴基斯坦政局。

  ##片子

  政治、宗教、女性、领袖、阴谋、暗杀,这一切经历在12月27号,贝娜齐尔·布托被害那一刻起定格。

  贝娜齐尔,这个名字在乌尔都语中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而贝·布托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

  贝·布托的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第一位民选总理。也是人民党的缔造者。

  由于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布托承认孟加拉国独立,引起军方不满,于1979年被推翻处死。

  年仅26岁的布托宣布自己为人民党的“终生领袖”,从此步入政坛。

  这是一张贝·布托和他儿子比拉沃尔的照片。

  1988年,在儿子出生前夕,布托挺着大肚子竞选,成功当选当时全世界最年轻的女总理。

  布托两度出任总理,但因她丈夫的腐败丑闻,又两次下台,流亡海外。

  布托在回忆录中说:“我没有选择这样的生活,是这样的生活选择了我。”

  也许正像《泰晤士报》评论的那样,布托融合了从“英迪拉甘地到圣女贞德的一切特征”。她与英甘地一样,同为后殖民时代的名门之后,同样因为家庭背景登上权力宝座,却又因此陷入纷争,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12月12号,布托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到,12月21号“宰牲节”那天将是她的一个“劫”。

  基地组织在给她的恐吓信中说:“我们一定要象宰羊那样宰了你!”

  对此,布托早在回国前就有了一点心理准备。

  APTN-1430: +Obit BhuttoThursday, 27 December 2007

  [同期]布托

  8. SOUNDBITE: (English) Benazir Bhutto, Former Pakistan Prime Minister and Pakistan People's Party (PPP) leader: "I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true Muslim will make an attack on me because Islam forbids attacks on women and Muslims know that if they attack a woman they will burn in hell, so I don't believe that any true Muslim will make an attack on me."

  我不相信真正的穆斯林会袭击我

  因为伊斯兰教禁止袭击妇女

  穆斯林知道如果他们袭击一位妇女

  他们将下地狱

  因此我不相信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会袭击我

  12月20号,距离布托自我预言的日子只有一天。

  她前往巴基斯坦动荡、偏远的俾路支省竞选,并拒绝了穆沙拉夫给她增派保镖的提议。

  ##康辉:

  布托和穆沙拉夫以前曾是政治对手,有过恩怨。不过,他们的政策主张还比较接近,都主张建立一个温和的穆斯林国家,都主张打击恐怖活动。正因为如此,经过美国的撮合,两个人在7月份的红色清真寺危机之后结成联盟,希望能够稳定国内局势。布托得以在流亡8年后重返故里,穆沙拉夫同意脱下军装。不过恐怖分子的枪声打破了她的理想。

  ##片子

  这张并不完美的照片记录了10月18号布托降落卡拉奇机场的那一瞬间。

  布托说她回国时有300万人前来迎接。但那一天,实际上只来了20万人,不过已经够让布托感动了。

  [同期]布托

  14. SOUNDBITE: (English) Benazir Bhutto, Former Pakistan Prime Minister and Leader of Pakistan People's Party: "I feel very very emotional coming back to my country. I dreamt of this day for so many months and years. I counted the hours, I counted the minutes and the seconds."

  回到祖国我非常非常激动

  我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梦想着这一天

  我一小时一小时

  一分钟一分钟

  一秒钟一秒钟地数着时间

  可是,10个小时后,就在她的车队缓缓驶入卡拉奇时,车旁突然发生爆炸,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布托本人幸免遇难。(转场)

  12月21号,布托预言自己有劫的日子,人民党另一位领导人、前内政部长谢尔帕奥在白沙瓦附近遇袭,55人被炸死。

  2007年12月27号,布托的黑色预言不幸应验。

  (可用她葬礼画面 音乐或哭声 缓回)

  ##康辉:

  布托之死在巴基斯坦引发了骚乱,巴基斯坦政局再次面临考验。而作为美国反恐战争的前线国家,巴基斯坦的局势还将对地区局势产生影响。

  这场岁末的恐怖袭击,再次激活了被媒体一度冷落的反恐话题。实际上,2007年,恐怖袭击的阴影不时徘徊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北非乃至英国等地。如何根治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面对的一个长期课题。

  在乱局当中,有一些政府被贴上了恐怖政权的标签,有一些面孔遭遇了巨大的压力。

  ##片子

  2007年9月24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勒纳礼堂。校长伯林格为演讲嘉宾内贾德致“欢迎词”。

  【同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伯林格】

  总统先生 你展现了一个狭隘 残酷的独裁者所拥有的一切特征

  WORLD1-SEP25-USA/VARIOUS-AHMADINEJAD

  2. (SOUNDBITE) (English)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IDENT LEE BOLLINGER SAYING:

  "Mr. President, you exhibit all the signs of a petty and cruel dictator"

  【同期 伊朗总统 内贾德】

  我想 刚才那位先生宣读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我个人的

  也是对在场所有观众的信息和知识的侮辱

  WORLD1-SEP25-USA/VARIOUS-AHMADINEJAD

  4. (SOUNDBITE) (English) IRANIAN PRESIDENT MAHMOUD AHMADINEJAD SAYING:

  "I think the text read by the dear gentleman here, more than addressing me, was an insult to information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audience here, present here.

  (空 用伊朗国内民众支持内贾德 反对美国的画面 当时的视线有 最后有同期或字幕说明)

  1个月后,美国宣布制裁伊朗20多个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以惩罚伊朗“支持恐怖主义”和“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活动”。 内贾德服过役的伊朗革命卫队和伊朗国防部“榜上有名”。

  “革命卫队在伊朗人心目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有人跟革命卫队过不去,意味着他也会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过不去”。

  ――德黑兰大学教授哈米德-礼萨·贾拉埃普尔

  (字幕+配音)

  “支持恐怖主义”、“秘密研制核武器”,对内贾德的各种指责接踵而至,波斯湾的战鼓再次擂响。

  (用美军航母在海湾演习等画面 紧张的音乐 迭内贾德同期)

  (找一个内贾德10月25号以后的类似同期)

  【同期】伊朗总统 内贾德

  “数百万伊朗人做好了在与伊朗敌人的斗争中牺牲自己的准备”

  伊朗与美国之间的刀光剑影波及到了文化领域。

  2007年3月,北美票房冠军《斯巴达三百勇士》被伊朗认为歪曲了波斯文明招致强烈抗议。

  2007年7月,两款网络游戏针锋相对。伊朗玩家的目标是救出被美军绑架的伊朗外交官和核专家;美国的游戏则是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

  内贾德一次次地否认伊朗有核武器计划,但始终得不到美国听众的注意。

  进入12月,一时间,云开雾散。美国《国家情报评估报告》宣布,伊朗早在2003年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项目,至今尚未恢复。

  对内贾德来说,这是继3月份捉放英国水兵事件之后、又一次难得的“突围”机会。

  【同期 伊朗总统 内贾德】

  在我看来 伊朗核领域的政治问题已经结束了

  这意味着西方同意伊核问题必须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

  这(伊核报告)是一份 (美国)向我们投降的宣言

  WORLD3-DEC17-IRAN-NUCLEAR

  2. (SOUNDBITE) (Farsi) IRANIAN PRESIDENT MAHMOUD AHMADINEJAD SAYING:

  "In my opinion, aspect of our political issue in nuclear field has been finished. It means when they (Westerners) agreed that our nuclear case has to go back to the IAEA, it is a claim against us."

  ##康辉

  不管是面对哥大校长的责难,还是面对美国政府的压力,言辞激烈的内贾德都更多地报以微笑。其实,2007年,他在国内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货膨胀上升,炼油能力不足,这个产油国不得不实行汽油配给制,引起民众强烈抗议。然而,外界的压力,特别是战争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缓解了国内的压力。而他利用美国国内的不同意见、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以及伊朗的战略地位为自己赢得了斡旋的余地。

  不过,美国始终对伊朗的反美反以政权耿耿于怀,战争迷雾并未散尽。

  2007年,还有一位强势人物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烙印。不过,在走近他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群年轻人。

  ##片子:

  2007年5月2号,爱沙尼亚驻俄罗斯大使馆前发生了骚动。

  数十名俄罗斯青年围住了爱沙尼亚驻俄大使卡柳兰德,并闯入使馆大楼。

  会场外,许多年轻人举行示威,并设置路障。

  【同期 “我们”成员】www.youtube.com/watch?v=CeA6y2vFXgU 11:34

  爱沙尼亚人不许过(请核对同期)

  (字幕+配音)“全世界都听到了‘我们’的声音”。

  这个叫“我们”的青年组织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爱沙尼亚拆除了首都市中心的苏联红军雕像。

  几天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现在红场的阅兵式上。

  (找普京同期,讲爱沙尼亚的,记得当周的扫描上有)

  这样的呼应并非偶然。

  “普京的孩子们”,这是 “我们”的另一个称呼。

  据俄罗斯媒体披露,“我们”成立于2005年初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颜色革命之后,在总统办公厅领导下活动。

  它的成员主要是18到22岁的年轻人,正式成员1万多人,参加活动者多达20万人。

  “美国和恐怖分子两面夹击,对俄罗斯虎视眈眈。我们这一代人将以捍卫国家主权为己任”。

  ——“我们”的宣言

  而捍卫主权的重要表现,就是支持把俄罗斯带上强国之路的普京。

  【同期 “我们”领导人 巴拉比科夫】www.youtube.com/watch?v=CeA6y2vFXgU2:30 (请核对同期)

  他(普京)应该出面领导“统一俄罗斯”党

  但他无法一个人赢得选举胜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运动必须帮助他

  只有“我们”能确保总统取得完全胜利

  (转场)

  10月7号,莫斯科出现了一床长220米、宽4米的“和平被”。

  这是“我们”组织为普京55岁生日缝制的。

  1万多名年轻人挥舞国旗为普京庆祝生日。

  为响应普京提出的“多生孩子 增加俄罗斯人口”的号召,“我们”组织了夏令营介绍该组织男女成员相识。

  【同期 “我们”成员 阿巴诺夫】www.youtube.com/watch?v=CeA6y2vFXgU 7:53

  如果我们不生孩子 我们就不存在了

  俄罗斯也不存在 一切都没有了

  这太悲哀了

  生3个孩子怎么样 至少3个

  短短两周之内,有35对青年速配成婚。

  ##康辉:

  在不少国家,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比较淡漠,而俄罗斯这些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却对政治极其投入,甚至有些狂热。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是俄罗斯人对国家复兴的强烈渴望。

  不过,最能体现这种渴望的还是他们的偶像、俄罗斯总统普京。他的目标十分坚定,但策略却要灵活成熟许多。

  ##片子:

  2007年8月中旬,克里姆林宫官方网站上刊登了一组普京在西伯利亚度假期间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的普京赤裸上身在河边漫步、钓鱼,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胸肌。

  《金融时报》解读说,这些照片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一个强硬国家的坚强的领导人。”

  的确,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样的感觉贯穿于2007年多个关键时刻。

  (转场)

  7月5号凌晨,危地马拉。

  在决定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俄罗斯索契打出了“王牌”。

  【同期 俄罗斯总统普京】

  (找找同期 若无用字幕)

  “索契的城堡里刻着古希腊神话人物,正是他们之中的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才有了今天的奥运圣火。”

  普京的绝大部分陈述都是用英语,但最后一句话却突然改用法语。

  (“全体俄罗斯人的奥运梦想期待着你们的决定”)

  blog.sina.com.cn/s/blog_497f671901000b05.html

  《纽约时报》感叹:

  “索契申奥尽在普京的掌控之中,把索契的成功看作普京一个人的胜利毫不为过。”

  普京的微笑与自信让两度落败的索契拿到了主办权,给体育大国俄罗斯争回了颜面。

  但普京最想要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这一年,依靠石油美元从冬眠中苏醒的“俄国熊”开始对傲慢的“美国鹰”说“不”了。

  2月10号,第4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

  普京的演讲为2007年俄与西方的关系定下了调子。

  【同期 俄罗斯总统 普京】

  单极模式不仅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它没有、也不可能有当代文明的道德基础。

  当美国要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将“匕首”抵近俄罗斯“心脏”时,普京软硬兼施。

  【同期 俄罗斯总统 普京】

  世界的战略平衡已被打破

  要在不研发我们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下恢复平衡

  我们将不得不寻求一种能突破美国系统的系统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

  WORLD1-JUN04-RUSSIA-MISSILE DEFENCE

  2. (SOUNDBITE) (Russian)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AYING:

  "The strategic balance in the world is being destroyed. To restore the balance without creating our own missile defence system, we will be forced to create a system of breaking through this system. That is what we are doing now."

  就在外界担忧普京会继续放狠话的时候,他却在八国峰会上向布什建议合用阿塞拜疆的雷达站。

  但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布什的采纳。1个月后,普京在布什的别墅吃完龙虾大餐后,随即命令暂停执行《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向西方亮出“黄牌”。

  在普京的推动下,“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经过两年休整后恢复战斗值勤,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停飞15年后重启空中巡逻,俄罗斯北极科考队更将三色旗插在了北极海底。

  国力的提升,生活的好转,自豪感的建立,让俄罗斯人对普京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70%的高位。在他的支持者眼里,似乎没有什么能难倒这位能干的总统。然而,到了年底,普京还真遇到了难题:宪法规定的任期将尽,谁来接班?在普京看来,俄罗斯还是一辆需要手动驾驶的汽车,需要一位强势的领导人继续推行强国政策。于是,他亲自出马为支持他的政党助选,并且承诺为他选定的年轻接班人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理。

  ##康辉:

  布什第一次在美国见到普京的时候后说,“望着普京的眼神,我能够看到他的灵魂”。

  而在2007年,布什承认自己失误了:“他计谋多端,不愿透露任何信息。”

  其实普京的心思并不难猜。就像《时代》周刊在选他为年度人物时说的,普京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健壮的肌肉,更是一个复兴大国的内外诉求,以及对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思考。

  和谐世界是我们的追求,但2007年,对峙与抗争仍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道风景。无论是伊朗核危机的扑朔迷离还是俄罗斯的复兴梦想,都在昭示着世界力量和美国地位的微妙变化。

  [小片花]

  [经济篇 震荡]

  ##康辉

  说到变化,2007年,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一场场风暴的掀起和引发的震荡,同样折射出国际格局的变数。

  这番变数,并非仅仅缘起于2007,而所产生的影响也将远远超乎2007。

  ##片子

  8月2号,委内瑞拉。一个美国人的到来在这个南美国家引起了小小的骚动。

  他是好莱坞著名影星西恩·潘 [SEAN PENN]。

  只不过,这一次,他来委内瑞拉不是为了电影拍摄或宣传,他说自己的身份是记者。

  同期:SHBZWE-AUG05-VENEZUELA-(R) SEAN PENN

  美国演员 西恩·潘

  5. (SOUNDBITE) (English) U.S. ACTOR SEAN PENN SAYING:

  "I came here looking for a great country. .... but I'm also here as a journalist and so I owe it to that medium to wait until I've digested, fact-checked and finished my journey here.

  我来这里寻找一个伟大的国家。。。不过我的身份是一名记者。我要在我的旅程中发现

  真相并加以分析。

  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给予他的赞美与礼遇,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影星或记者。

  同期:6. (SOUNDBITE) (Spanish) VENEZUELAN PRESIDENT HUGO CHAVEZ,

  SAYING:

  委内瑞拉总统 查韦斯

  "Thank you, Sean, Sean Penn. H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man critical of his government and of imperialism.

  谢谢你,西恩·潘。他是个美国人,一个批评自己的政府和帝国主义的人。

  在好莱坞,西恩·潘一直有“坏孩子”的绰号,对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他经常言辞犀利进行抨击。这让查韦斯感觉声气相投。

  而查韦斯和西恩·潘亲密交谈的画面也很快成为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查韦斯博得了一次绝佳的公关机会,让自己的面孔又一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版面上。”--- 美国《新闻周刊》

  的确,这张面孔,在2007年,正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感觉熟悉,甚至成为一个竖立在南美大地上的政治地标,而支撑他的力量之一,是在2007年同样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石油。

  “我国石油的服务对象首先是本国,其次是加勒比海地区的兄弟国家,而不是美国佬。” ------查韦斯

  委内瑞拉,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欧佩克中唯一的拉美国家。

  目前委内瑞拉每天按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向加勒比地区国家提供约20万桶石油,折算下来,相当于每天间接援助480万美元,一年累计将近16亿美元。

  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之为查韦斯的“石油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 “地区石油亲情牌”,树立委内瑞拉的拉美大国形象。

  而随着2007年油价的剧烈上涨,这张牌的分量在不断加重。

  从2007年6月起,国际油价发力,连破三大关口。

  从70美元到80美元用了76天,从80美元到90美元用了38天,从90美元到99.29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只用了36天![动画图表显示]

  随着油价高企,相关石化制品价格,运输成本,甚至农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全球通胀压力加大。

  但是在11月的欧佩克峰会上,石油输出国组织却拒绝增产石油,他们的理由是,全球原油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出现巨大落差,油价上涨另有原因。

  查韦斯就在峰会上公开将矛头对准了不断贬值的美元。

  “我们把石油卖给了美国,得到的却是美国自己印刷的废纸。”

  ##康辉将

  根据《商业周刊》的调查,2007年全球有约六百家对冲基金参与原油交易,资金规模约2000亿美元,投机热潮大大推动了油价的飙升,而将这些资金推到原油交易市场的,正是不断贬值的美元。

  剔除通胀因素,自2002年2月以来,美元兑其贸易伙伴国货币汇率累计下跌28%,对欧元的跌幅接近50%。

  美元贬值,这一国际性的经济话题,甚至成了流行音乐嘲讽的对象。

  ##片子

  杰伊-Z (Jay-Z), 当今美国最当红的说唱歌手,每有新歌问世,总是吸引一大批的乐迷。

  2007年,他推出的“蓝色奇迹”音乐录影带,在YOU TUBE视频网站上,两个月的点击就已超过百万。而且,这一录影带还意外地引起经济界的兴趣。

  原来,在录影带中,有好几处点钞票的镜头,杰伊Z手中点的竟然不是美元,而是欧元。

  [有好几个镜头,可以慢动突出一下欧元]

  [www.youtube.com/watch?v=wiuNd5SoU8E]

  走出音乐,在现实中,对不断贬值的美元心存怀疑的也大有人在。

  2007年5月,科威特央行宣布,其货币将不再与美元单一挂钩,改为与“一揽子货币”挂钩。 12月,伊朗停止使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而俄罗斯早在2006年就设立了以卢布作为定价货币的石油交易所。

  石油与美元挂钩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设法让海湾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之后,美元借石油不可动摇的市场优势一路坚挺,而产油国又将所获得的大量石油美元重新用于购买美元资产,一方面刺激了美国经济,另一方面却也为美国埋下了“巨额赤字”的隐患。

  2004年年底,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升至创纪录的6千亿和4500亿美元。

  这两项赤字加起来意味着美国每天必须维持2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流入,才能支撑起“帝国经济大厦”。

  ##康辉

  可以说,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部输血维持繁荣,而一旦国际社会开始对美元失去信心,美元势必遭遇结构性的困境。

  这一困境,至少在2007年,还没有从梦魇变为现实。

  但是,在美国国内,一场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却已先让美元狠狠摔了一跤,也让人们看到美元贬值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片子

  12月2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美国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获得高达6790万美元的年终奖,成为2007年华尔街最醒目的面孔。

  高盛公司表示,这是对他率领高盛平稳度过次贷危机的褒奖。

  在此之前,华尔街上流传的尽是高管下课的黯淡故事。

  2007年8月,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解除了联席总裁沃伦·斯佩克 [ Warren J. Spector]的职务。

  10月27日,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决定马上退休”。

  11月4日,花旗集团主席查尔斯·普林斯黯然宣布辞职。

  将他们卷离华尔街的都是同一场风暴:美国次贷危机。

  在美国,收入偏低、信用程度不高的人买房时,只能申请次级抵押贷款。

  2000年,美联储为刺激美国经济走出IT泡沫破灭后的低谷,大幅降低利率。大批次贷公司看到了商机,买房人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但自2005年以来,担心经济过热的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无力偿还债务,美国房市也渐趋低迷。

  今年8月7号,美国住宅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拉开次贷危机的大幕。

  [视线070819:“蝴蝶”风暴]

  【同期AMERICA-AUG03-USA-MORTGAGE LAYOFFS

  经济学家 卡里·利海 时间:2007年8月3号】

  这不是第一家有这些问题的公司

  看起来每天都有一家新公司出问题

  如果形势走向我们所说的“系统危机”

  问题将变得十分严重

  9.(SOUNDBITE) (English) CARY LEAHEY, SENIOR ECONOMIST, DECISION ECONOMICS, SAYING:

  "They are not the first firm to have these problems. It seems every day a new firm is going under. Where the problem will become serious is if it leads to what we analysts call systemic risk,."

  不幸的是,系统危机的确到来了。而卷入危机的远不止房地产市场。

  近十年,美国金融市场不断创新。银行将许多按揭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出售给其他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这些资产接着又被分类切细,以债务抵押债券等形式,再卖给更多的投资者。[可用以下图示]

  [ 按揭 [证券化] 债务抵押债券]

  因此,次贷危机一旦出现,就无可避免地蔓延到华尔街。

  到11月中旬,美林、花旗、摩根斯坦利、瑞银、汇丰等国际金融集团相继传出巨额次级债投资损失的消息。多家公司不得不接受外国主权基金的注资。

  而高盛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逆流而上,取得不俗的业绩。

  第四季度,高盛盈利31.7亿美元,高盛股价年增长5%。

  这其中,接替美国财长保尔森出任高盛首席执行官的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可谓居功至伟。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经历过足够多的市场混乱,因此知道将会出现另一次混乱。劳埃德清楚,树长不到天上去,不会有一帆风顺、无休止的扩张。”

  ----前高盛董事长、白宫经济顾问 斯蒂芬•弗里德曼

  对于具有清醒的风险意识和准确判断力的人来说,危机往往也是契机。

  在预先看空与美国次贷相关的债务抵押证券后,布兰克费恩及时采用逆向投资手法,率领高盛集团创下骄人盈利。

  但高盛独树一帜的胜利愈加彰显出次贷危机的严重。

  短短几个月,危机迅速蔓延到了全球。

  英国八大银行在过去9个月来市值蒸发逾900亿英镑。

  11月亚太股市也再度受到了冲击。

  ##康辉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市场恐慌情绪弥漫。摩根斯坦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预言,美国经济正在步入7年内第二次“泡沫后”衰退时期。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在多家中央银行联合注资之后,欧美市场的信贷紧缩问题可望缓解,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减缓,但世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有一组数字值得关注:在次贷危机最严重的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在4。9%,而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007年分别增长7-11%。

  不过,2007年,我们确实看到世界经济出现了始料未及的震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金融市场动荡。而这一震荡将会对世界经济趋势以及国际货币格局形成怎样的长期影响,也许更值得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细细品味。

  [宣传片]

  【环境篇 冷暖】

  ##正文

  (找一些冲击力强的画面)

  2007年11月19号,一场强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叠照片)

  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在绝望地哀号。

  2月在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背着从水灾中抢救出来的照片重新上路。

  (如有,再找一些灾难的照片 或将好的画面做成定格)

  在频发的灾难后面,哪些是自然灾难,哪些是生态灾害?

  2007年12月,一位美国人飞抵印尼巴厘岛,试图揭示真相。

  [同期] 阿尔·戈尔 联合国气候会议

  (W3) NUSA DUA, BALI, INDONESIA (DECEMBER 13, 2007)(POOL - ACCESS ALL)

  8. (SOUNDBITE)(English) FORMER U.S. VICE PRESIDENT AL GORE SAYING:

  "I am going to speak an inconvenient truth. My own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s principally responsible for obstructing progress here, in Bali. We all know that."

  我要说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

  我自己的国家

  美国

  对于阻碍巴厘岛的进程

  负有主要责任

  我们都知道这些

  (走一些记录片片断 2月节目里有)

  2007年初开始,戈尔就凭借他拍摄的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名声再起。这位7年前以微弱劣势输了美国大选的前副总统又以环保卫士的形象博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可用他获诺奖或奥斯卡画面)

  【同期】阿尔·戈尔 (请找他2月26号领取奥斯卡奖同期)

  “全世界的人们

  我们必须解决气候危机

  这不是一个政治事件

  而是一个道德事件。”

  “气候危机赋予我们净化心灵的机会,当心灵净化时,我们将经历一次良心的顿悟。”

  ——阿尔·戈尔

  11月13号,“顿悟”后的戈尔宣布加入好友杜尔的顶级私募基金KPCB。

  约翰·杜尔,硅谷风险投资教父。

  1999年杜尔以1250万美元投资刚刚起步的google,如今他已获利44亿美元。

  《新闻周刊》披露说,2006年底,杜尔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到巴西考察乙醇燃料加工。杜尔看到一望无际的甘蔗田惊呆了,仿佛发现了绿色金矿。对于这一观念,戈尔也认同。

  在戈尔眼里,心灵的“鱼”与利润的“熊掌”可以兼得。因为真正能够左右全球气候的也就是全球前1000家大公司。这些公司的环保改造将是价值6000亿美元的大买卖。

  据英国《泰晤士报》披露,自2000年输掉大选以来,戈尔通过出书、发表讲演、在环保企业投资等等,已经赚得5千万英镑的收入。

  ##康辉

  2007年,戈尔活跃地游走于环保卫士与商人的身份之间,有关他重返政坛的说法也不绝于耳。正是他的这种多重身份使得全球变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许多名人纷纷加入,表达自己的环保观。

  比如英国王储查尔斯就下决心不坐专机去滑雪,影星安妮斯顿也说为节约用水,她把每次洗澡的时间缩短为3分钟。不过,有一个人,却跟戈尔对着干。

  ##正文

  [同期]蒂姆·波尔001511 (核对字幕)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时候是1940年代

  但那时没有什么工业

  而在战后

  工业大规模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量空前巨大

  但气温却在下降

  所以变暖事实和

  “人类活动导致暖化”的理论正好相反

  蒂姆·波尔,加拿大气候学家,反对人类因素导致全球变暖学说的领军人物。

  在2007年2月份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波尔说,尽管全球变暖是事实,但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人类活动,夸大全球变暖是政治对科学的干预。

  “为什么大家不承认皇帝没穿衣服呢?”

  ——蒂姆·波尔

  [同期]波尔(核对同期)

  空气中有各种气体

  其中有很小的比例是温室气体

  其中有95%的温室气体

  是水蒸汽

  而二氧化碳不是很重要的温室气体

  在波尔看来,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学说背后的推动力量,是拿环保当政治筹码的政治家和替代燃料生产者。

  [同期]波尔010225 (核对同期)

  我被报纸说成是收了石油公司的钱

  我没有从中收一个子儿

  我得到的还不够支付石油涨价的钱呢

  但波尔的观点不能为环保人士所接受。

  [同期]摩尔 绿色和平组织创始人010630 (核对同期)

  如果你今天对气候变化提出质疑

  你就像是一个否认大屠杀的人

  环境保护运动已经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在全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现在每个政治家都知道这一点

  无论你是左中右

  你都要对环境问题重视

  ##康辉

  “环境保护运动已经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这确实是2007年国际形势的一个变化。以往边缘化的环境问题成了一个众人关注的主流议题,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各国首脑关注的第一政治。对此,有一个人的推动最为积极。就是我们屏幕上这位微笑的女士(默克尔)。

  ##正文

  默克尔,德国总理。

  有人说默克尔古板,因为她总留着一个“圣女贞德”式的发型。

  有人说默克尔新潮,因为去年还被人们称作“铁娘子”,今年又多了一个新称号:环保英雄。

  《时代周刊》的评语是:她是政客中借环保提高影响力的典型例子。

  1990年,默克尔初入政坛时,有人问她:你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默克尔回答说:“我来自德国东部,是女人,年纪又轻”。

  而如今,默克尔更把她的秘诀演化成:女性+政治+环保=成功。

  1995年,时任环境部长的默克尔在一次内阁会议上提出汽车减排方案,但遭到议员反

  对。默克尔急得流出了眼泪,最后议案获得了通过。

  2007年,默克尔借东道主的便利,把气候变暖作为8国峰会的主要议题,说服美国加入了反减排的阵营。

  在《金融时报》看来,默克尔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巧妙地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建立了一个

  国际对话机制。在这个机制里,德国如愿以偿地和传统政治大国并驾齐驱,甚至发挥了

  主导力量。难怪很多德国媒体把八国峰会看作是二战后德国的一次外交胜利。

  12月15号,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大会最后时刻。因为美国代表拒绝减排草案,谈判陷入僵局。这时德国环境部长加布里尔编写了一条短信向默克尔求助,要她说服布什。

  不过,就在即将按下“发送”键时,美国妥协了。力主减排的欧洲国家欢呼雀跃。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4天后,在国际减排问题上态度积极的默克尔,在涉及本国要承担的减排义务时,却表示难以接受。

  WORLD4-DEC19-BELGIUM/GERMANY-CO2 / CARS

  [同期]默克尔 德国总理

  28. (SOUNDBITE) (German) ANGELA MERKEL, GERMAN CHANCELLOR, SAYING:

  "We believe that this path is not economically favourable. It also contradicts the Commission's own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the

  increase. Therefore we think that industry policy is being made here which

  burdens Germany and German carmakers. We don't agree with the

  result."

  我们相信(欧盟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经济不利

  这与欧盟的经济增长建议也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认为这一工业政策

  使德国和德国汽车制造商

  负担过重

  我们不同意这一结果

  ##康辉

  默克尔看似有些矛盾的举措,其实恰恰代表了人类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真实而尴尬的表情。

  正如有评论所说,气候变化,既是陷阱又是馅饼。

  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国家,一旦抓住契机,开拓新能源产业,就能收获未来。

  但对于政治家们来说,过度的沉默或是过度的激进,又都可能跌入可怕的陷阱。

  【小片花 政治篇 缓和】

  ## 康辉

  抓住契机,这个用来讨论环保产业的词汇,用来分析2007年东北亚的局势也同样适用。

  在2007年的国际局势当中,我们在东北亚看到了更多的笑脸。

  不管是朝鲜半岛核问题,还是日中关系,相关当事人都抓住了契机,走向了缓和。

  ## 片子

  www.msnbc.msn.com/id/21134540/vp/21164729#21164729

  2007年10月6日,美国洛杉矶迎来了18位特殊的客人。16男两女,他们是来自朝鲜的跆拳道代表团。

  第一次访问美国,团员们的神色表情都被美国媒体放在放大镜下一一解读。

  有记者问到政治问题,代表团团长起身离去。

  有女队员献花,被认为是释放善意。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就此评论说,他们不谈政治,只专注于表演,可是依然别有深义。

  在14天的行程中,代表团在洛杉矶、旧金山,亚特兰大等多个城市表演,引来阵阵惊呼声。(展示腾空劈砖头的画面)

  www.usnktkd.com/pb/wp_f9d5ffe7/wp_f9d5ffe7.html?0.40208793780010643

  (跆拳道表演的视频,加了音乐很壮观)

  队员们住在鲜族侨民和跆拳道爱好者家里,与普通美国人有了更多的交流。

  【以下斜体字部分不用配音,在网页内容直接汉化作为画面,贴在上面那句解说词上】

  [“在我们逗留美国期间,每个人都是那么友好和乐于助人,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朝鲜跆拳道代表团

  “谢谢你们的精彩演出,希望跆拳道能够成为搭建朝美友谊的桥梁”——一位美国市民

  (请对照画面打上字幕,画面见下链接)

  “Everyone was so friendly and helpful as we toured the country. We send our deepest thanks——The North Korea National TaeKwonDo Demonstration Team Members

  www.usnktkd.com/pb/wp_f9d5ffe7/wp_f9d5ffe7.html?0.5774661009891465

  【同期】组办者 美国《跆拳道时代》社长 郑宇镇

  我想让美国人看看朝鲜人都是什么样子的

  同时也让朝鲜人看看美国

  www.msnbc.msn.com/id/21134540/vp/21164729#21164729(社长的第三段发言)

  郑宇镇,36年前从韩国赴美,热爱跆拳道。

  韦泰尔,美国跆拳道教练,1989年,首次率队赴朝鲜参加比赛,对推动跆拳道交流十分热心。(照片www.lacancha.com/georgevitale.html)

  【同期】协办者 美国的跆拳道教练 乔治·韦泰尔 (请核对同期)

  就像尼克松执政时期乒乓外交带来了中美关系的暖化

  我们希望跆拳道代表团也能带来相应的变化

  www.usnktkd.com/pb/wp_a46a1fe5/wp_a46a1fe5.html(时码:2:19-2:29)

  与以往参加国际比赛不同,朝鲜运动员到美国进行民间交流,这还是第一次。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朝鲜跆拳道代表团访美没有太多的官方背景。不过,2008年的音乐之旅出现了美国助理国务卿、六方会谈代表希尔的身影。

  【同期】纽约爱乐乐团董事会主席 保罗·关特

  我们明年2月在朝鲜的音乐会不是一般的演出

  而是经过很多复杂程序的一个结果

  我们答应了(朝方的)邀请

  这次演出有其目的

  AMERICA-DEC11-USA-ORCHESTRA/ N. KOREA

  6. (SOUNDBITE) (English) PA UL B. GUENTHER, CHAIRMAN OF THE 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AYING:

  "Our concerts in Korea this February are not business as usual, but rather as the result of a complicated process, and invitation answered and a calling to serve

  令媒体感兴趣的是,与纽约爱乐乐团官员同时出现在发布会的,还有朝鲜驻联合国代表朴吉渊,但此前答应出席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没有露面。不过,美国国会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兰托斯发来了贺信。

  “纽约爱乐乐团将上演《一个美国人在平壤》”。《纽约时报》这样评价这次计划中的演出。

  (找些纽约爱乐乐团的资料 或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纽约爱乐乐团的保留曲目是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他们此行将演奏这支曲子和美朝两国国歌。朝鲜方面将对全国进行转播。

  乐团团长扎林·梅塔披露,这次演出源于2007年8月收到的朝鲜文化部发来的邀请函,很快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也得到了多次访问朝鲜的希尔的指点。

  邀请函发出的时间绝非偶然。7月,朝鲜刚刚关闭宁边核设施。6月,美国解冻了朝鲜2500万美元资金。北京六方会谈促成的213共同文件正得到逐步落实。

  ## 康辉

  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计划再次令美国媒体联想到1973年的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不过,希尔的介入和发布会上的缺席也传递出一种不确定的信息:美国最为关心的依然是朝鲜是否决心去核。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也是布什在12月4号写给金正日、称他为“亲爱的委员长先生”那封信的主要内容。

  看到当前的缓和局面,很难想象2006年朝鲜核试验之后剑拔弩张的局势。朝鲜可能有核、伊拉克泥潭、中期选举受挫、总统选举临近等种种原因,促成了美国在2007年认真对待六方会谈。而朝鲜在破釜沉舟之后,也需要恢复经济,来满足国内民众的要求。

  ## 片子

  www.youtube.com/watch?v=AJ4mpEEk86Q

  朝鲜开城工业园区,距离三八线仅有几公里。大约两万名朝鲜女工在韩国人开设的30多家工厂里上班。

  (用集体做体操的画面)

  【同期】经济特区负责人

  朝鲜妇女的手指都很细

  比越南和中国妇女都要细

  她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工作努力

  工人们每周工作48小时,收入30美元,比朝鲜平均工资高出10多倍。

  【同期】女工

  从工厂开工之日起 我就在这里工作了

  据韩联社报道,2008年,这里将开通互联网和手机服务。朝方希望有更多外国公司到这里投资建厂。

  2007年,朝鲜的改革步伐迈得比以往要大。

  (转场)

  www.reuters.com/news/video?videoId=48453

  2月,金正日宣布2007年为朝鲜建设经济强国转折之年。

  4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任命长于经济的金英日为内阁总理。

  10月,金英日出访越南等四国,参观取经。

  同月,卢武铉与金正日实现了时隔七年的朝韩第二次首脑会晤。

  ## 康辉

  六方会谈的进展,使得整个东北亚出现了缓和态势。就连因绑架问题而略显孤立的日本也迈出了与亚洲邻国改善关系的大步伐。而这种改善要从一位自称“能给人安心感”的人说起。

  【片花】

  ## 片子

  2007年12月12日,日本京都清水寺,一年一度的汉字揭晓仪式在这里举行,森清範貫主挥毫写下了反映本年度世态的汉字“伪”。

  www.kanken.or.jp/kanji/kanji2007/kanji.html

  2007年,日本曝光多起造假事件,包括“不二家”,“白色恋人”等知名老店的原材料造假,生产日期被更改;养老金记录的不全和丢失等等。日本社会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情绪。

  不过,有一个人试图将这种不安化为动力,他就是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转场 看是否有同期 如无请上字幕 “伪”淡出“信”淡入)

  福田康夫说:“虽然同为‘人’字旁,但与‘伪’相比我选择‘信’,“必须建设一个国民不会蒙受损失的社会。”

  2007年,对71岁的福田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转场)

  9月,前首相安倍晋三在推进“美丽国家”的梦想时,在内政上触礁。内阁成员接连爆出丑闻(上照片:柳泽伯夫厚生劳动相,前防卫相九间章生,前农林水产大臣松冈利胜),自民党参院选举惨败。安倍下台,扔给了继任首相福田康夫两大难题。

  一修复因《反恐特别法》造成的日美裂痕,二是挽回民心,避免出现提前大选的被动局面。

  这两大难题都未出现突破,不过好在,福田的亚洲政策为他赢得不少加分。

  (转场)

  2007年11月20日,新加坡东亚峰会。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手长时间握在一起。

  日本《每日新闻》评论说,“这是福田倡导的与日美同盟共鸣的亚洲外交的真正开始”。

  (找些好画面)

  12月27日,福田对中国展开为期4天的访问。政治会谈、经济考察、文化交流。继安倍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后,福田此访为2007年的中日关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2007年的东北亚送来了一份岁末好礼。

  (编一好看的面孔片子)

  ## 康辉

  [康辉指背景板]

  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表情,交织出2007的世界交响曲。

  对峙中有妥协。

  震荡中有契机。

  分歧中有希望。

  缓和之中也存有未知的变数。

  这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2008更多了一份期待。

  在此,谨代表世界周刊全体同仁,祝电视机前的您,2008,拥有更多的梦想与希望。感谢收看本期特别节目,2008,我们再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