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阳下派科级干部当村官引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09:29 大河网-河南日报
河南沁阳下派科级干部当村官引争议
水南关村支书丁树忠向记者介绍该村远景规划。

河南沁阳下派科级干部当村官引争议
任保才用果树种植为紫陵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道。

河南沁阳下派科级干部当村官引争议
水南关村为几十名留守儿童、孤儿免费提供吃住和学习条件。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海涛 本报通讯员 李亚锋

  为治理“乱村”和“穷村”,近年来,沁阳市打破村支书只从本村选的惯例,先后从全市机关、企业选调60多名在职和退居二线的科级以上干部到农村去担任村支书等职务。这批干部的年龄普遍较大,但是具有长期在基层当领导的经验,因此被寄予厚望。

  “老干部村官”与当前全国备受关注的大学生村官成了一种反差,因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这些“科级村官”能否消除“贬官”后职位落差的心理障碍?他们与大学生村官有哪些不同?他们能给当地农村带来哪些新变?2007年底,记者走访了沁阳市这个特殊群体。

  政法委副书记被“下放”

  2007年12月4日上午,沁阳市太行办事处水南关村党总支书记丁树忠一直在村里转悠,看罢建筑工地,又到村小学了解师生用暖问题。随后,丁树忠带着记者参观了水南关村委的办公楼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在村委会议室中,摆满了各级政府和各业务主管部门给该村颁发的奖牌和证书,显示了该村的实力。

  水南关村是沁阳市的一个回族聚居村,这个只有2860口人、560亩耕地的村子,充分利用邻近沁阳市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水南关村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成效显著,因而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村视察。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明星村”的领头人竟然是个“正科级”干部,在任村支书之前,丁树忠是沁阳市政法委副书记。

  “从市政法委副书记到村支书,确实让我别扭了很长时间。”12月4日,丁树忠在谈起自己从政法委调任村支书的心情时显得很自然。2000年5月,曾当过村大队长、副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的丁树忠在政法委副书记的职位上还没有干半年,就被领导“瞄上”了。当年,为了扭转农村工作的局面,特别是治理“穷村”和“乱村”,沁阳市委特选派一批工作能力强的科级干部去村委任职,水南关村也在考虑之列,有着18年的乡镇干部工作经验的丁树忠成了不二人选。

  “能当上正科级,在县级的单位里来说,已经干的很不错了。”丁树忠说,当时家人和亲朋一致反对他回到农村去,觉得他好不容易从农村一路“升官”到了县城,不能再走“下坡路”,还去一个“烂摊子”任村官,干好干不好都丢人。

  然而,倔强的丁树忠认为,经过这么多年当领导的熏陶,去治理一个村子还是能胜任的,而且,在基层工作最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这远比坐在机关办公室里无所事事要强得多。因此,经过慎重思考,丁树忠毅然来到了水南关村。

  2000年,摆在丁树忠面前的情况却是,水南关村原有的12家集体企业6家停产,4家处于半停产状态;村干部工资4年没发,村两委班子陷入瘫痪,长期不开会;村里矛盾、纠纷日盛,集体赴京上访的一年就达6次,到省、市上访的更是不计其数。在当时,很多了解情况的沁阳人都戏称,水南关的潜台词就是“谁到这里来都要过难关”。

  面对这复杂的局面,当过多年领导的丁树忠苦思几日之后开始出招了。丁树忠在水南关村首先推行民主管理,实行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一律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之后又通过村内企业改制,盘活企业资产4000多万元。丁树忠的第三招是体制改革,村两委班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农业经营体制进行了转换,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将耕地全部收回,统一对外租赁承包。

  如今,水南关村拥有各类企业14家,个体工商户150余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2006年上缴国家税金5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348元。

  60余名“科级干部”进村

  与丁树忠的“突然转折”不同,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村支书任保才走了一条比较“顺理成章”的村官之路。

  12月5日,走进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的村委大楼,立刻感受到了这个靠万亩果园闻名的农业村的气派。这显然是一个“实力雄厚”的村子,然而,在上世纪末的时候,紫陵村1.1万亩的耕地中,有8200多亩都是石砾地带。地贫多长草,人穷易生乱。上世纪80年代起村里形成派系,连续十几年内耗不断;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村干部不团结,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16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在最乱的1994年,一个白天村里就发生两起凶杀命案,混乱的治安形势使外来人员在紫陵集镇上做不成买卖。市里先后多次派去工作组也没能使村子摆脱一个“乱”字。

  1997年,时任沁阳市险峰机械厂副厂长的任保才“临危受命”,被调任紫陵村党总支书记。

  任保才回村的第一要务就是“治乱”,他用在企业当领导时积累的经验治理村务,很快扭转了混乱局面。村子稳定后,任保才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万亩荒坡,制定了山前万亩坡地高效林业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引进优良果树品种20多个,发展经济林、用材林及生态防护林1万多亩。如今,昔日的荒坡遍栽“摇钱树”。万亩果园拥有杏、桃、梨、葡萄、核桃5大系列40多个品种,年产鲜果350万公斤,产品远销北京、广州、太原、郑州等地,从业农户年均纯收入5000多元。

  丁树忠和任保才在沁阳市的村官中并不是个案。很多村委里都有“科级干部”的身影,他们顶着“科级”的光环,默默无闻地在“村官”的岗位上工作。

  沁阳市有13个乡镇办事处,307个行政村。以前有10余个村不稳定,上访人数多;有20余个村经济发展缓慢,群众致富能力差;还有一部分村班子力量弱,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作用甚小;有些村根本无适合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找不到“带头人”。针对上述问题,沁阳市委组织部经过调查,决定选派一批有经验的老干部到农村任职。

  据介绍,从2000年开始,为了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沁阳市在选配农村干部方面跳出了只从本村选‘村官’的窠臼,尤其是对乱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和经济发展滞后村,更是放宽视野,不拘一格,先后从机关、企业选调60多名在职和退居二线的干部充实农村基层组织。

  “老干部村官”受好评

  在沁阳走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由“老干部” 下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村子大都得到了改变,一个得到老百姓认可的说法是:“乱村”得稳定,“穷村”得发展,村貌得改变。

  “他们不是去农村进行名义挂职,也不是去锻炼,而是实实在在到农村任职,就是要加强这些村子的班子建设和经济发展,尤其是要改变这些村庄的混乱局面。”沁阳市组织部副部长陈天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拿出了一份 “选派干部下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政绩表”,在这份表上,记载了25名“老干部村官”的政绩,其中有11名使乱村得治、9名使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从2000年至今,沁阳一共派了63名“老干部”去担任村支书,派去的干部主要是在职、不在职正副科级干部和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这些下派的“老干部”保留原来的职务和待遇,工作时间不定,直到村子变样为止。

  陈天房说,所选调的“村官”都是针对村情和干部实际工作经验与能力精挑细选出来的,被派下去后,都能扑下身子,尽职尽责,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这些“老干部”基层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熟悉农村工作,有威望有能力,在处理村务中的复杂问题时比较得心应手。

  经过几年的发展,沁阳市委对这些老干部村官的表现非常满意。在沁阳市委组织部掌握的一份“选派干部下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政绩表”显示,所派市直干部任职的村子,90%以上都变了样。他们所在的“乱村”得到了稳定,“穷村”得到了飞速发展,“特殊情况村”由原来的“倒退发展”变为“稳步前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老干部当村官的是与非

  相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这些“老干部村官”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掌握新知识,更新知识储备”方面还有待提高。记者在沁阳几个村子采访时发现,虽然有些村子经济相当富裕,但是除了在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党总支书记任保才的办公室中看到摆放有电脑外,很少看到“老干部村官”的办公室中有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老干部村官”也因此引来一些争议。记者在沁阳市农村采访时,一位匿名的年轻村干部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家都在提倡干部“年轻化、现代化”,可是沁阳市却让一些即将退休的干部来担任村支书,他们可能会在特殊时期对于基层农村的发展带来一定促进,但是这种现象并不值得提倡。

  这位年轻的村干部说,市委下派的这批“老干部村官”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大部分是高中、初中学历,缺乏开拓创新、相互竞争、奋发向上的意识和精神。而且,他们年龄偏大,缺乏闯劲和活力,思想观念守旧,工作效率不高。

  “我觉得,还是应该大力提倡‘大学生村官’,尽快培养一批能建设新农村的人才。” 这位村干部说。

  而沁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天房则认为,“老干部村官”和“大学生村官”各有各的优势。所以,在下派“老干部村官”的同时,也派了不少“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去任职。“2000年,我们就选派了25名党政机关、企业干部和68名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支书、村主任或村支书助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