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姓幸福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16:59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见习)潘振华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民生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民生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努力着。2006年,浙江全省和省级新增财力分别有72%和73%用于民生支出。2007年更是不得了,据现有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浙江全省和省级财政增量中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7.6%和89.6%。

  一个相对富裕、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的省份,却投入了如此大的财力,说明各级领导是真的把改善民生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了。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翻开浙江这本鲜活的民生财政支出清单,则处处闪耀着科学发展、注重民生的和谐光辉,使浙江省的教育、公共安全、农林水利、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等都有了大的提升。

  在浙江省2007年刚公布的首份《浙江民生报告》显示:浙江省的生活质量指数位于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纵观近几年浙江的民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亮点一:解除百姓就业苦恼

  2007年初,在浙江省人大开幕式上,吕祖善省长在谈到了当年政府要办的十方面实事时,把“帮助3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放到了第一位。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的推进,浙江省深入实施了“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不仅强化了就业指导和服务,而且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自2003年以来,全省已累计新增245万城镇就业岗位,共帮助134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并完成了145万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其中8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金华市在2007年初确认的全市666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失业登记率已降至2.9%,首次控制在3%以下。

  从前,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如今,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面对找工作,许多大学生感慨:怎一个“难”字了得!

  事实上,社会人才的需求并没有真正饱和,浙江省正在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浙江有超过4万个行政村,农村管理工作急需技术性人才的加盟,如果按每个行政村分配两名大学生计算,全省共需要近十万名毕业生。在工资待遇方面,这些“大学生村官”在见习期间就可以提前执行定级工资,在工资档次方面也比一般大学毕业生高一到两档。此外,政府和各高校每年都举办许多大型人才招聘会,为毕业生寻找就业门路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各类人才。

  亮点二:“医保、社保”

  全民普及

  在我国现行的医保制度中,上了年纪的老人与刚出生不久的小孩都是属于“被医保遗忘的群体”,因为既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不适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不过在绍兴市越城区社保窗口,61岁的应杏珍老人与其才2岁大的孙子都分别办理了各自的参保手续。其中,老人家参加的叫“城镇居民医保”,而孙子办理的则是“未成年人医保”。

  在缴纳了250元钱后,如果在本年度内发生住院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应老可以报销50%,最高限额为8万元;而孙子可以报销80%,最高限额为10万元。

  随着这两类人群进入医保,也意味着绍兴完成了全民医保体系架构。

  目前,浙江省内有28个县市在进行着类似绍兴的试验,浙江已具备率先实施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的良好基础:有实施8年的覆盖城市730万人口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有覆盖农村2900余万人口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正在扎实推广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只待试验完成后,全民医保就将在全省逐步推开,预计到2010年,基本实现人人医保。

  在积极推行医保的同时,浙江省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也有了近9成农民参加,共2416万农民免费获得了体检。绍兴县兰亭镇栅溪村村民汤根英今年69岁,去年初就感到腰部不舒服,但一直没在意。9月时,坐着由镇政府租来的大巴车,她和全村村民到卫生院做了免费体检,结果发现是“右肾上腺肿块”,她马上到医院做了手术,目前已恢复健康。

  除了医疗保险,浙江省的社会养老保险也走在了全国前列。2007年10月1日,随着《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嘉兴市的社保全面覆盖了嘉兴户籍和非嘉兴户籍但取得暂住证的常住人口,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民社保,共有将近100万不符合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现有各类社会养老保障的城乡居民受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新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横亘在城乡之间最后一道“藩篱”终于拆除了,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解除了。

  亮点三:房改新政暖人心

  2007年岁末,浙江楼市涌动着一股暖流:建设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之前,省政府也已出台了《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

  新政策让广大购房者尤其是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对2008年充满期待。今后,我省各地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48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是,浙江省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在购买经济适用房时,不仅可以买,而且那些经济条件困难、无力购买的家庭,还可以租赁,或先租后买,甚至可以半套购买半套租赁。

  同时,廉租房制度也将进一步扩面:申请对象的收入标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提高到原来的两倍,湖州等地还将提高到原先的3倍;通过推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这样的廉租房保障方式,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到实物房源的可能性也将翻一番。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许多老旧小区面临着拆迁的“命运”,但是从2008年开始,对老旧小区将主要以综合改造为主,保留旧房的主体结构。预计今后的3年内,浙江省将综合改造800万平方米的旧小区,这一改也将使小区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房改政策“浙江化”,对浙江不少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喜讯,2008年注定是一个温暖的年份。

  亮点四:教育投入增长,

  调整收费标准

  群众创业发展,教育是根本。在财政的大力倾斜下,浙江从2006年秋季开学起实施了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政策,并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2007年,浙江省513万城乡义务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成为全国省、区中的第一个。

  除了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的住宿费之外,各学校也取消了一切服务性收费和代办收费。包括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从2007年的春季学期开始都已停止收取,相应的合理支出被纳入了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辅材料、学具、校服、保险、体检防疫等其他项目收费,也在同步取消。一旦发现学校有乱收费现象,家长还可以拨打投诉热线,这也是对学校的有力监督。

  对待不同的困难学生,浙江也有不同的资助政策。对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残疾学生等是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而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则是免课本费、作业本费。

  同时,浙江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也是高速增长,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近年来,全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从2000年的31.8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7.15亿元,增长了4.88倍。全省现有普通高校77所,比1998年增加45所;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2万人,比1998年足足多了60万人,向着“十二年义务教育”迈进了一大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不足9%,到2006年攀升至36%,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从2006年起,浙江省全面启动了“六项行动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两年内投入10.2亿元,用于建设实训基地、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农村预备劳动力培养工作。其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继续保持1∶1,成为全国惟一连续6年保持的省份。

  亮点五: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

  2000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连续8年开展了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着力破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2007年的春风行动更是得到了杭州市广大干部职工、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参与,一笔笔的捐款,犹如一股股暖流,从杭州的四面八方涌入“春风行动”捐款办公室。到去年12月18日上午为止,“春风行动”捐款总额已经突破3000万元,创下了历年的最高峰。

  据悉,目前杭州仍有一万余户持证困难家庭,生活非常艰难,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正是为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了“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 曾经数度受到“春风行动”沐浴、现已基本走出困境的沈女士,也兴冲冲赶到“春风行动”办公室,捐出了自己的一点心意。她希望那些处于困境的家庭能够跟她一样早日走出阴霾,生活得更好。

  “春风行动”惠及的是普通百姓,让困难群众也能共享“品质生活”,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亮点六:农民工

  成了“一家人”

  这是一群闯入城市文明的庄稼人,当土地再也承载不了他们渴望富裕的梦想时,他们便在城市的高楼下四处寻找可以立足的土壤。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浙江,已成为大批外来务工者纷至沓来的乐土。在这里,无论你来自天南海北的哪个角落,都是“一家人”。

  2007年11月20日上午,嘉兴平湖新埭镇新居民事务所内,28岁的张建嫦开心地接过了一个绿色小本本。这是浙江第一张“居住证”。 随着居住证制度在宁波慈溪和嘉兴平湖试点,意味着在浙江实行20多年的暂住证制度将画上句号,新的“居住证”时代来临了。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不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福利上的提升。居住证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挂钩,使持证者能享受与同城市民一样的服务,而且还在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方面享受到与浙江省内市民一样的优惠政策。

  安居才能乐业。对于那些舍家离乡的农民工而言,来到城市碰到的最现实问题,就是住在哪里。

  走进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的民工“安心公寓”,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洁的公寓房和大片的绿化带,看上去更像一处中档住宅小区。小区内有食堂、卫生院、幼儿园、图书馆、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同时还设立了“夫妻房”、“探亲房”等。在这里住了两年多的江西人张丽说:“以前在外面租房子,每个月要两三百元钱,上班又很远,而且总觉得不大安全。这里每个月才30多元,晚上还有社区民警值班,感觉很踏实。”

  浙江正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并且善待每一个外来人员,他们正在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人格平等、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跃升,“新老浙江人”正成为亲密的“一家人”。

  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民生问题仍是一块“短板”。重视民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应成为各级、各地领导干部自觉的意识、“自然”的行为。

  浙江的民生理念就是群众的事无小事。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地把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小事当作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来办,让百姓有更多就业机会、老有所保、病有所医、安居又乐业,在不断破解民生难题之时,大大提升百姓满意度。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企业服务 
·浙江华林瓶盖有限公司

本厂生产各种瓶盖,塑料瓶盖,瓶盖,金属瓶盖,水盖,

www.chinahualin.com

·无锡利星汽车贸易有

专门经销隶属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进口,国产轿车,越

www.wuxistar-auto.com.cn

·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

定点生产国家多个部服装,服饰综合型企业

www.casdelly.com

·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

定点生产国家多个部服装,服饰综合型企业

www.casdelly.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