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啤酒瓶电视机搭起来的门里是温州一群农民建的垃圾公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01:34 都市快报

  

这个啤酒瓶电视机搭起来的门里是温州一群农民建的垃圾公园
通讯员 肖新华

  本报驻温州记者(见习) 甘凌峰

  来到瑞安市塘下镇五林村,最引人注目的,不是绿草如茵,而是刚刚立在村口的那座“垃圾门”。

  它叫“再生之门”,有6米高,是由废弃的饮料罐、啤酒瓶、电视机等搭建起来的。

  走进这个门,就进入了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垃圾公园”,这个名字不是虚的,不仅仅因为那里将要摆满垃圾做的艺术品,还因为那里曾是垃圾填埋场。

  嗅到了环保产品的商机

  说起五林村,党支部书记任纪明有一肚子的话。上世纪90年代,五林村曾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羊毛衫热火朝天地生产着,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但他们很快尝到了苦头:河里的鱼虾逐渐绝迹,垃圾和财富一起与日俱增。

  当地开始寻找一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兼顾的路子,老任就是最热心的一个。他放下自己企业的“正事”不管,捣腾起环保产品。

  “这是个趋势,环保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价格也比普通产品高出许多。”老任嗅出了这其中的商机。

  现在,他有3项环保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其中,有个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是一种光降解技术,香烟包装盒外的塑料薄膜经其处理,只要太阳一晒,就立即降解了,毫无污染。

  不止是他,其他村民也有10多项环保产品申请了国家专利。

  跑到北京去“借脑”

  还不止是这样,五林村人还有更大的梦想——环保旅游。

  为此,老任从2004年开始,一趟趟地往北京赶,饿了吃方便面,困了住小旅馆,就是为了出去“借脑”。

  专家的点子是,村里的垃圾填埋场被建成环保主题公园,将摆上不少垃圾制成的艺术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乔迁为此特意设计了一座“再生之门”,寓意是把垃圾变废为宝。

  “这个公园建起来了,来村子的人多了,我们的知名度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慢慢提高了。”老任说。

  建更多的“垃圾”景观

  接下来,五林村将建垃圾博物馆,搭建更多的“垃圾”景观。如《五林绿色行动倡议书》所描绘的蓝图那样:所有的田间、路旁和海岸的空地上,都放满了由垃圾做成的艺术品;每家每户都在接待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游客;各种环保产品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中华环保基金会到五林村考察后觉得,现在城市污染正向农村转移,我国正需要这么一个村作为发展农村环保产业的试点。五林村无疑是最佳选择。前不久,五林村被确定为全国村镇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在资源和发展极端冲突的浙江,能有这么一个村带头做环保,真的很不容易。”中华环保基金会宣传部部长李冀蜀说。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