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申花:“沼泽地”里谋突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08:30 解放日报
中超联赛仅列第四,亚冠联赛惨淡出局,A3联赛爆冷夺冠———单纯从竞技角度去回顾,上海申花的2007赛季,给人的感觉不咸不淡。 朱骏:足球并不“好玩” 完成注资申花的动作后,酷爱足球的朱骏成了申花俱乐部的投资人。不过,喜欢“玩足球”的朱骏,很快就有些无奈地发现,申花并不像过去的九城和联城那么“好玩”。 500万美元的夺冠奖金宣言,能力平庸的洋帅吉梅内斯,水土不服的“乌拉圭三叉戟”,引发球迷和媒体纷纷质疑。朱骏多次“呛水”,他在尴尬中逐步学会了游泳,开始尊重传统,把申花主场重新迁回虹口;球队的用人和管理,也有逐渐回归足球本质的迹象。 球队:没有做好加法 赛季初期朱骏曾说,两队合并不要求1加1大于2,1加1大于1就足矣。只是,从申花2007赛季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来看,1加1的效果最多也就等于1。 队员数量的激增,让教练的选择范围扩大。但当主教练的发现和判断力存在缺陷时,球队自然无法捏合成一个整体,战斗力也就大打折扣。 好在,教训让申花明白,要做减法须趁早。如今,球队开始瘦身。一些打不上主力的边缘球员自谋出路,王珂和王洪亮也主动提出转会。 管理:到底谁说了算 2007年,申花似乎是朱骏一个人说了算。然而,一个人说了算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申花起伏不定的表现证明,没有职业制度的保障,难免走弯路。 申花到底谁说了算?不应该是谁有钱谁说了算,也不能是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申花需要构建投资人、职业经理人和主帅三足鼎立的俱乐部构架,确保投资人、总经理、主帅和领队等各司其职,让一个严谨的团队共同“说了算”。令人欣慰的是,间歇期里的申花,正有意进行俱乐部人员配置方面的调整和尝试。 本报记者 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