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污蔑福建鳗农养“毒鱼” 鳗鱼出口可能垮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07:46 台海网

  英文《中国日报》1月4日报道:张秀国很清楚:发牢骚是没用的。同样,办公室里的片刻休息也不会带来多少积极影响。可他就是扭不过这个弯来——这位福建省福清市的鳗农坐在沙发上,双手在空中猛扇,声音大得像是敲锣,眼睛直愣愣地瞪着那扇紧闭的门——门外有七十口室内鱼池。

  这些鱼池是张家五兄弟的全部,也是秀生养鳗场的核心。上百万尾鳗鱼生长在这18亩鱼池里,养它们的是十口从地下百米左右取水的井。鳗鱼每天吃两顿饭,也洗两回澡(或者按老张的话讲,鳗场每天都要排两回污)。至于那些残存的鳗粪和废水,则会通过管道,被引入邻近的排污沟里进行光合降解,直到入海。

  跟不少同行一样,秀生养鳗场是地方烤鳗场的原料供应基地。在与烤鳗场签订协议后,日本就会成为这些鳗鱼的最终目的地。然而,2007年7月间,国际媒体对“纸包子事件”的恶意炒作事件改变了福清市水产出口的命运。出口订单突然之间成为了多数烤鳗场的奢望,而鳗农们则很快发现,他们的产品无处可卖。

  在风险面前,单干已久的张家五兄弟决定合养。但是几个月后,鳗鱼市场依旧每况愈下。张秀曾想过就此收手,但已经从事这个行业十几年的他已经不能说放手就放手了——“我们五个兄弟,一家借五家,你算算这要借多少钱?”他表示,如果时间能倒回自己刚开始养鳗的1993年,他“就肯定不养了”。

  《纽约时报》:“中国在毒水中养鱼”

  “我们现在是进退两难,那些外国记者太没道德了。像我们这样合在一起搞,一发财,整个家族都发达;一亏损,所有亲戚全完蛋。我们怎么可能拿自己鳗鱼的质量开玩笑呢?”

  对于老张的困惑,这个县级市的120万居民,尤其是官员、产业协会代表和鳗农,无不感同身受。

  福清早在明代就获得了“侨乡”的美誉。1987年,农民杨宗龙赴日考察后在此建立全国首家养鳗场,揭开了当地鳗鱼养殖加工业大发展的序幕。在杨氏成功经验的鼓舞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开始养鳗。时至今日,福清的鳗产量已稳占全国产量的三成以上。

  然而,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在2003年前,我们用药很频繁,”50岁的渔溪镇书田村曙光养鳗场的大股东刘后俊告诉记者。

  [1]

 [1] [2] [3] [4] [5]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