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2007(上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4:13 央视《面对面》
面孔-2007(上集)
面孔-2007

面孔-2007(上集)
于丹

  《面孔·2007》下集   

    导视:

  从中国的外交官到联合国副秘书长,他有着怎样的外交风格

  王志:那您接受鹰派这样的称呼吗?

  沙祖康:我既不是鹰派,也不是和平派,我是中国派

  从大学老师到学术明星,她有着怎样独特的女性魅力

  王志:你跟易中天比呢?

  于丹:有什么可比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有什么可比的,

  一边大呼慈善,一边建造中国明星第一豪宅,他如何解答各方质疑

  记者:你在上海的豪宅现在跟你的壹基金一样变得有名

  李连杰:起码你坚信我不是从一基金贪污的。

  新闻事件的背后,感受多面人生的精彩,面对面年终特别节目面孔2007正在播出

  …………………………

  沙祖康,联合国副秘书长

  2007年2月,59岁的沙祖康被任命为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人在联合国级别最高的职位。作为来自中国的联合国高级官员,沙祖康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王志: 59岁是一个很敏感的年龄,您在这个年龄阶段被任命到这样一个位置,大家觉得您有后台?

  沙祖康:后台有,我的后台就是13亿中国人民,我的后台就是我们中国的政府,其他没了,当然我家里的后台就是我老婆,还有我儿子,还有我的很好的,很贤惠的儿媳妇。其他我没有后台,我不相信后台。

  在外交界,沙祖康向来以其直率的性格著称。在36年的外交生涯中,他曾经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等重要职务。他参与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外交事件,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银河号事件”。

  沙祖康:今天讲起来还觉得窝囊这个事。你凭什么?

  [解说]

  1993年7月份,美国无端指责中国“银河号”货轮将两种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并派出军舰和直升机进行拦截跟踪。面对挑衅,中方最后同意了美方登船检查的无理要求。而这样的举措遭到了国内民众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出卖国家主权的耻辱,而当时身为中国政府代表,负责处理这起事件的沙祖康一并遭到了质疑。那么事件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王志:同意上船检查是您个人的决定吗?

  沙祖康:不是,那当然是中央决定的,我是一个执行者。

  王志:以沙大使这样的性格,当时要你去执行这样的任务,或者这样的一种策略的时候不会是一个愉快的?

  沙祖康:是,我用土话讲就叫窝囊,窝囊透了,让他查了吧也感到窝囊,不让他查也感到窝囊,就是这种窝窝囊囊的情况下,发生了这种事情。

  王志:当时接受这个任务有别的想法吗?

  沙祖康:我今天还记忆犹新。当我那天接受这个任务到银河号进行检查的时候,我记得全司是倾巢出动,我们当时在六楼,坐电梯的坐电梯,跑步的跑步,下来给我送行,壮行。一个一个跟我紧紧的握手。我当时有一个感觉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沙祖康:我记得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在里边,这个事情因为闹大了,闹大了以后国际上也都知道了,那么当时就中央局决定派一个检查组去了,那么就面临一个要发布消息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跟你公开透露这个事,王光亚同志是司长,我是副司长嘛,那么他在家里留守,等于吧,那么我去的时候,我要不要发一个消息,他说,沙兄,您可知道后果吗?什么后果?他说万一要出个什么事呢?我说,这没什么呀,如果有什么影响我回去种地不就完了吗?我家世世代代都是种地的,我继续种地这也不丢人啊,没关系,中国人民有知情权,发了。

  [检查组出发的央视新闻资料]

  ……沙祖康为组长前往阿拉伯阿曼港,将对银河号进行检查……

  沙祖康:完了以后呢,光亚同志说了这样的话,王光亚同志说,沙兄你放心去吧,不管发生什么,都有王光亚帮你兜着。我说哥们讲义气啊,在这种情况下,能讲这个话,我非常之感动。

  当时的外界评论认为“银河号事件”这是在美国奉行霸权主义的背景下中美两个军事大国之间的一次直接较量,如果矛盾激化,后果将不堪设想。危急关头,沙祖康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呢?

  王志:你当时心里有数吗?

  沙祖康:我有数啊,我知道他只指责我们两个化学品是绝对没有的,这个我做了近一个半月的调查,我自己亲自调查的,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呢?就是说查无实据,但是事出有因,这两项化学品没有查到,他可能查出别的东西啊。那么您说这个八百多箱啊,集装箱里面的东西你得保证每一样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吗?那么如果你找到一个借口的话,他就可以说,虽然没有化学品,但有这个毒品,你说怎么办?他说我查还查对了?这个是一个很罗嗦的一个事,那么这样一来,你洗刷不清嘛这个事。那么这样搞一个糊哩糊涂的报告,你说,您沙祖康干什么去了?

  王志:后来,就是检查完了以后没有。

  沙祖康:我有这个操心了,就怕他赖帐,耍赖,因为这个美国人要耍起赖来,像这种情况,山高皇帝远啊,你真拿他没有办法,你也不能绑着他的手,他在这个报告上签字你说对吧,他拒签你说怎么办?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美国可能耍赖,怎么耍赖可能有哪几种方案,他怎么个耍法,他要这样赖皮,我就这样处理,那样赖皮我那样处理,我都想好了。结果发现美国根本就没有耍赖,而且呢,态度好的叫我难以相信,比如说我的报告是这样写的,经查表明没有亚硫硒氯和硫二甘醇这两项化学品,下面双方代表签字。这个结果是什么呢?他们美国提出来说,我们需要修改一下这个报告,一下子我的阶级斗争觉悟就上来了,果然你想搞阴谋,我说,我得看看,我当时挺恼火,我这个报告好得很,你改什么你还说,经查表明没有不很清楚吗?他说完了我们需要修改一下。

  王志:想干什么?

  沙祖康:修改以后,他征求我意见,你看行不行?经彻底的核查,断然的表明,根本没有,他说。那六个字,我当时一看,神经病犯了你,有你这么写的吗?因为太好了,好得使我怀疑后面有阴谋,因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就能发生了呢?

  王志:那为什么会发生呢?

  沙祖康:因为核查的官员是国务院的官员,是外交官,他同意对中国商船进行核查并参与这项核查,他的根据是中央情报局的情报,而中央的情报错了,戏弄了他们,也激怒了他们。

  [同期]沙祖康接受东方时空采访

  心情非常高兴,银河号事件以中国的胜利结束了

  [解说]

  这是13年前,“银河号”事件刚刚结束后,沙祖康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的讲话,沙祖康再一次流露出外交斗争取得胜利后的喜悦。

  王志:在外交史上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在您个人的外交生涯中,您怎么去评价这件事情的?

  沙祖康:我是打工的嘛,我是执行政策,我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嘛,不过是国人不一定理解我就是了,那受点气,冤枉气也无所谓啊。

  因为在很多外交场合表现出的强硬立场,一些国外媒体评论说沙祖康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鹰派”人物,走上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岗位后,对沙祖康来说他有了更大的舞台,但不少人也担心,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位要求善于协调,个性直率的沙祖康能不能胜任呢?

  王志:那您接受鹰派这样的称呼吗?

  沙祖康:我既不是鹰派,也不是和平派,我是中国派,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是中国的外交官,我捍卫中国的利益,你叫我什么派我都无所谓。

  王志:如果说不改变你的风格的话,你觉得能做好秘书长这个工作吗?

  沙祖康:我觉得可以。我认为联合国的人来自于世界各个国家,我相信他们的性格也不是一样的,我相信他们风格也是不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很多国家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国际成员,我想既然联合国成立已经61年了,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的人组成的,我想我增加一个沙祖康,也不会对他们增长重要的影响,我相信这个我的风格是可以得到保持的,

  王志:那怎么面对自己国家的利益?

  沙祖康:我进去到联合国,带去的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思维,中国的一些行为方式等等。那在联合国里面就更具代表性,更丰富,更加多彩吧。但是在具体履行职责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联合国的规定 。只有这样来向世界证明,中国推荐的国际职员,他是模范的国际职员,他是好样的。

  …………………………………………………………

  李连杰,动作影星

  2007年4月,李连杰以慈善者的身份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由他发起的“壹基金”的慈善计划开始启动。

  然而也就是在李连杰呼吁1个人1个月捐助1块钱从事慈善的时候,关于他在上海价值两亿的豪宅日前被媒体曝光。一边大呼慈善,一边建造中国第一明星豪宅,李连杰一下子引来了各方的质疑。

  记者:你在上海的豪宅现在跟你的壹基金一样变得有名,而且大家感觉是跟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有矛盾的地方。

  李连杰:∥我很理解,所以我很开心的是说,别人指出这个问题了,我那天就说了一句话,很简单,起码你坚信我不是从一基金贪污的,第一壹基金没起动,第二一基金钱又这么多,在中国银行的政府的户口里,我根本没支配权。

  记者:那么生活对于你来说,最大的享受现在是什么呢?

  李连杰:其实我一直举一些例子,比如说你给我一碗鱼翅,给我一碗方便面,我会毫不犹豫拿起鱼翅吃掉了,因为我觉得好吃,如果你把第二天,你给我一碗方便面,不见了鱼翅,我还是觉得很好吃啊,吃了,问题出在说,有人吃着面,想着鱼翅,昨天那顿好过今天,今天怎么这样了。但是这样这个感觉,如果你饿了两顿没吃的时候,哎哟,真好,所以就是说并不代表做慈善,就不能感受生活。

  李连杰的成名源于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他因为扮演小和尚觉远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那一年,16岁的李连杰还是北京什刹海体校的一名学生,他已经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武术冠军。

  记者:打小开始练武的时候,你的目标是什么?

  李连杰:打小的目标是大人给我的目标,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只是说,帮妈妈分担点负担,做个好孩子,做个争气的孩子,让妈妈觉得骄傲,70年代。对吗?那么学校老师告诉你你要成冠军,你是要培养,

  记者:那到最后你得了五次冠军以后,人人都说你是天才,那个时候你真的认为自己是个天才吗?

  李连杰:不是到了我五次以后才说天才,一开始出来了,头一年已经是,就是第一次比赛拿冠军了,人家已经说你是天才了,就是这个是苗子吧,这么讲,我们那个时候国队反对天才的。

  记者:你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梦了吗?

  李连杰:当然有了,在年轻的时候当然电影是一个梦了,我讲你今天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拍电影还是梦啊,就是说通过拍电影,你能成名,你能快速,这个是最极速的名利之圈啊,最捷径的,您做主持人起码还要三五年建立自己的一个平台,有一个这个,这个电影可能是刹那间,一夜间的事情就会,几个月的电影从一下就誉满亚洲,誉满世界了。

  上世纪90年代,李连杰从内地转战香港电影界,塑造了黄飞鸿、方世玉等形象,奠定了他功夫皇帝的地位。这个时候,已经结婚的李连杰结识了当时“亚洲小姐”利智,成就了他的第二次婚姻。

  记者:介意谈谈你的感情吗?

  李连杰:不介意。

  记者:为什么喜欢利智呢?她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

  李连杰:突然间在生命中遇见一个人,她比我妈妈更了解我内心所想的事情,比我兄弟姐妹都了解我内心想的什么,我的愿望是什么,我的担忧是什么,你会很惊讶。

  记者:那你追求这段感情的时候,你当时有婚约在身。

  李连杰:有。

  记者:这个是障碍吗?

  李连杰:不是,因为我们是人哪,是人就有错误啊,∥你24岁,你的生活空间这么小,有一个女孩子非常喜欢你,非常爱你,为你付出一切,你也喜欢她,你就觉得这是爱情了。到你真正了解爱情的时候,才发现说原来这个人,我愿意为她付出生命,一切,名也不要了,利也不要了,死都不怕了,我都为她去做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个是一个爱的冲动,一个是被爱,一个是去爱人,那你知道错误了,有错误就改啊,因为你的错误会对每一个人,很多人带来伤害,我的错误,如果维持婚姻长久下去,我会一生中把我身边的人都带来痛苦,是嘛。

  记者:但是多少现实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李连杰:现实问题就是说,我错了,我知道这段婚姻是我带来的伤害和创伤,是我对爱情的无知,你们都是受害人。我是犯罪人,我能拥有的全部财产都交给你,我所有的,一无所有从零开始,两个孩子在我手上,我有能力把他们养大,我能做到就是如此。

  和利智组建家庭后,李连杰一直以一个好男人的形象示人。1999年,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拍摄《卧虎藏龙》请李连杰出山,饰演片中李慕白的角色。由于多年前,李连杰曾对利智承诺,如果妻子怀孕,他将推掉所有工作专职照顾太太,为了这个与约定,李连杰与奥斯卡失之交臂。

  记者:当年拒绝出演卧虎藏龙,现在想来有遗憾吗?

  李连杰:为什么要遗憾呢?

  记者:鱼和熊掌不可以兼得嘛。

  李连杰:你得了这个,就失去那个,∥你知道孩子一个两个,电影三十部,五十部都可以拍,我当时跟李安导演谈的非常清楚。他电影就是在97年写的时候,就是对着我写的,跟我谈的,到99年开拍的那一年,正好是不巧的那一年,我们就拍不了,所以我们聊了很久,他知道我的感受,他完全认同,所以拍不成电影仍然是朋友,很好,我在香港首映的时候,《霍元甲》首映的时候,没有请他自己跑来跟我在聊天,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和彼此的尊重,不一定是必须合作的关系,朋友,心灵上的朋友也可以。

  记者:如果说那个时候看到今天的卧虎藏龙,是这样的特别,能得那么多的奖,你还会决定吗?

  李连杰:如果中国知道这样的话,中国就早五十年改革开放多好,∥没有早知,如果你又早知和去比较,你永远生活在痛苦里面,我后悔没做那个,我后悔了那股票最低的时候,我没超底,我后悔那股票没最顶的时候我就出去了,我当年早知道不做主持人了,我做下海,直接做了地产商了现在,∥其实严格来讲,坐在这儿的李连杰,之前呢就像一场梦已经过去了。

  在香港电影界大红大紫之后,李连杰走出国门,闯荡好莱坞,成为了在国际影坛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影星,然而,他所扮演的角色却开始出乎人们的意料。

  这是李连杰在2004年拍摄的一部影片《狼犬丹尼》,在这部电影中李连杰是一个戴着项圈像狗一样生活的杀人机器,这在许多看惯了李连杰一贯塑造英雄大侠形象的国人眼里,一下子很难接受。

  记者: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情感来说,李连杰怎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角色。

  李连杰:我创造的,我不收钱,我自己要拍的。

  记者:那你为什么一定要拍呢?

  李连杰:我不拍,哪里有上百个传媒。全球坐在我面前听我讲暴力是什么,电影是什么的分别呢?∥我希望告诉年轻人,一个人武功非常的好,他一出场十个人八个人根本就被他打倒,根本不在话下,但是他肢体之强大,但是内心之脆弱。通过一个黑人,瞎子演员通过钢琴把它变成朋友,变成有温暖,变成开始理解生命,理解友情和关心彼此,最后电影变成一个人,从一个狗变成一个人,也就是说动物它就为了生存,不惜一切的厮杀,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得到和付出,分享爱,分享朋友,分享爱情、家庭的感受。

  从拍摄《少林寺》算起,李连杰度过了25年的演绎生涯,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功夫小子到国际影坛的功夫巨星,李连杰对于演绎界的名利有着自己特殊的感悟,甚至出现了李连杰要出家的传闻。

  记者:近年的演艺界的人士出家的也时有耳闻,演艺应该是离名利很近的一个地方,为什么反而有那么多的人出家?

  我们世间是一个大染缸,因为太多的内容和信息里面,那演艺又是一个染缸中的染缸,急速的浓缩了名和利的这个一个圈子。所以,这么多人对佛教有兴趣,我们没办法一一代他们去解释,他们的动机。

  记者:没有出家的可能吗?

  李连杰:如果大家出家就是目的的话,如果不结婚就是佛教的目的的话,这个佛教千万给他扔掉不要信,因为不出一百年,人类灭种了。我个人的想法,只有了解了痛苦,才能够真正快乐。

  …………………………………………………………

  导视二:

  从著名作家到昆曲的制作人,他有着怎样特殊的情感生活

  记者:您觉得会不会是一个残缺呢?

  白先勇:我想我一生很幸福,就是有很好的很知己的朋友

  从大学老师到学术明星,她有着怎样独特的女性魅力

  王志:那你觉得自己美吗?

  于丹: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为香港回归呕心沥血,在欢庆胜利的时刻他为何悄然隐退

  记者:终于等来胜利的这一刻,你又要离开了,没有留恋吗?

  鲁平:等任务完成了我就得退,很自然的

  新闻事件的背后,感受多面人生的精彩,面对面年终特别节目面孔2007正在播出。

  ………………………………

  白先勇,著名作家

  2007年5月,由白先勇担任总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进行了第一百场纪念演出,这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付出20多年的心血拯救昆曲,他的义举令人感动,同时,他传奇的人生对于外界来说颇具有神秘色彩。

  白先勇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拍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记录了白先勇一家人生活的片断,在当时能够拍摄这样的影片,足以显示白家地位的显赫。

  白先勇:父亲对我的做人处事有影响的。现在越来越觉得有影响的。比如说他做一件事情,那时候觉得,他的意志力很强的,所以是一定要成功的,一定要做到底,很少是半途而弃这种,这种精神是蛮影响我们的,蛮影响我自己的,01:43:21后来慢慢慢慢的对他更理解了,其实后来那些年跟他相处的比较接近一点,那是在台湾的时候,相处了11年。

  1965年,白先勇留学毕业后开始定居美国,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写作。从2002年开始,忠实于自己的白先勇放弃了小说的写作,用了两年的时间编排昆曲《牡丹亭》,当时昆曲作为我国的传统曲目正面临着传承的危机。

  记者:会不会是你的偏爱?

  白先勇:我本来我觉得坐着看戏最舒服,我也不是昆曲界的,根本轮不到我来做。我是希望,坐到下面看戏,我当然是希望看昆曲,因为看戏最享受。做这个苦得不得了,我看到的危机这么大,我想是不是出来做一出试试看,是否能够再引起大家的这个热情,我做这个,我希望很多人做更多的。

  记者:但是一出戏又能做什么呢?

  白先勇:我知道的就是现在很多很多的大学生没有看过昆曲的大学生,很多的看了以后,都觉得,哎呀,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传统文化原来有这么美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了不得的一种教育。

  《牡丹亭》是明朝大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讲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两个青年男女之间因梦生情,穿越生死的爱情神话。作为策划和总制作人的白先勇,重新编排了这个传唱了四百多年的爱情神话,并且加上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名字——青春版《牡丹亭》。

  记者:加上青春版这三个字,总有一种迎合的意味?

  白先勇:我想做青春版的牡丹亭,我有几个宗旨。第一个我相信昆曲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是有很强韧的生命力的,所以我们要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我们做这个戏第一个目的是这个。第二个因为这个剧本身,《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歌颂生命的这么一个戏。女主角16岁,男主角20岁,做了一场那么美的梦,梦中相会,完全是歌颂青春,青春之歌。我想大学生,年轻人看了可以认同,因为他正在恋爱中,非常的浪漫。中年的人观众看了可以回忆,因为每个人都有一段。老年人看了以后呢,就是追忆,很遥远的时候,也有青春过。

  (白先勇现场讲话:青春版牡丹亭,我希望把大家的青春梦统统唤回来,我自己也觉得年轻起来。)

  这是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次演出时的情形,演出现场热烈的气氛,让白先勇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

  (白先勇现场讲话:真高兴,真高兴,我们成功了)

  时至今日,白先勇已经带领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剧组演出了一多百场,几乎是场场爆满,直接观众达到了15万人。在结束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之后,年近七十岁的白先勇将要暂时告别演出,返回美国继续他搁置已久的写作。

  记者: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

  白先勇:我是个作家,我做了几年的(牡丹亭),我欠了一大批文债,我这个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事情,有的书写了一半,我先把那个写完,当然我不会完全不管这事情。我想他们自己也有一些操作能力,我也会从头帮他们忙这样下去。当然我希望有人接下去做最好。

  记者:但是在很多观众的心目中间,没有白先勇就没有这个戏?这个戏如果没有白先勇还会有人去看吗?

  白先勇:会的,我想会的。现在已经这么说吧,这个《牡丹亭》已经成了一个本身有它自己的生命,已经大家都知道了,也想看了。所以他们说,现在好象看昆曲在北京,或者是在北大至少变成是一种时尚了。北大的学生很好玩的,在网上,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人,一种是没看过的。

  …………………………………………………………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07年,“于丹热”依然温度不减。在一家电视台举办的慈善晚会上,于丹甚至捧得了主办方颁发的“2007中国最美50女人”的奖杯。

  王志:那你觉得自己美吗?在这个行列里面你把自己排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于丹: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王志:现在可以想。

  于丹:美丽其实是每一个女人内心都希望的,但是至于说你自己美不美,那我觉得一个人也是应该有对自己的评价吧,我觉得我在年轻的时候,小的时候,从来也没有人说,夸我说多么美多么漂亮,这句话从来没有人说过。

  王志:那于丹对于女性的美的一个标准是什么呢?

  于丹:他其实是跟一个女人内心的从容,自我的确认,教养这些东西都相关的。如果大家这么鼓励我的话,我感谢,但是我也不会说认为现在自己就怎么样了。

  于丹《百家讲坛》: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两个人出去下山化缘,走着走着到了河边,这个小和尚因为刚入道,什么时候都毕恭毕敬看着他师父,一看有一个姑娘要过河,他师傅过去就问她说,“姑娘你想过河啊,那你过来吧,我把你背过去吧。”然后就背过去了,小和尚瞠目结舌看着。背过去放下了,姑娘谢谢老和尚。他师父领着他接着走,这个小和尚也不敢问,说我师父怎么这样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太憋得慌,终于就问了,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啊,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他师父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这个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

  “于丹热”是从2006年10月开始的,国庆长假期间,原本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策划的于丹从幕后走向前台,在百家讲坛主讲《论语心得》,后来她又连续主讲了《庄子心得》。通过电视解读经典,让于丹成为继易中天之后最为耀眼的“学术明星”。

  王志:你跟易中天比呢?

  于丹:有什么可比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有什么可比的,我跟易老师在私下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俩有什么比呢?

  王志:他对你赞誉有嘉啊,于丹比我强,于丹怎么认为呢?

  于丹:我们俩都不是那种抱有非常鲜明目的的人,在我们这种讲述方式中,个性的色彩、个人生命的激情和个人的这种视觉可能会更强烈一些,所以其实,我想我跟易老师最大相同的地方,就是用心多于用脑,诚意大于技巧

  王志:但是《百家讲坛》讲过的专家学者,好几百人,为什么唯独你跟易老师光芒万丈?

  于丹:这件事情不是我们能回答的,因为我跟易老师是作为运动员,我们俩需要跑百米,就把最好的速度拿出来;需要投铅球,就把最好的力气拿出来;需要跳高,我们就去挑战最大的高度,现在我们作为运动员,成绩摆在这儿了,好与不好这是裁判员评价的权利,我们不能说运动完了再分析自己。

  于丹的迅速走红最初被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于丹当作娱乐人物的报道逐渐多了起来,媒体开始挖掘她的身世,热衷给她起绰号,比如“电视学者”、“女易中天”、“学术超女”等等。

  王志:真实的于丹的生活,现在到底是什么样?

  于丹:你觉得我在你这个媒体面前,尽可能呈现出来就是真实吗?

  王志:你说的为准。

  于丹:其实人的主观意愿,他听到的东西,人都在放大他心里真正想放大的成分,比如说我现在跟你说什么是于丹真实的生活,我也要说我这面有我自己希望放大的成分,我只能跟你说我所希望的真实,就是在学校做个好老师,在家做个好妈妈,这两个身份在我心里是最稳定的,最安宁的,最幸福的,但这两个角色我现在被各式各样的力量撕扯着,想做做不到,这就是我真实的生活。

  于丹在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专业从事教学工作,自从在《百家讲坛》亮相之后,于丹的古典文学课便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校外听众,一段时间还出现了因为人数爆满而无法正常教学的情况。

  王志:我们关心于丹现在还能从事正常的教学工作吗?

  于丹:可以,这一点我可以毫无疑问的告诉你,可以。

  王志:我听说你的课堂爆满,然后粉丝经常干扰着你的正常教学。

  于丹: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脑子蒙的一下,因为我们那个教室,我上的是全院的学生的平台课,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阶梯教室了,但是突然之间爆满的那些人,因为墙后面站的都是人,而且我的课是上午10点钟开始上三四节课,然后学生在一二节的时候还有课,他们要9点50的时候才下课,但是来这个教室占座的人有好多外地的朋友,和北京其他地方的朋友,他们特别热情,他们9点就来了,所以他们就把教室里面有一半的座位都坐满了,当我们的学生来了以后就只能在后面站着了,那学生就觉得会干扰到教学的秩序了。

  王志:那你想对你的粉丝们说什么?

  于丹:这件事情后来就经过协调,查学生证,进去听课的时候要查证件,然后要跟他们讲,所以逐渐地,大概有四五周的时间吧,最后这个教学秩序就正常了。

  王志:那学生们看你的眼光会不会也同样有变化呢?

  于丹:你如果说丝毫变化没有,绝对的话我从来不说,但是变化不大。因为我在课堂上,在我讲《百家讲坛》之前,学生们对我也一直很好,不是从现在开始;其次是我以前上什么课,现在给他还上什么课,以前用什么方式现在还用什么方式,我并没有突然开出了一个《论语》和《庄子》的课,也并没有说我把现在在电视上,或者社会上讲的内容突然拉进到学校里,我在他们面前,仍然是熟悉的、过去的那个老师。

  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于丹常做的就是在各地讲学、签名售书,同时为多家电视台做策划,她频繁奔波在国内外各大城市之间,很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王志:大家通过你的讲座认识你,接受很多的安慰,但是另一方面又感觉到你的行为正在做一种矛盾的解析。

  于丹:你指什么矛盾?

  王志:你让大家求得心灵的安宁,但是现在你非常不安宁。

  于丹:我没有到非常不安宁,我跟你说过非常不安宁吗?我的生活状态在改变,但是我想改变外界不定会改变人内心的感受。

  王志:那什么是你坚决拒绝的呢?

  于丹:坚决拒绝的,那比如说,有一些商业活动,纯商业的炒作,比如说楼盘的开盘,一种商业的这种发布仪式,那他可能会给你谈到很高的价钱,这是我坚决拒绝的。

  王志:理由呢?为什么?

  于丹:不想做,够了吧。

  王志:就是这样的理由?

  于丹:不想做。

  …………………………………………………………

  鲁平,国务院前港澳办主任

  [解说]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身为国务院前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参与了与英方谈判以及香港回归筹备的全过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位年逾70岁的老人依然情绪难平,十年前那场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给鲁平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记者:7月1号凌晨的时候你在哪儿?

  鲁平:那天整个晚上我没睡,在香港,通宵没睡,因为7月1号凌晨要交接仪式嘛。

  记者:关于庆典的规模,和程序?

  鲁平:当时跟英方一块共同来谈的,共同来谈的。为了到7月1日凌晨准时把它的米字旗降下来,我们的五星红旗升上去,这个里边费了很大功夫。双方事前预演了好多次。就是到零时砰的一响。

  (政权交接仪式,降旗升旗)

  鲁平:眼看着英国米字旗下来,五星红旗上去,我真哭了,我掉眼泪。

  这是1994年港澳办墙上悬挂起倒计时牌时的情形,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鲁平变得更加繁忙,这个时候,一场生死考验却突然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记者:1995年的时候你还动过一次大手术。

  鲁平:对。那个时候,我们做的事情得不到香港人的理解。特别是这些舆论,不向着我们。我每天吃午饭的时候,我家里把昨天晚上剩的饭菜,搁到饭盒里面热一热,我就在办公室里面就吃,这个时候呢香港报纸来了,我就一边看香港报纸一边吃饭,越看越生气,都是骂我们的。所以后来这个胃就不好了。

  记者:事先没有征兆吗?

  鲁平:事先也是感觉到胃有点痛,但是呢,我觉得我还能撑得住,1994年体检的时候,医生要我做个胃镜检查,我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我就没去理它,到了1995年体检的时候,你这次一定要做胃镜。那就没办法了,就做了胃镜,到了香港呢,一个电话两个电话,鲁平你快回来,我老实跟你说,你得的是胃癌。

  [解说]

  1995年5月份,鲁平在北京进行了胃癌切除手术,因考虑到可能会影响香港回归的局势,这次手术是秘密进行的。只是到了回归后多年,这件事才为人们所知道。

  记者: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选择在那个时候躺到手术台上。

  鲁平:是,那没办法了。但是呢,这个又不能够让香港知道,所以呢我是换一个名字,我的病例上都换了名字,但是香港人知道我病了,但是什么病不知道,所以后来我香港很多记者到北京医院来打听,北京市有没有这个人呢,他并不在我们这里。

  我在化疗过程当中,很痛苦,但是没有办法。所以以后医生说你,休息两个月,过两个月再来第二次化疗,第二疗程,我说我不来了,我后来就没去理他。我怎么可能呢,你让我这么再第二个疗程,再化疗的话,我怎么办啊这个事。我工作怎么处理啊,怎么交代啊。我就没理他。但是那个时候出来的时候,大家知道,整个人都变形了,头发都没了。当时我还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挺住了。

  记者:你有什么感慨?

  鲁平: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呢,总得做一件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不管你这个事情大小,哪怕一点小的事情,哪怕有一点小的贡献,你这一辈子就没有白活。

  记者:但是一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啊,不只香港回归,不只港澳办主任这一件事情。生命只有一次。

  鲁平:对。已经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了,接受了这样的任务,那拼着老命也得干,也得完成这个任务。

  从1978年进入港澳办开始,在鲁平的一生中,有20年时间都是与香港回归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也就是在香港回归后的第五天,举国上下还沉浸在喜迎回归的节庆气氛中的时候,鲁平却从港澳办主任的位置上悄然离开,这令很多人感到意外。

  记者: 7月6号你就离开港澳办主任这个位置,事先的安排还是?

  鲁平:其实早就安排,我早就提出来,因为已经超龄了,到了70岁了,超龄5年了,超龄了,已经到了70岁了,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不就应该退了。

  记者:终于等来胜利的这一刻,你又要离开了,没有留恋了。

  鲁平:没有,应该退了,早就应该退了,但是因为任务在身,没有办法嘛,只能够留下来,等任务完成了我就得退,很自然的,理所当然。所以我很喜欢这样,我请写的这个,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从字幅摇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