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卫冕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4:17 常州日报

  龙网常州日报消息 时序更迭。经过四载新一轮军民携手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常州双拥工作再结硕果:

  元月4日,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传出喜讯,我市再获 “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这已是我市第四次获得这一殊荣。

  在这块沉甸甸的荣誉牌后面,凝聚着的是,全市军民的心血!

  强化组织,凸显双拥创建力度

  国家长治久安,需要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有着强烈国防观的常州市领导,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驻军部队建设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年度工作目标,做到“思想认识、组织机构、目标管理、经费保障、制度落实、领导力量”的六个到位,形成抓双拥、促发展的合力。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都将双拥创建工作写进党代会和人代会工作报告,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目标任务。四年来,根据人员变动,我市3次及时调整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始终做到双拥工作有人管、不断线;与此同时,制订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实施方案,将168项双拥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市68个部门和单位,保证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拥军无小事,涉及部队的事就是大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经常专题研究部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问题,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强我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手笔投资5000余万元,无偿划拨土地159亩,新建了集教学区、民兵武器仓库和高炮库区、修理技术区、生活保障区多位一体的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国防园;投入5000万元改造军分区招待所;在得知海航某部为了缩短应急作战出动时间、急需修建一条从营区就近连接到大外环路的道路而缺乏资金时,市委书记范燕青亲自批示市建设局与交通局出资80万元,新北区出资100余万元,市长王伟成要求有关部门在征用土地、规划设计、勘察质检等环节给予免费;将驻常部队干部住房纳入了地方经济适用房建设规划,为驻常部队干部解决经济适用房67套。四年来,市财政局安排支持部队建设经费1.1亿元;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尽心竭力做好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市建设局为部队工程建设、改造水表等减免经费达2500余万元,市公交公司坚持10多年实行对现役军人、革命残疾军人、烈属免费乘坐公交车,开辟拥军专线车6条,减少营收700余万元;市供电、交通、人防、园林等部门,为部队建设减免费用3400万元;常州电信分公司投资500万元为部队免费维修通信设施和安装了420部“军营网电话”。这桩桩件件,都渗透着地方政府和部门单位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情意。

  创新载体,丰富拥军优属内涵

  全国各地都在花大力气抓双拥,如何赋予它新的内涵,抓出特色呢?这是我市双拥工作部门时常思考的问题。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多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和完善创建机制,载体建设亮点频现。全市双拥工作亮点达11项之多,这里,撷取其中的几件:

  创“双三好”。军地创“双三好”是常州的首创,“双三好”即地方要争做关心国防建设的好公民、驻常部队建设的好后勤、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的好帮手;部队要争做拥政爱民的好军人、驻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好后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榜样。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创“新双三好”,

  即地方要做到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好、科技拥军成效好、转复退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好;部队要做到遵纪爱民形象好、科技助民成效好、扶贫帮困效果好。这一做法被省政府、省军区推广到各地。进一步,又发展为双拥“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的“七进”活动。目前,全市涌现市级双拥模范单位138个、“双三好”先进单位48个;全国军民共建先进单位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科技拥军。帮助部队解决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化科技拥军活动。四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6.85亿元,为部队建成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工程8个,建拥军楼9栋,建训练大棚(障碍场)35个,支持部队科技练兵办实事1730件,嫁接、移植科技成果65项,赠送科技练兵器材3250余台套,赠送科技图书120万册,援建军营图书室45个,举办电脑、英语等培训班520个,培训官兵2.8万人次。

  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多年前,我市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优抚对象定期抚恤金、定量补助金、立功荣誉金、优待金实行“四金合一”统一标准,而且随着物价指数的提高而提高;不仅如此,我市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比省标准还高出30%。四年来,共发放抚恤补助金、优待金、医疗补助费3.34亿元。这一做法,被全国推广。

  创新安置模式。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我市创新安置工作思路,坚持行政调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出台了《常州市区驻军军官随军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暂行办法》,在指令性安置五类重点对象的基础上,对其余对象实行双向选择,其中:给予接收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给自谋职业者发放一次性扶助金两项政策,属全省首创,自谋职业扶助金标准全国最高。共指令性安置随军家属287名,货币安置195名,发放自谋职业扶助金781.2万元。从2006年开始,对市区退役士兵实行城乡一体化安置,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533人,其中自谋职业3180人,发放安置补偿金10699万元,货币安置率达99.6%,补偿经费全省投入最多,补偿金标准全省最高。圆满完成1046名军转干部和165名随军家属的安置任务,安置进程和安置工作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情系第二故乡,谱写拥政爱民新曲

  驻扎在常州的子弟兵,将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参与常州的三个文明建设,成为社会稳定的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年来,驻常部队先后出动官兵4.5万人次、机械车辆5480台次,投入义务劳动日1200多个,参加地方农田水利建设、创卫、创模、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城市工作。接待地方人员参观和过军营一日生活8万人,军训学生9万人,无偿献血80余万毫升。仅2007年上半年,常州军分区牵头协调驻常部队24个团以上单位参与我市的“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部队2507名党员就捐款120万元,与茅山老区的20个贫困村及1621户低收入家庭结对帮扶奔小康。驻常部队还多次掀起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的捐助热潮,捐款100余万元、捐衣被4000余件,把子弟兵的情谊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心坎上。武警常州警卫处、常州边防检查站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保驾护航。武警常州市支队扑灭山林火灾30余起,挽回地方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派出城市治安武装巡逻9200余人次;常州消防支队接警出动9800余起,扑灭火灾7900余起,参加抢险救援1150次,抢救财产10.86亿元;解放军102医院为1万余名群众解除了心理疑难问题;海航92138部队和91079部队保障民航安全飞行8000余架次等。

  双拥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国泰民安,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让我们以“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为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以更加高昂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齐心协力推动常州双拥再上新台阶。

  (郭祥九 陈丹华 顾生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