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电开发引发环保与发展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03:17 第一财经日报

  让怒江人感到更为困惑的是,尽管这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又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怒江干流水量丰沛而稳定、河道落差大,进行水电开发具有地形地质条件好、移民少等优势。

  但怒江河谷正是沿着怒江大断裂带发育的,高坝大库建成蓄水以后,在这种断裂活动本来就很强烈的地区,更易诱发地震。

  2008年国家公务员的试卷上,“怒江建水电站的争议”成了申论的重要试题。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4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

  不过,怒江地方政府不愿意继续停留在无果的争论上,贫困给他们的压力已经超过了环保的压力。

  2007年12月27日,云南怒江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参加的“江河十年行”采访团巧遇怒江州州长侯新华。侯新华表示,怒江州将坚定不移地建设“国家级水电基地”,实施“矿电经济强州”战略。

  今年年初,针对外界对怒江水电开发的质疑,侯新华公开表示:“怒江人民有着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已经初步具备了改变家乡面貌的能力,我们拥有建设新农村的权利。”

  《第一财经日报》在怒江沿岸采访时注意到,在脱贫与环保间摇摆多年的怒江水电开发,正试图冲破种种困扰,强势前行。

  欠开发的贫困

  西南边陲的怒江大峡谷,冒着随时有滚石下坠的危险,沿着狭窄的山路一直往北走,就到了一个小山村。村头是一所小学,一所只有6名学生和1名老师的学校。

  孩子们都很穷,身上衣衫单薄;4个孩子穿着破旧的拖鞋,2个孩子甚至连拖鞋都没有,赤着脚。

  他们喜欢站在教室的墙根处晒太阳,接受一点太阳的温暖。

  怒江州州委书记解毅称,全州1170所学校中,一个老师一个学校的就占了一半。“‘九五’期间,全州贫困人口有22万,到了‘十五’末期贫困人口有27.53万,而且还在增加。”解毅称。

  按照国家最新的贫困线标准,怒江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82元的贫困人口还有27.53万人,低于637元的未解决温饱的人口还有13.38万人,分别占全州农业人口的60%和33%。全州有12.7万人需要易地安置,有4.5万特困户居住在茅草房内,占全州农户总数的47%。全州4县(泸水、兰坪、福贡、贡山)无一例外地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说到贫困的原因,怒江州政府给记者提供的材料将其归纳为两点:

  首先是自然原因。沿着怒江前行,记者发现,由于两岸山势陡峭,当地百姓不得不在悬崖绝壁上生产和生活。“家在这边住,田地在江那边,过溜索去种地,然后又背回来。”解毅介绍说,全州粮食平均亩产才101公斤。

  更可怕的是,陡坡耕作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据怒江州统计,目前全州1500米海拔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全州水土流失面积达3933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6.75%。地质灾害隐患处达600多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

  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靠农耕和生态掠夺,怒江的人和自然都会越来越贫困。

  其次是政策原因。保护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近60%。“有树不能砍、有山不能动、有水不能用”,怒江人民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靠。而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据统计,建州50年间,国家对怒江的投资累积9.7亿元,仅够发工资,造成缺路、缺电、缺水、缺医少药,老百姓缺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如果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至少需要500亿元的投资。”侯新华说。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