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实施整体保护 北京永续古都神韵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21:02 BTV《北京新闻》
文稿作者:邓耀明 写稿日期:2008-01-07 【导语】近年来,北京明确提出保护古都风貌必须从“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转变为“循序渐进、有机更新”。一座座修缮一新的四合院重又呈现出传统风貌;文物建筑修缮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请看报道 【正文】这两天,家住东四的李淑娥正忙着搬回新近改造完的自家四合院。在这条胡同里住了四十年,终又找回了先前的感觉。 【采访】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居民:那是不一样了,整个居住的环境特别干净,特别整齐,让人待着也特别舒服。 【正文】青砖灰瓦、雕花屋檐、朱红门、木格窗……这一切都是李淑娥熟悉的景致。而老北京民居气韵的恢复,得益于文保部门修缮工程的参与和监督。按照有关旧城房屋修缮与保护的规则,什么类型的房屋采取哪种修缮方案,大到房屋的整体风格,小到铺什么瓦,墙面贴什么砖,都有一个细致的规定,李淑娥家住的这个四合院,就是根据既有方案严格建设修缮的。 【采访】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孙彤:应该是尊重了传统四合院的一个规制,还有它的一个建筑要素。 【正文】门墩、门楼、花窗,这些老四合院特有的元素,在现实中也更容易把人们思绪带回到曾经的历史情境中,尤其是那精致的砖雕门楼。一年前,东四六条的这些砖雕被厚厚的水泥糊着,这回全都恢复了。 (字幕 修缮时期资料) 【同期】资料照片加敲打的同期 【采访】记者:这还是这么小,像上边那个大面积的,应该很费劲的吧。 ——对,当时恢复这个大面积的砖雕,我们一共是有五六个工人在上头操作,将近用了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把这个门楼砖雕给恢复出来。 【正文】当这些历史遗迹再现时,它的美不禁让人感叹。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是让专家们惊叹。 【采访】城市规划专家 宣祥鎏:修缮、改善、疏散这个方针看起来效果还是挺好的。 【正文】胡同和四合院是构成北京旧城风貌的基本元素。自元代至今,北京的胡同基本保持了原来构架;而由胡同所串起的一个个四合院,则被称为“北京名片”。为了保护好这张名片,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创性的给并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合院发出了“护身符”,明确提出保护古都风貌必须从“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转变为“循序渐进、有机更新”。 【采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文保专家 谢辰生:它既是一个民生工程,又是一个文化保护工程,而这两个工程的合一,它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这两者是没有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因此我觉得北京市出台的这个做法跟文件,是充分体现了十七大的精神,是全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举措。 【正文】2000年至2007年,北京用于文物修缮保护的费用达到了9.3亿元。人们在感受一个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北京的同时,也在亲眼见证着这座古都散发出的浓厚历史意韵。 【正文】如今,一幅幅古都风情画铺展在世人面前,时光在古老的街巷与红墙绿瓦的宫闱间流动,现代化的楼盘与皇家的建筑群交相辉映,神游天地今古间,细品古都韵醉人。 【采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孔繁峙:除了惠及百姓,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以外,它使北京大量的传统四合院、历史街区传统风貌,通过这次整治,能够得到恢复,而且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正文】在2008年至2015年的北京市文物保护的中远期规划中指出,北京市的文物古建将沿着中国古建特有的维修保养循环周期科学进行。也就是说,随着中远期计划的实施,北京的文物建筑修缮将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像李淑娥这样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将切身感受到更加地道的“老北京风味”。 【同期】市民感言 东城区居民:胡同里也都修了,重新安的路灯,地也都铺了,马路也都重新压了,挺好的。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孔繁峙:它所在展示的呢,不是那种残破的,或者有违章(建筑)的,而是一个传统建筑形式,整洁干净的一个居住环境,又和古都风貌相结合的这样一个居住,和市民参观的这样一个区域。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