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提拔农民当网站副总编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10:27 人民网

  人民呼唤英雄,时代需要楷模。为什么上了岁数的袁隆平,会成为成千上万青年知识分子追崇的“明星”?为什么洪战辉的动画片会有290多个电视台抢着播映?为什么写洪战辉的书会发行250多万册、居然出现一下印刷厂的装订线就直运书店的热销场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湘舟认为,关键在于,抓典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是否富有新意。

  最高命题,让人民群众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唱主角

  不能冷落那片高天厚土

  一个人缺文化,就没有神采;一个社会缺文化,就一盘散沙。

  湖南有4000多万农民,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从何入手?农村的文化繁荣从何而来?2005年3月,省委宣传部全体部务会成员各带一队人马,分赴各地乡村,前后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

  副厅级研究员蒋祖烜三下湘南。看到进入21世纪的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仍然匮乏,与城市形成很大落差,他呼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冷落农民兄弟,理应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需求,引导和帮助他们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调研,摸清了家底,也认领了责任。年底,省委宣传部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农民文化社团、文化大户、民间艺术等在得到政策扶持后,蓬勃发展。

  但是,这决不意味职能部门可以放任。这两年,全省以让农民群众“有报读、有书读、有电视看、有电影看、有戏看、有广播听、有网上、有活动场所”为目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各地还出现了不要钱的公共文化消费,叫“农民看戏,政府买单”。

  “梨园风暴”

  通过李谷一,湖南花鼓戏唱向全国,它与另外18种风格不同、各成体系的地方戏种,历经数百年传承与沉淀,共同成为湖湘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不能让瑰宝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色!2006年5月,省委宣传部策划了一个大型活动——“十九和弦超级戏乐汇”。

  为期5个月的盛会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戏曲高峰论坛等,由专业人士唱主角,而分别在长沙市“杜甫江阁”、“潇湘阁”搭建的公共大戏台,则常年演出,成了业余戏曲爱好者狂欢的海洋。以“还戏于民,互动为先”为宗旨,大戏台“零门槛、全开放”,面向大众,全民参与。不分剧种地域、不论年龄性别,只要事先用电话或当场报个名,就能登台一显身手,还能上电视亮相。“想唱就唱,过瘾!过瘾!”

  公共大戏台迄今已有5000多名演唱者,累计50多万现场观众,365个小时直播吸引了两亿电视观众,一场“梨园风暴”席卷湖南城乡,横扫戏曲“夕阳论”与“消亡说”。

  这是文化“三贴近”的一次大实践。

  趁热打铁。湖南宣传系统不失时机地推出长效机制,把这种“还戏于民”的好形式保持下去,以便“大家唱”、“天天唱”、“到处唱”。

  网聚人心

  2007年11月8日,湖南红网的《红辣椒评论》栏目“版主”杨国炜,在北京领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证书。这在全国互联网界罕见,省委宣传部为此专电致贺。

  很难想象, 杨国炜原是湖南安乡县一位农民,现年45岁,一无学历,二无职称。但是,他热爱网络,靠自身不断努力,在互联网的论坛上博得登高一呼的“江湖地位”。认同这种特有的资源和影响,红网直接录用他为正式员工,后破格提拔他任副总编辑。有了这样一位平民出身的“版主”,省内外许多网民都乐意选择《红辣椒评论》,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不吐不快”的问题,说上几句。

  2006年5月16日,一位网民在红网发帖,讲述来自湖北的打工者韦黎在长沙公交车上勇斗扒手,身负重伤,可同车的乘客无人相助。由此质问:湖南人的血性哪里去了?

  此帖引发如潮的跟帖,其中不乏欠理智的宣泄。“红辣椒”开辟专题,通过论坛跟帖、系列评论、征集湖南人“血性故事”等形式,组织网民反思讨论,理性引导。

  网聚人心,事在人为。

  对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湖南努力用新观念、新方式营运和管理。2006年8月,省委利用网络等渠道,公开征求发展良策。3个月里,通过红网共收到各类建言献策1.2万件,相关网页点击量达200多万人次;119件意见、建议汇编成书作为省委决策参考,部分建言被吸纳写入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网友说:“这是对民主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党心与民心息息相通的生动表现。”

  2007年春节,张春贤书记首次以实名通过红网向网民祝贺新年。网民直呼“意外”,纷纷跟帖向省委领导表示问候。又让人“意外”的是,正月十五那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还会借助红网,向节日期间回帖的网民致谢。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红色经典,红遍天下

  随意“百 度”一下,与《恰同学少年》相关的网页,多达95万多篇。

  这部23集的红色青春励志剧,2007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时,创下最高超过8.9%的收视率,重播率也居同类电视剧之首。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一部涉及理想与情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等深刻思考的作品,竟然能拍得如此“好看”,堪称红色经典与青春偶像剧的完美结合。

  该剧作者黄晖是湖南本地的一名电视工作者,此前从未写过剧本。“4年前,创作这个本子时,朋友们都在摇头。包括我自己,也同样不敢看好它的市场反响。”

  《恰同学少年》既叫好又叫座,一个重要因素,是找准了年轻一代的兴趣点、兴奋点和动情点;还有一个因素,是长沙市为繁荣文艺创作,设立了2000万元的电视剧专项创作基金。它的续集《风华正茂》,亦在筹拍之中。

  湖南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的主阵地,省委宣传部从文学、戏曲、电影电视、卡通唱片、旅游等多方面,予以深度开发。

  “百好不如一新”

  水不厌深,人不厌新。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恐怕很少有人会像湖南广电局局长魏文彬那样,将一个“新”字说得如此极致。

  围绕创新,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过一个观点:百好不如一新。以手机为例,现在的各款手机的确好,比第一代不知好过多少倍,但最俏也最赚钱的,仍比不过当初的那块“砖头”。

  从《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到《超级女声》、《真情》,从《还珠格格》、《雍正王朝》到《郑培民》、《大明王朝》,“电视湘军”推出的诸多新创意、新作品,无不引起同行的“克隆”,有的甚至做得更好,但社会各界“说好的往往是第一个”。

  湖南广电内部制作了一部展示自身创业史的电视专题片,名《跨越》。人们发现,“电视湘军”始终在做先人一步的“快鱼”。

  不仅是三只可爱“小猫”

  正当不少地方将动漫卡通视为新兴产业加以扶植、全力打造的时候,湖南的动漫卡通业已悄悄做大,取得累累硕果。

  湖南曾创造多个动漫卡通的全国第一。元旦前夕,中国动画学会又一次公布:2007年度,湖南继续保持全国动画产量省级排行榜和制作单位排行榜“双冠王”称号。

  当今,湖南的三只“猫”,都成了响当当的品牌。

  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神话,是它点燃了中国动漫的星星之火;宏梦卡通公司推出的“虹猫”,借助我国第一台动画春节晚会,也已走红。

  不曾料到,就在这两只猫“争食”的时候,山猫卡通公司不甘示弱,其市场切入点是动画音乐,后又推出世界最长的原创手机电视动漫情景剧。这些都是行业空白,深受孩子喜爱。

  故事还没完。日前,长沙杀出一匹黑马:湖南拓维信息公司引进微软个性化脸谱处理技术,推出真人动漫秀项目,大出风头。

  一个多月前,国家广电总局在长沙召开全国动画会议,推广湖南发展动漫的经验。现在,湖南不仅要做动漫产品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还要“做标准”,力争成为动漫标准化的认证地。

  瞄准国际水准

  5年50人,湖南广电集团近来正以平均每人10万美元的代价,把一批批业务骨干送往欧美学习;出版、卡通业界紧随其后。

  善于学习,才善于创新。

  为吸引世界知名文化企业的目光,湖南省政府对外发布了《湖南文化产业投资指南》;湖南宏梦卡通公司成功引入世界最大风险投资基金——美国红杉资本;发行广告占全国体育类报纸60%的湖南《体坛周报》,与法国《队报》、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报纸质量明显提升。

  请进来,是为了更好走出去。近年,湘版电视、卡通、图书、音像,成功走向国际市场。“蓝猫”卡通海外版权输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与国外上百家出版机构建立版权贸易关系。两个多月前,出版集团携300种原创性精品图书,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与国外出版机构签订输出合同10项,交易金额达100万美元。

  为什么总是湖南?

  客人的赞叹

  2007年5月,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公布全国58个文化品牌,其中“湘字号”品牌17个,居全国第一。

  面对一张张出色的成绩单,人们往往会问:它们为什么出在地处中部、经济实力在全国并不靠前的湖南?

  百闻不如一见。近两年,从中央部委到兄弟省市区,20多个高级别考察团莅临湖南。不少客人赞叹:想不到湖南省委、省政府如此看重宣传思想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

  不说湖南历届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两年,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所作的专题研究就不下10次。2006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投资50亿元,兴建金鹰卡通文化城、省美术馆、省群众艺术馆等13个重大文化工程,每年注资1亿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2007年,为发展动漫卡通产业,省政府先后下发4个文件和一个会议纪要。周强省长在多次现场办公后,批准提供多达4亿元的财政支持。

  走出“雪山草地”

  作为内陆省份,湖南发展文化产业“先天不足”,但不甘人后。他们深知,为发展,必须打破盆盆罐罐;为繁荣,必须走出体制的“雪山草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宣传系统多数人在为职称、职务争得头破血流时,湖南卫视就推出“什么也不给,只给政策”的制片人制度。2003年6月,中央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湖南并没列入首批9家试点。湖南美术出版社则主动提出“什么也不要,只要企业法人资格”,率先扔掉了事业身份。

  要不是突破体制的“围城”,湖南卫视不会今天这般“火”。人称“小不点”的湖南美术出版社,也不会脱胎换骨,2007年在全国美术专业出版单位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继续高居榜首。

  眼下,湖南广电正在酝酿第三次创业,思考如何从娱乐向快乐升级、从事业向产业跨越。蜚声业界的“出版湘军”,尽管在科普、音乐、古典名著三大板块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在全国文化企业50强中坐稳第四把交椅,也在为“做优主体,做大产业,做强实力,做精产品”,谋划新的转型。

  “霸蛮”乎,“灵泛”乎

  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原籍湖南,他说湖南方言中的“霸蛮”,意思不是霸道横蛮,而是坚忍不拔,是不怕鬼、不信邪,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湖南宣传思想工作者做起事来,往往能把看上去做不成的做成。

  湖南人还有一句方言,叫“灵泛”。它也不是狡诈油滑,而是顺应潮流,求新求变。当年,蔡元培先生就说过:“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

  可不是吗?长沙是继上海后,在国内第二个、全球第三个开通商业运营数字移动电视的城市,目前已拥有近百万人次的观众;湖南日报社创办的《华声手机报》,发展了25万多用户;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引导性的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也有望化蛹成蝶,破茧而出。

  “情之所系,心之所往”

  湖南省委宣传部的办公楼,被部机关100多人亲切地称为“我们这个家”。前不久,他们以此为书名,结集出版了一部温馨、感人的“家书”。书里,大家写工作中的难忘小事,酸甜苦辣都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个“忙”字。

  忙,意味着一种状态、一种作为。

  难怪,省委宣传部一天到晚都有人处在工作状态,双休日也不例外。“五加二”、“白加黑”由此渐渐流行开来。有人戏言:“习惯了周末加班,不习惯周末休闲;习惯了夜晚下班,不习惯伴着阳光回家。”

  他们还有四句话:“在系统争先进,在全省争贡献,在全国争地位,在全球争影响。”

  这个目标很远大,但湖南宣传系统上下都很清醒:近5年,全省文化产业以年均20%的增幅快速崛起,可在全国只排第八。

  他们还深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条件、内容、对象、手段、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必须努力创新。于是,有了“和谐型、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机关的创建活动,有了部务会成员每年坚持的下乡调研,有了全部门“一人一题”的专题学习,有了每张白纸都必须正反两用的习惯……

  翻开《我们这个家》,蒋建国部长这样为“家书”作序:“传承光大我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激情”,“情之所系,心之所往,科学发展、共创和谐,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大道’自在其中矣!”

  湖南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秘诀,就在其中。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