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果盒子”的创意表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16:41 新世纪周刊

  -王睿

  几百个年轻设计师,设计出形形色色、风格独具的产品,他们为顾客提供了不一样的产品,也为自己创造了一种不同 的生活

  这是家有点特别的店铺:它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柜台,200平米的店里错落摆放着300多个盒子。店铺的名字叫“ 疯果盒子”。

  这儿的商品也有点特别,布偶,徽章,T恤,五花八门。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每个盒子里的商品风格各不相同,因为 每个盒子都有自己的主人。

  “第一家融会了中国本土设计师创作精神和创意元素的开放性展示店铺。”疯果这样说。盒主们被称为“设计师”。

  这些年轻人每月花200元租金,换来半米见方的空间,自由布置使用,提供原创产品,自由定价。

  2007年12月22日,位于中关村广场步行街深处的疯果盒子开店满三个月。这一天疯果的创办人王三石要请店 长和员工们吃饭,因为日销售纪录又刷新了。“每周要刷新两次吧,每次刷新就请他们吃饭”。

  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从前做大学美术老师的王三石,当发现画画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很大乐趣,教学的重复也不堪忍受之后,便离开了学校 。“开这个店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摸索阶段,我们最早其实不是做一个店,我们最早是做网站,疯果网。”

  这是个原创设计师和爱好者的交流网站,2007年2月开始运营。网站办起来之后,慢慢聚集了一群喜欢自己做点 原创商品,喜欢动手的人。这群人不满足于网络销售的效果,希望能有一些线下的活动,到街上去卖东西。于是疯果开始举办 不定期的创意集市。

  但组织一次集市特别麻烦,每次要跟城管协调,还不能出街,“之前好几场,活动开始前一天,城管还没批准。”“ 大家就想,能不能搞一个定时定点举办的创意集市?免得天天像打游击。后来都和中关村广场谈好了,又想,再定了也是一个 月一次,能不能天天有呢?”一个基本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一个店,成本大家能分摊,疯果不吃力,对用户来说也不吃力。

  通过前期的创意集市,网站积累,疯果现在有几万的设计师用户资源。王三石告诉《新世纪周刊》,现在他们要做三 件事,第一个是疯果网,国内最大的网上创意集市;第二个是疯果创意集市,是一个活动品牌;第三个就是疯果盒子,线下连 锁店的品牌。这三件事要达到的目标是,帮助设计师成功。

  “从中期来看,我们希望三年之内在全国能开50家店,养活1000个设计师。让1000个设计师能够因为我们 这样一个品牌,获得足够的收入,过上那种比较自由自在的生活。”

  出自美术圈,成功办过广告公司的王三石说,在这个领域里,大部分人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做设计,整天痛苦不堪,“ 不可为外人道”。“我身边全是这种人,比较喜欢自由自在,依着自己的性子生活,但是步入社会以后发现做不到,那么现在 我就想做这个事,让你能做到。”他觉得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事就太有意思了,也许是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店里百分之七十的盒主能达到月收入两三千,“按照一个人月收入4000块钱算,疯果创造了四五十个工作岗 位。”王三石对养活全职设计师很有信心。“以后如果说你在我这儿有五个店,每个店卖那么多,就有1万多的收入。”

  创意集市兴起之前,这些私家设计制作出来的东西一般有这样几个命运:送人,在淘宝上卖,找一些店铺代销。淘宝 上卖效率非常低,“这儿能卖好几千的,在淘宝网上可能两个月才能卖二三十块”。这种“超级不标准化商品”,网络成交几 率非常低,因为即使喜欢的人也不了解它的质量。代销也难,好多店铺不愿意,因为搞不清楚东西卖得好不好。

  “而且我们这里有很多东西,你说拿它来和天意的东西比,有天意的精致吗?没有。那些店老板他就觉得,你的东西 看着有点糙啊,能卖吗?所以你真的是把一个盒子孤零零地放到一堆量产化的东西里去,它还真不好卖,我们这儿实际上创造 了一个销售氛围。像创意集市上东西卖得这么好,都跟氛围有关系,很多时候大家不止是在买东西,而是通过购买表达认同。 ”

  开业三个月,店里的盒主从七八十个到二百多个,几乎每天都有新人进入。进入有门槛,核心要求是“原创”、“设 计”。自制首饰会被拒绝,普通的布偶、手工娃娃也容易被拒绝。“我们希望有一些更有识别性,更独特的设计吧。”疯果店 员,设计师Tala介绍,“现在首饰基本上全都砍掉了,但有一家用键盘做成的首饰,挺有特点,我们就保留了。”

  王三石还提供了两个数据:一个是盒子的续租率达到98%,另外一个是盒子店每周的业绩是10%的增长。“应该 说趋势很好。”

  重要的是表达

  的确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它会让你觉得除了正常上下班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你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摊主,理想主义者和购买人群,会觉 得生活可以这样的,这个世界原来可以这样子,颠覆原来的想法。生活可以多姿多彩一些,没有必要拘泥于一种形式才能生活 。”设计者“电炉猫”坦言创意活动带给自己的触动,“以前虽然想但没经历过,没有现在这样清晰。”

  22岁的电炉猫从小喜欢手工艺,中学起就迷恋毛线。从2007年5月的迷笛音乐节上发现创意集市以来,她的人 体造型系列毛线枕就让不少人印象深刻。“因为一个盒子要有一个主题,我摆的都是这系列的东西,它比较吸引人眼球,是大 家认识我的作品的一个区别。”

  她在一家科技类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去中央美院进修平面设计,正在忙毕业设计和论文,几乎没有休息日。“现在可 能时间精力有限,以后肯定会做其他的东西,老做同样的,我会做腻。因为创作风格还不是很成熟,要发掘更多更好玩的东西 ,现在不着急。”电炉猫觉得自己还处于初期,满足自己的乐趣第一,虽然打算辞掉现在的工作,做更自由的职业,但也没想 以此为生。“那样肯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其他的事情,要考虑市场,什么更好卖,太麻烦了。”

  疯果所希望的,做喜欢的设计来赚钱,她觉得是最终目标,而每个具体设计代表的都是过去。“我爱好很广泛,这个 东西并不是我的全部,重要的是表达。文字,画,这些形式都是相通的。”

  BuBu是北京城市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三石现在逢人就说我做这个实现了经济独立。”广西女孩 笑容里透着孩子气。

  她喜欢安静简洁的东西,穿着中性,还有那么点朋克遗风。“以前喜欢很摇滚、很哥特、很阴暗的风格,现在喜欢纯 净的。”她做的布艺钱包和布偶却都是“可爱路线”。

  7月份从廊坊大学城搬到市区,她无所事事了一个月,8月忽然在网上看到刚过去的创意集市。“当时觉得怎么没早 点发现,真好玩啊,然后觉得我也能做。”从来不会做针线的女孩找了个同学一起,开始缝制布艺,“那时候扎得满手都是针 眼”。“第一次去集市,怀疑这东西能卖出去吗,定价特别低,结果居然很快卖光。”BuBu从此开始了边读书边做布艺的 忙碌生活。比起自己的专业,她更喜欢动画方向,“但是这些都是相通的。”

  真有创意吗

  圈里圈外都有人在质疑和反思。出版人洪晃说:“反正100多个小青年聚集在北京某个不固定的场所里,安静地坐 在摊位后面,眼前摆着众多手工或机制的布娃娃,不是我脑子里的创意集市。”设计师Anne发帖说,新鲜感慢慢没了,开 始疲惫。

  “这是一个过程,比如像疯果这样的平台能够发展起来,提供的东西多了,很多人就会有这样一种闲暇的精力、资源 ,来做真正更复杂的创意。”王三石将良莠不齐的现状比喻成金字塔基,“一场集市能出一两个代表作,有一两个人的东西让 我眼睛一亮,我就觉得这场创意集市没白搞,非常好。”

  现在看来,国内这些草根创意商品多样化程度的确有限,还很少有人做到大型家居、灯饰之类程度,这些产品也受生 产、资金、场地等限制。“慢慢来吧,”他们反复强调,“我们现在可能会和中央美院合作,比如他们经常会有学生作业,诸 如以“支撑物”为主题的主体设计等。慢慢来,生意做得越好,资源就会越多,生发新的创意也会多,这是一个过程。”

  “国家统计局有个数据,全国人均在文化娱乐用品、服装,还有家居装饰这三个领域里,人均年消费额1700多元 ,你想想这是多大一个市场,实际上我们做的很多是在这个市场总份额里面去划自己的蛋糕,这个市场非常大。”

  疯果正和“中关村广场”一起,向北京市商务局申报一个“创意街区”项目。这个街区如果建成,会是全国第一条以 售卖创意商品为主的特色街区。“到时候围绕这个,我们就可以有很多活动,比如创意俱乐部,面向全国的创意交易会等等, 专业交流会增强。”

  “北京集中了全国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士28%,其他哪些城市能比啊!北京现在还只有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王三石 充满信心。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