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人民公社”七里营面临环境污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09:59 《小康》杂志

  “人民公社好!”49年前,毛泽东主席视察七里营村时微笑着说。

  沧海桑田,49年间,七里营留下了怎样的记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采写、摄影/《小康》记者 李漠

  留在记忆中的“乌托邦实验”

  11月3日,记者来到了七里营镇政府。门楼上方的红色大理石砖已经残损不全,门楼下方,贴着悬赏告示以及其它小广告十几张,门楼左侧有美容美体院,门楼前,是一条马路,不时有三轮车汽车飞驰而过。

  走出镇政府的大门,已是一个小时后,长久的等待,得到的是采访被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拒绝的结果。

  带着秋风般的心情,记者走向一里开外的七里营村委会,那便是当年毛泽东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社址。

  沿着曲曲折折的村小路,可见两侧的民宅,既有高大的二层小楼,又有残破低矮的小屋。

  路人告知,自从1983年七里营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七里营村的村民就走上了个人致富的道路,贫富差距逐步被拉开。家产在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有,靠救济的还有。

  村委会大院的一间正房,是毛泽东视察陈列馆,里面悬挂着几十幅毛泽东视察时的照片,还有极其珍贵的挂了25年的“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老牌子,那是1983年11月7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实行被摘下的。

  娓娓道来七里营人民公社名称的由来以及毛泽东视察时的盛况,院中的刘姓老者,脸上露出莫名的兴奋。

  1958年7月4日,七里营乡的56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并成了一个大社,始称“七里营集体农庄”,后又改为“共产主义公社”。

  牌子挂出后,大家议论纷纷。劳模吕砚尚颇为不满:“我早盼共产主义晚盼共产主义,难道我们现在这样就算共产主义吗?”8月4日晚,新乡地委工作组与七里营大社的领导只好挑灯研究名字问题。

  “社会主义公社”、“贫下中农公社”、“工农联盟公社”,一个个相继问世,又一个个遭到否决。直到半夜,忽然有人说:“我们国家的一切重要机关都是人民的,为什么不把公社叫做人民公社呢?”话音刚落,就引起了一片掌声。而那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一提议居然被毛泽东首肯,还影响了中国几十年。

  1958年8月6日下午4时22分,一辆轿车停在了七里营人民公社门前的小广场上。车门打开,毛泽东就如从画像上走下来一样,站到了人们面前,片刻之后,人们才如从梦幻中突然醒来,狂热的掌声骤然响起。

  毛泽东走到“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牌子前,观察了一会儿,微笑着说:“人民公社好!”恰恰是这有意或无意的一句话,就拉开了一场运动的序幕。

  随后,毛泽东视察了敬老院、面粉加工厂,还有村头的的棉田。

  钻进棉田,毛泽东难抑兴奋之情地对新乡地委书记耿起昌说:“这棉花长得跟我个头差不多,比你还高呢!”后来,他问:“这棉花能收多少?”公社党委书记徐战奇说:“保证1000斤,争取2000斤。”毛泽东说:“收到家才算数啊!”

  毛泽东告诉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吴书记,大有希望,你们河南都像这样就好。”吴芝圃说:“有这么一个社就不愁有更多这样的社。”

  毛泽东在七里营虽然只停留了不到两个小时,七里营的社员们却热血难平。当晚公社就举行了群众大会,社员们纷纷表决心要苦战10天,把全社的运输工具实现滚珠轴承化;苦战5昼夜沤绿肥48万担,保证麦田施底肥2.5万公斤,以报答毛主席的亲切关怀。

  毛泽东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并肯定人民公社的消息,很快见报,七里营因此声名远播, 32个国家的友人和中央24个部委的领导以及各省、市、县113个参观团前来参观、访问,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在全国进入高潮,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城市人民公社。短短3个月,74万个合作社并成了2万多个人民公社,99%以上的农民也就变成了连他们自己都似懂非懂的公社社员。

  公社化的恶果很快就显现出来: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公社成了一个半军事化的组织,农民不仅再一次与土地分离,甚至失去了起码的人身自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伤害,农业生产连续倒退;全国物资供应高度紧张,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当时,刘少奇指出:它是不科学的,不过是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乌托邦的实验。

  记者来到了毛泽东当年视察过的棉花试验田,那里建有视察田纪念馆。守护人说,纪念馆建于1962年,前两年刚刚有人看管,中间荒废过一段。

  守护人很健谈,他告诉记者,他姓言午许的许,叫尧舜禹的舜,人民大会堂的堂。毛泽东视察时,他还是小学四年级的12岁学生。

  提及浮夸,他感慨道:“那时亩产棉也就100斤左右,居然敢汇报1000斤,还力争2000斤,包括棉花杆子能达到那个数吗?现在,七里营棉花产量在全国依然名列前茅,亩产皮棉180斤也算高产啊!”说罢,一阵大笑。

  馆前一大片荒芜的田地,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许说:“这是毛主席视察七里营纪念馆占的地。”

  “纪念馆占用良田120多亩,”自1994年就任七里营村委会主任的张金祥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8月就已经奠基,由河南省旅游局以及当地政府等共同出资兴建,计划三到四年完工”。

  谈到建馆的意义,张金祥似乎回到了曾经的辉煌之中:“那时的七里营好得很呢,那时的刘庄还不行呢”。

  问到现在七里营村在七里营镇经济的排序,张金祥迟疑片刻之后回答道,排名第五左右,刘庄和新庄排在了前面。

  总结落后的原因,张金祥说,七里营村光农业户口就有13000人,实在太大,不便管理;刘庄很小,现在也就是1700多口人;而许舜堂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七里营村固步自封,所以落后了。刘庄靠制造汽车小喇叭起家,史来贺在全国有名望之后,贷款方便,还有领导支持,但重要的是刘庄也是干出来的,连妇女晚上都要提着灯浇地,过去盖房子,妇女也要提着瓦刀上脚手架,初期还有铁的纪律保障,对于不遵守劳动纪律的调皮捣蛋的,就打啊。

  张金祥着重强调说, 1982年七里营人民公社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接着撤“社”建“乡”;1996年2月18日,撤“乡”建“镇”, 开始时,人们接受不了,现在习惯了。刘庄走集体致富之路有他的好处,七里营村走个人致富之路,也有自己的好处,最大的收获就是自由了。

  他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刘庄村民为集体企业做工每月有1600元左右的收入,七里营村村民为个人企业做工,每月有七八百元收入,他自己种地年收入13000元左右,加上年工资5000多元共18000多元,自己家住的是上下两层270多平米的楼房。他还补充说,他这样的收入和居住环境,在村里很普遍。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