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09:18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综述(记者张晓鸣)刚刚过去的2007年,上海经济“变绿”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完成了2007年初制定的节能降耗4%和污染减排2%的“硬指标”。2007年,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8天,比2006年增加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的“晴雨表”之一——散布全市的上万条河道更加“健康”,列入整治计划的黑臭河道大都已经脱胎换骨。

  事实上,几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按照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上海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节能降耗做好“减法”

  最近,市经委节能处在最醒目处贴了一张彩色表格:表格中标有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能耗等级,绿色代表能耗最低。全市79家工业能耗大户企业无一例外一一对应。用这四种颜色给企业能耗“排座次”,目的是实施不间断能耗监控,抓住全市能耗的大头。事实上,伴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能源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从长远看,要让上海发展性指标保持上扬势头,当前就必须在约束性指标上做“减法”。

  在这个规划指导下,2006年上海调整淘汰了劣势企业640家,淘汰了12座矿热电炉、1座吹氧转炉、2座真空炉,还把申佳铁合金公司、上海焦化公司1号焦炉等一批工艺陈旧、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高的企业、设备“调整”了下来。去年,上海继续推出了包括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内的十大举措,排出了要淘汰的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600个。目前,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项目在上海都实行了从严控制。

  本市实施的“十大节能重点工程”节能成果也初见成效。这十大工程包括建筑节能、家用电器节电、绿色照明、城市交通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等。2007年至今,围绕这“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本市企业已经上报243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市经委已经对年节能5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分两批评审,确立78个项目,节约标煤将超过50万吨。据悉,这些项目将以“企业投入90%+政府补贴10%”的方式进行。

  环境治理多做“加法”

  时值深冬,寒意渐浓,而在上海化工区投资建设的人工湿地内,却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化工区的大部分工业废水都将从废水处理厂流向湿地,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联合作用下再次净化,流回园区,循环利用于工业流程。在做好节能“减法”的同时,上海在精打细算地做着一道道环境治理设施的“加法”。据粗略估算,2007年上海在环保上投入的资金超过300亿元,占同期本市生产总值的3%左右。

  根据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到2010年,上海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2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早在2006年,市政府就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又分别成立了由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减排责任单位为成员的减排监控协调小组,在全市形成了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2007年,上海新建了上海石化热电厂、申能星火、吴泾第二电厂的脱硫设施,脱硫效率均达到90%以上,投入运行的脱硫机组合计为102.4万千瓦。在水污染处理方面,去年竹园第二、新江、奉贤东部、奉贤西部、崇明城桥等10座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每日79万吨。而天山、曲阳等11座已建污水厂通过加大污水截污纳管,也增加了污水处理量。今年,上海则要建成515万千瓦机组的烟气脱硫工程,加紧新建脱硫设施的调试工作;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郊区各区县进一步加强污水厂网建设和纳管工作。此外,还将着手开展氨氮、总磷、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

  破题关键是突破瓶颈

  节能减排实实在在关系着民生,也实实在在关系着城市的未来。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上海在节能减排上压力依然很大。专家认为,下一步破题的关键是切实解决制约上海长期发展的瓶颈问题。

  同济大学最近公布的《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上海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仍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上海服务业的比例只占50%左右,尽管该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且服务业内部存在着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整体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另外,随着私家车加速进入家庭,交通运输业用能增幅明显。这样的产业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降耗的效果。因此,专家建议,应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其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具体而言,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为重点,不断加强综合集成,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会展业,完善服务体系。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方面,应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攻关光伏产业和风能等装备和材料,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材料、节能建筑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力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发、装备制造、检测和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