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老板”的传奇创业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00:57 哈尔滨日报

  杨丹 本报记者 赵琳 戴刚

  创业,早已成为这个时代大学生们的一种流行色,大学生创业已经进入到一个以普通学生创业为主的多元化时代,在你不屑或者忽略的平常领域里,他们依托校园资源,利用学生身份,成为“不想毕业”的学生老板。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三个总经理头衔———张川的特殊身份具有足够吸引大家关注的资本。解读他的创业故事,掌握他的创业脉络,不仅仅能让人了解学生老板创业背后的神奇经历,还能为学生创业者提供生动的教材。为此,本报记者连线深圳,把张川这个学生老板的创业经历呈现给大家。

  人物导读:

  张川的口袋里放着三个版本的名片———神舟电脑大学城专卖中心的总经理、哈工大1920超市的总经理、深圳大学城鲜奶配送中心的总经理。身兼三个总经理头衔的张川,其实真正身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0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部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家住山东的张川,父母及兄弟都是当地政府机关公务员,张川受家庭影响很深,研究生毕业后考个公务员是张川最理想的职业规划。但随着张川考取硕士来到深圳这个发达城市后,张川的想法也随之改变了。张川思想转变的最大动力就是来源于他曾经看到的两部电视剧———《乔家大院》和《半路夫妻》,其中的商人形象让张川心潮澎湃。“经商的神经很神奇地被开发出来了,我看着深圳马路上跑着的奔驰、宝马开始发呆,心里想着的都是如何挖掘财富!”最初的财富线索来源于身边的琐屑小事,他开始注意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有胆有识,卖电脑被收为正规军

  2007年9月,神舟电脑公司董事长吴海军来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进行创业团队宣讲时,张川没有去听。当创业团队招募的海报贴在食堂门口时,一瞬间,他被“创业”二字吸引。“我在念本科时就曾经卖过复习资料一类的东西,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团队改编为正规军呢?”

  之后,张川和实验室的好朋友、现在团队的销售经理丁星池一拍即合,他们再找来电脑技术纯熟的同班同学邓钦球,组建了创业团队的铁三角。丁星池负责销售,邓钦球负责技术,张川则是管理经营的总负责人。张川认为,“80后”最大的优势是善于利用和整合资源,这也是他们团队获得胜利的原因。当时神舟方面发来三份试题,分别针对销售、技术和管理,让团队在24小时内远程作答。“一开始他们被吓乱了阵脚,试题内容专业而宽泛,岂是我们理工科学生能应付的?后来转念一想,24小时远程作答其实是在考验我们整合资源的能力。”张川三人开始分工,联系北大经济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朋友帮助出谋划策,最终赢得了评委的一致通过。夺取胜利后,张川团队成为了神州电脑公司进驻大学校园的第一站,也成为了该公司在大学校园的第一个代理人。凭借神舟电脑公司提供的5万元创业基金,张川团队的神舟电脑专卖中心开门营业了。“我也是学生,从学生立场出发,我建议你买××款……”这样的开场白成为张川最有力的销售武器,学生身份给扎根于学生市场的销售提供了天然的主场优势。开业以来,张川一共卖出了近30台电脑,他们的客户有大学城的学生、工作人员、老师,甚至还有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厨师和南开深圳研究生院的保安。

  激活“1920”,创业信心倍增

  两万元盘下小超市,先搞有奖征名,再把生意做到北大总裁班。在开学的一段时间、校园里的电脑销售进入平缓期之后,张川开始寻找更多的创业机会。张川观察到同在大学城哈工大食堂二楼的一家小超市经营不善,每月都亏损3000多元。“当时我以两万元钱拿下了这家连名字都没有的小超市,就是想真正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张川效仿时下最流行的大众投票风潮,在哈工大的bbs上开展了为小卖部征名的有奖活动,参与者均可获得5元的代金券,而最终创意被采用的同学还将获得100元的现金奖励。

  这场特别的取名活动在bbs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网页得到了2045个点击率(哈工大深圳校区学生人数仅1000多人),一个“1920”(哈工大的建校年份)得到了最多学生支持,成为了张川名片上醒目的字眼。虽说只是一间几平方米大的小超市,但张川举办过多次营销活动。“北大有个总裁班,他们的课间餐和水果、点心都由我们供应,“1920”把生意做到了其他学校的地盘上!”为了让“1920”成为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张川还在“1920”门口放置了打气筒和创可贴,方便同学使用。一项项方便同学的人性化措施实施后,张川的“1920”很快便成为了校园中聚集学生最多的地方之一。“1920”成功“转型”后,不仅让张川再次尝到了创业的甜头,还增添了张川自主创业的信心。张川看准大学生离大超市路程较远的情况,以“1920”为基地,成立了大学城内的鲜奶配送中心,成就了他的第三张总经理头衔的名片。目前,张川的“1920”及鲜奶配送中心还承接了预订蛋糕和鲜花等业务,多项经营举措的实施使“1920”及张川的名字在校园内更深入人心。

  权衡轻重,学习创业两不误

  张川的创业路线最大的特点在于别人急于走出校园,他则反其道而行之,极度善于利用学校资源赚钱。张川常跟身边的人说,“失去学生身份就失去很多资源优势”,于是他决定考博后与导师和同学再成立一家新材料公司。

  如今张川忙碌的日程表上增添了一项内容:为考博做准备,放弃了到神舟分公司做总经理的机会。许多同学表示疑惑:“像李想这种‘80后’的财富新贵都是想着尽快离开校园,你怎么越钻越深?”张川的“恋校情结”来自于他对自身优势的判断:“目前我取得的成功都是扎根于学校和学生身份,学校给了我很多资源,我如果失去了哈工大的学生身份,也就失去了这些优势。”准博士张川正在酝酿和导师、同学成立一家新型材料公司,把自己的研究生课题转化为生产力,走一条投资和风险都很小的研发创富道路。“我就是想研制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新型材料来,让具有自我品牌的材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就行了,但我还是要保持我的学生身份,这样就能在得到更多的知识后体验到知识所带来的最大效益,我会将大学念到底。”

  专家说法:

  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创业者

  省人才大市场经理鲍大文讲,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于众多拥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的就业选择与发展指出了一条别样的道路。作为风华正茂、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承载着时代的希望,具有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为敏锐的眼光,这些都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不同于父辈的先决条件。他们创业的激情与渴望在就业压力面前弥足珍贵,值得鼓励和褒奖。

  鲍大文认为,他们也有先天的不足与弱势,比如社会经验不足、知识储备狭窄等,这些弱势极易造成大学生创业信心不足、坚持性不足,导致创业的夭折与失败。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为他们提供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让他们在就业中学会创业。从大学生角度来讲,创业规划如同就业规划、人生规划,不能到大四毕业才有创业想法,而应该及早确立目标,抓紧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假期实践时间,为自己的规划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果的学习,有目标的能力培养更需要依靠大学生自己主动完成。

  黑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于老师认为,学生创业最好依托比较可靠的社会机构,有一定经验和实力之后再“单干”。并要大力支持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创业的大学生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学习与创业工作之间的平衡点。而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一批人就业,拉动大学生就业率的增长,因此应该鼓励并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