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写真情与实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02:22 杭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司马一民

  为了兑现对北京奥运会减排的承诺,1月5日,连续生产35年零2个月的首钢4号高炉正式停产,这标志着首钢压产400万吨钢工作正式启动。这是首钢停产规模最大、关闭设备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工程。压产后的2008年,首钢北京地区各项污染物排放相比2007年将减少一半,北京奥运会期间污染物排放将下降70%以上;据测算,全年烟尘排放量下降50.32%,粉尘排放量下降49.2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9.18%。

  首钢这一重大举措的环境保护意义当然值得称道,其舍企业小利而顾国家大局的利益观同样值得称道。不过,我这里最想称道的是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巨大勇气。

  企业减产,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力过剩。首钢2008年因压产400万吨钢,将有8427名职工失去原有的工作岗位,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俗话说,舍得舍得,有得必有舍。

  企业因生产经营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更何况首钢2008年压产400万吨钢是为了让北京奥运会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如果就此与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合法合理,相信职工群众也会理解。但是,首钢没有打算“甩包袱”,而是“但写真情与实境”。首钢表示,今年将对8427名职工分流安置,会对这些职工的就业负责到底,并且已经有了具体的安置方案:80%以上的职工通过技能培训后,将被派遣到首钢顺义冷轧厂、首钢河北迁安厂区以及曹妃甸新建设的京唐钢铁厂;年龄较大、身体条件不允许和家庭有困难的职工,将自主选择退休或提前退休,领取补助和退休金;剩余人员进入再就业中心,经过培训后重新走入社会,实现就业。

  在寒冷的冬天里读到这样的消息,特别让人感到温暖!

  毫无疑问,首钢分流安置8427名职工将会付出很多精力、财力、物力,由此而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是必然的,这笔账简单得很,谁都能够算明白。首钢这样做是需要有巨大勇气的,这个勇气来自于社会责任感。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除了通过合法的途径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它还得讲讲情和理,为社会干些什么、为职工干些什么。当职工们在熄灭了火焰的高炉前留影,与“工作伙伴”依依惜别,看了这场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能无动于衷吗?企业当家人的内心里能不产生为职工们干些什么的愿望吗?除非你仅仅是赚钱的机器!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近期读到的不少有关劳动关系方面的新闻,有的企业赶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实施之前,搞什么重新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的种种举动,不管说得如何冠冕堂皇,其实质都是只为了企业单方面的利益。他们这样做是否合法,自有劳动监察部门去督查。我这里建议这些企业去了解了解首钢分流安置8427名职工的做法,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别忘了考虑职工的利益,就像杭州人老话说的:“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人家”。也许,这样经营企业更心安理得。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