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中国顶尖经济学家反思中国改革3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06:5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昨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以“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为主题,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茅于轼、樊钢、张维迎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位经济学家聚首北大,总结反思中国改革30年的成就和教训。

  本报记者 廖卫华 北京为您报道

   成思危:

  自己谈论股市经常“不合时宜”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和攻坚阶段,许多矛盾需要认真处理,第一个就是法治和人治的矛盾。”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回顾中国改革30年成就时认为,尽管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做长期的努力。

  “我在人大工作很有体会,有一些外商和一些非公经济人士向我们反映情况,完了以后有一句话,你千万别跟地方说。你要说了我在那儿没法干了!”说到此,成思危苦笑了一下接着严肃地说,有的企业家到地方上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给挽救过来了,但是最后有的地方政府一看有利益了就把这个企业家扫地出门,甚至他原始的投资,利息都没还给他。“这些情况我可以说时常接触到,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我们法治还不健全的问题。”

  成思危长期研究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经常对股市发表观点,由于他的国家领导人身份,每次发言后常常会引起股市的震荡。

  昨日,他戏谑自己谈论股市经常“不合时宜”。

  成思危:

  改革像下象棋 要谋定而后动

  成思危评价我国30年改革开放成绩是巨大的。他说:“改革就像下象棋一样,你走第一步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你今后的几步,所以你一步如果走得不合适,那可能以后的几步就都会受到影响,而且你要退回来的话,下象棋悔棋的话,你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所以我认为在改革措施的出台前,一定要谋定而后动,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去做。”

  成思危还重点论述了我国改革需要改进的其他矛盾: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等等。

  吴敬琏VS厉以宁:

  30年来哪三项改革印象最深?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来让你们感觉到印象最深的改革有哪三项?”昨日,针对主持人的提问,两位重量级经济学家厉以宁和吴敬琏给了不同的回答。

  吴敬琏说,在他个人的印象里有三次改革。第一是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不过这个改革只能说是个改革的启动。第二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进行的全面改革,在财政、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方面采取了比较大的动作。第三是根据1997年的十五大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厉以宁则认为,第一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第三是民营经济的兴起。

  对于中国改革30年的成就,“吴市场”和“厉股份”都没有落掉各自所倡导的理论。对此,央视主持人赵赫幽默地让两人争论这些分歧。吴敬琏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是非常大,但这项改革还不如说是回到了原来农民所喜欢的一种体制,所以他没有把它列在里面。

  张维迎:

  经济学家不分“穷人”“富人”

  去年以来,先是世界银行研究员、北大教授邹恒甫指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因个人私利免去其教授职务,后是《北大商业评论》主编,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网上公布《致张维迎的公开信》,指责张维迎打击异己。

  昨日在演讲中,张维迎并没有回应这些事。但是他若有所指地强调称,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绝对不是立场的分歧,不是说有一些经济学家是代表穷人,另一些经济学家是代表富人,经济学家的分歧是因为他们对政策效果达到的目的不同的分歧。“我相信只有在这个层次上讨论问题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