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遗书上的云儿 现定居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05:1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革命烈士江姐惟一的儿子现在美国一所大学任终身教授,日前回京探亲讲述人生历程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2007年11月14日,在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牺牲58周年之际,重庆三峡博物馆展览了镇馆之宝之一的江姐托孤遗书。人们不禁将目光投向信中的“云儿”———江姐和丈夫彭咏梧的惟一的儿子彭云。

  彭云在哪里?有媒体披露:彭云长大后去了美国留学,现在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担任终身教授,定居美国。新年伊始,彭云回北京探亲,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现状 在美国大学潜心治学

  彭云不仅长相与母亲酷似,也继承了父母聪慧的头脑。1965年,19岁的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毕业后分到了沈阳一家工厂工作。1973年,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

  1977年,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彭云回国,美国一家知名的出版社看中了彭云的博士论文,请他担任第一作者,彭云因此又前往美国。从此之后他一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现在已经是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

  彭云的儿子彭壮壮在同龄人中堪称出类拔萃。彭云夫妇去美国后,彭壮壮由姥爷姥姥抚养长大,直到高二才跟随父母到美国读书。他曾在全美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进入前十名,并获得具有少年诺贝尔奖称号的美国中学生“西屋奖”,当时他是中国内地的学生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在哈佛大学数学系读完本科,后又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彭壮壮回到北京,现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华区电信及高科技行业的核心成员。

  同窗 光环下的他很低调

  彭云从小就在母亲江姐的光环中长大,与彭云中学同窗六载的卢晓蓉回忆了中学时代的彭云和他享受的“特殊待遇”:“中学时代的彭云从外表上看,除了脑袋特别大(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江姐的战友们都戏称他为‘小老虎’)和戴着一副‘缺腿’的眼镜以外,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然而我们这个班却因为有了他而与众不同。不仅学校对我们倍加关爱,为我们选派优秀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只要彭云在公众场合亮相,必然会造成轰动效应……”她还回忆,大凡学校里有什么学习竞赛,彭云一定名列前茅;他还一直担任班干部。

  卢晓蓉形容彭云:“从不声张,从不骄傲,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然而彭云本人却把这种低调归结为天性,“我对别人的关注比较淡然,而且一直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课看小说,还被老师没收过几次。”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彭云谈起中学时代的记忆表情依然天真。

  忆亲人 两个母亲没见过面

  记者见到彭云的第一感觉是酷似江姐,彭云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我和母亲都是小宽脸,年轻的时候更像了,大家都这么说。”事实上,因为一岁多时即与母亲分开,彭云对母亲所有的记忆都来源于几张有限的照片和他人的叙述。

  彭云的父母彭咏梧和江竹筠就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那样是因革命斗争的需要走到一起的。他们先是为了工作需要假扮夫妻,后来在共同的战斗中相爱并结婚。但在与江姐相识、相恋之前,彭咏梧已与老家云阳县的妻子———谭政烈(后改名谭正伦)结婚八年,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彭炳忠。“1946年4月,妈妈在成都生下了我。1947年10月,我父母受命重返下川东组织农民暴动之前,母亲给谭妈妈写了一封信,托谭妈妈的弟弟谭竹安转交,这封信不但将一切和盘托出,还嘱谭妈妈尽快来重庆照顾我。那是我的两个妈妈惟一的一次通信,但她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彭云说。

  1948年2月,谭正伦从江姐的战友手中接过一岁多的小彭云,并一直把彭炳忠和彭云两兄弟培养成人。“实际上,我和谭妈妈与亲生母子没有任何区别,我一直就叫她妈妈。”彭云说。1976年,当彭云已在北京成家立业之时,谭妈妈却突发高血压去世了,那年才59岁。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