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理:营西街 岁月流逝焕新颜(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06:37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太原地理:营西街岁月流逝焕新颜(图)

  街边这座大房子,是二四七厂一座的废弃厂房。

  

太原地理:营西街岁月流逝焕新颜(图)

  2003年,营西街经过改造后,马路变得平整干净。

  

太原地理:营西街岁月流逝焕新颜(图)

  暴走示意图

  

太原地理:营西街岁月流逝焕新颜(图)

  北沙河桥在营西街上横穿而过

  街名来历

  营西街与其说是一条街,不如说是一条胡同更加恰如其分。

  营西街原来并没有街名,因为有一户姓李的大户人家住在这条胡同里,所以有人管它叫李家胡同。后来,这户人家的后代迁徙去了天津。

  到了光绪年间,清朝政府在李家胡同北头建起一个铜币厂。为了保护这个重要的设施,政府派来了军队,在距铜币厂200米远的东南方向(现在的机床小区)设立营盘,由督军府统一管理,因为李家胡同在营盘以西,所以被更名为营西街。

  光绪26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出京城,于当年8月17日进驻太原。在太原期间,曾视察铜币厂,就从营西街通行。据说,慈禧太后对营西街的繁荣大加赞赏。

  1912年,阎锡山任山西军政府都督后,将铜币厂改为西北陆军修械厂,生产76野炮、掘机、1616机床、制订机、钉鞋机、缝纫机等,产品大部分通过营西街销往全国各地,因此,营西街在当年也曾红极一时。解放后,西北陆军修械厂更名为二四七厂。

  暴走·生活篇

  教育:在营西街的周边,分布着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上学很方便。

  休闲:最让无车族开心的是,25路公交汽车在营西街上设有站牌,周末陪老人和孩子去动物园玩,出行十分便利。

  美好纯真的童年记忆

  马利富今年56岁,打一出生就住在营西街上。那时的营西街很窄,北头高南头低,路的两边全是店铺和凌乱的平房,还有碗口粗的刺槐和杨树。“还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我把邻居小三的头打破了,吓得躲到刺槐树上不敢下来。天黑了,我妈扯着嗓子到处喊我,我在树上看见她手里的扫帚,怕她打我,死活也不肯下来。结果还是挨了一顿揍。”皮肤黝黑,脸上爬满皱纹的马利富一边笑,一边挠着后脑勺,好像刚从刺槐树上溜下来似的。“我们小时候最爱玩的是滚铁环,几个小伙伴左手拿环,右手拿钩,把环放在地上,用钩托着一路飞奔下来,看谁先到南头,输了就被别人当马骑。”马利富咧嘴笑着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营西街上驻扎着部队,守卫当时的二四七厂(山西机床厂的前身)。战士每天6点出操,20个人一组,列队到二四七厂换岗。营盘是高墙大院,里面住着军官和军属。平时我们是不能进去的,但每个星期军营会放两次电影,这时候附近居民就可以进去看,像《洪湖赤卫队》《地道战》这些老片子,我都是在军营里看的。”马利富说话的时候很得意。

  战士们在马路两边种了许多杨树和刺槐。每年五六月份,槐花的香味吸引来许多蜜蜂。男人们从树上摘下槐花,让女人和着面做成拨烂子。马利富说:“我妈做的槐花拨烂子那叫一个好吃,现在想起来都还流口水。”听老人们说,现在营西街上的几棵树,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原来街道两边又矮又潮的小平房现在都变成了崭新的门面房。马利富也盖起了二层小楼,出租给一家装潢店和一家饭店。“原来没有修路前,一个月只能收一二百元租金,现在人们都看上了这块宝地,租金也上涨到六七百元。钱挣多挣少没关系,大家能走到一起那都是缘分哪!”

  中午11点半,一家焖面馆的老板掀开帘子,冲着马利富喊:“马哥,过来喝两杯,兄弟有好事给你说。”马利富哈哈笑着告诉我,“住久了,人们都对这条街有了感情,街坊邻居们处得跟一家人似的。儿女们大了,飞走了,我和老伴舍不得街坊们,这一辈子是不打算离开营西街了。”

  我爱我的第二个家

  “人的命运靠自己把握。要不是当年的执著,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吴玲是山东菏泽人,在飘泊了许多年后,终于在营西街上安了家。她说:“太原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爱这里的家。”

  别看吴玲身材娇小,性格却很倔强。18岁那年,因为不愿意家里给她安排的婚事,赌气离家来到太原,投奔了一个小同乡。这个同乡在菜园街上一家美容院打工,美容院老板看吴玲聪明伶俐,就留下她做些杂活,但只管吃住不给工钱。不久,老板见她踏实肯干,就抽空教给她一些美容知识,有时店里顾客多得忙不过来,还让她上手给顾客做美容。因为吴玲勤奋努力,给美容院拉来不少回头客,老板奖给吴玲一个红包,“我打开一数,整整两千块,长这么大我还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我当时激动得浑身直抖。”后来,老板又派吴玲去漪汾街新开的美容院做管理。“那段经历,对现在经营自己的美容院有很大帮助。”

  1996年,吴玲去广州学习美容知识时,认识了老公张致礼。张致礼是河南人,在营西街上开着一家美发店,相识后他们都深感相见恨晚,很快就论及婚嫁。但是,双方的老人都不同意。“1998年6月20日,我们为自己举办了婚礼,新房就在老公美发店后面的小平房里。”吴玲说,举行婚礼仪式时,穿着婚纱的她穿过街边一条巷子时,衣裙突然被路上的井篦子夹住。这时,在路边观礼的居民一起走上前,帮她把衣裙取出来。婚礼中的小插曲,让吴玲一提起就笑。

  婚后生活很幸福,一年后,吴玲的宝贝女儿出生了,小平房里总是飘荡着一家三口欢快的笑声。“每天看着老公女儿,我就觉得很幸福。工作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吴玲有了在太原买房的打算。2001年,她花5万元在营西街买了一套45平方米的二手房。虽然是旧房子,房间的格局也不是很好,但经过简单的装修,到处都散发着家的温馨。

  搬进新家的那天,一家三口别提有多开心了。看着女儿在新家跑来跑去的可爱模样,吴玲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

  暴走信息

  去火车站,在胜利街坐104路电车,或在北大街坐105路电车可直达;去解放路北京华联或解放大楼购物,步行十几分钟即到。

  这里挺宜居

  一说营西街,许多人都会以为是迎泽西大街。据说有个外地人要去营西街办事,上了出租车后,司机问到哪里,外地人说:“营西街。”结果车子一路开到迎泽西大街。外地人一看地方不对,以为司机故意骗他,硬是不肯下车。

  营西街南起北大街中段,北至胜利东街。没有改造拓宽之前,站在营西街街头,根本看不到街尾。街道狭窄拥挤,到处都是违章建筑,只要有一户人家的院落向街边突出,就会完全遮挡住来自对面的视线。居住在此地的文人幽默地形容营西街“曲径通幽”。

  2003年,太原市市政公司改造营西街时,将街道两侧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彻底拆除,重新铺设了沥青路面,并在街道两侧安装了路灯,营西街的面貌才有了改观。

  拓宽之后的营西街宽敞整洁,长约600米,宽约8米,从街头走到街尾也就20分钟的路程。街上有各种小吃,焖面馆、风味饺子馆、饸饹面馆、羊杂割店等等。

  来这里吃饭的人群主要有两大类,首先是山西机床厂的职工,下班后来不及做饭或家住得远,就三五成群来到小饭店,要上两个小菜、一扎啤酒,就能吃得舒舒服服;其次是出租车司机,来了肯定要一大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饸饹面,既经济实惠又干净卫生。不等吃完,老板还会端上一大碗面汤,让你“原汤化原食”。

  营西街上有一处景致——北沙河桥,这座桥是人们从北大街去营西街的必经之路。该桥桥身只有4米多宽,因为年久失修,不但破旧不堪,而且有一道很明显的裂痕,行人经过时难免心里发颤。别看这条河平时不起眼,紧要关头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与大营盘附近的南沙河桥遥相呼应,是太原市的一条泄洪渠。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一个雨季,太原市曾下了两次较大的暴雨。从东山奔流而下的洪水源源不断地涌入5米多宽的河渠,顿时,平时干涸的北沙河内波涛翻滚。但洪水通过这条河渠,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一路顺从地奔流至汾河。

  两年前,北沙河桥重新修建,原来破旧不堪的水泥桥一转眼变成了宽阔结实的钢筋水泥桥。盛夏时节的夜晚,桥上到处都是纳凉的居民。这几年,营西街上的一些老年人,自发组成老年合唱团,暖和的日子里,常见他们在桥头放歌。

  本报记者 梁成虎 通讯员 路晓红 本报记者 钟清 摄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