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人力资源系主任:08年工资增长比物价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10:55 民主与法制时报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工资制度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医疗、住房体制都进行了改革,唯独工资制度没有改革。以前医疗、住房都是福利性的,职工的工资就是用来吃饭的。但现在,职工的工资不仅用来吃饭,还要用来看病、买房等。应时之需,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给职工涨工资的能力,到2020年,涨幅达到3~4倍是没问题的。

  □本报记者温淑萍 郭新磊

  2008年1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场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上传出工资将上涨的声音。此前,该校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文跃然更是高调指出:“2008年我们的实际工资增长会比物价快。”

  去年,不断飙升的物价,为众多市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尴尬,而盼望已久的工资却不见红线飘扬。因此,文跃然的观点一抛出,立即就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人们开始怀着窃喜与猜疑的心情谈论这场姗姗来迟的工资变革。

  “2008真是一个吉利年,这几天同事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关工资的。”一位在私企打工的刘小姐称。

  工资将上涨,无疑成了2008年的开门红。但有些人仍抱有怀疑态度:“工资真的能涨过物价吗?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就不会跟着上涨?那时人们还不是一样买不起房、看不起病?”

  对此,文跃然回复:高工资、高物价、高生活质量的日子总比低收入、低物价、低生活质量的日子好得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给工人涨工资的实力,这一时间早应该来了。

  工资能涨过物价?

  文跃然认为,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劳动密集型产业里劳动力供过于求,再加上我国工会组织发育还欠成熟,使得在劳资博弈中劳方不能处于与资方平等的位置。因此,建立一个高工资支付的经济,而不是一个工资节省的经济,对中国更加有利。

  文跃然说,在工资增长方面,其核心是实际工资增长,也就是排除物价等因素以后的增长。“最大的消费支出——房子现在增长的势头其实在趋缓,而且在下降。”文跃然肯定地说,“一定要预测2008年的话,2008年我们的实际工资增长会比物价快,所以实际工资会增加。”

  在分析具体原因时,文跃然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目前房价已经趋于稳定,明年即使增长也是趋缓的。在政府的调控下,相信2008年增长不会太快。由于房价上涨的空间很小,所以其涨势应该是趋缓状态。再加上政府的“回笼货币”政策,使物价整体涨势很慢。

  而且,国家取消了“工资准入标准”制度(给职工开工资以前实行总额控制),也取消了“民营企业工资增长控制条款”,使民营企业职工涨工资不再受限制。再加上劳动合同法规定“不能无故减少职工工资和辞退职工”。综合这几方面来看,2008年职工工资增长要比物价快。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未来工资增长前景,文跃然预测:到2020年,工资总额有3~4倍的提升空间,人均工资约有2.4~3.2 倍的增长空间。

  针对3~4倍的增长幅度,一些人认为,到2020年工资才增长3~4倍,是跟不上物价的增长速度的。同时在网上的评论当中,最常见的是“通货膨胀”这个词。

  网友“阿鱼”认为:“就算到时工资能提升3~4倍,没准物价已经提高7~8倍了!”

  “高工资、高物价、高生活质量,相信比低收入、低物价、低生活质量好得多。”文跃然说,将来即使物价再涨,职工的工资将会比物价涨得快。因为政府会有很多控制物价的手段,以确保工资增长水平超过物价增长。

  夏学銮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十七大已经透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央非常关注民生问题。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资制度、福利制度已经到了重构的阶段,之前工资改革的需求就已存在。因此,工资上涨是必然的。

  “从职工工资的状况来看,它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夏学銮说,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医疗、住房体制都进行了改革,唯独工资制度没有改革。而以前医疗、住房都是福利性的,职工的工资就是用来吃饭的。但现在,职工的工资不仅用来吃饭,还要用来看病、买房等。由此,职工的生活水平肯定会下降,民生问题必定突出。

  同时,夏学銮认为,改革总是应时之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给职工涨工资的能力,涨幅空间在3 ~4倍是没问题的。

  既然有了涨工资的经济实力,但是能否实实在在涨到老百姓手里?夏学銮认为这要看政策的调控力度。“相信工资上涨会很快实现。比如农民免农业税,说免就免了。现在转到了城市的民生问题上。”夏学銮说,通过现在政策实施的进度看,到2020年,职工工资肯定会达到一个与中国经济相应的水平,那时人们会买得起房、看得起病。

  “企业不给涨”怎么办

  在众多市民憧憬着工资上涨为其带来宽裕的生活时,有人对此表示出担忧:“企业愣是不给你涨怎么办?”

  “集体协商?协商不通怎么办?罢工?改革这么多年有几个企业给职工调过工资?不仅如此,部分企业的老总们一天到晚还在搞“下岗”、“减员”、炒“鱿鱼”,协商了还不走得更快些?真是办公室里说话不腰疼。”一位担忧人士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对此,文跃然认为:“效益不好的企业,工人工资的涨幅可能会比较低;而效益好的企业,工人工资可能会涨得比较快。比如中石油的员工,他们的工资涨势就会很快。在全社会大部分企业都给工人涨工资的情况下,如果部分企业不涨将会导致企业人才流失。而为了留住人才,一些企业只能给工人涨工资。当然,一些没有能力给员工涨工资的企业应另当别论。”

  “市场、《劳动法》两方面的约束会使工人涨工资的事情顺利成行。”文跃然提出论断。同时他表示,企业所得税调整后,企业缴纳税率降低到了25%,使得企业利润增大,更有了涨工资的空间。

  “企业可以拿这部分钱给工人涨工资。”文跃然说。

  历经人大五次审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到了25%。

  而在新企业所得税法还未面世前,就有人提出,企业税率下降后该考虑给员工涨工资了。

  “企业所得税一下由33%降低到25%,公司可以提前扣除职工工资后核算企业的赢利,然后再根据营业收入来缴纳企业所得税。公司就可以考虑适当地给每个员工增加工资了。”公司职员张先生说。

  涨工资是员工们的共同希望,但涨不涨、涨多少还要由企业说了算。对于部分人士担心“企业不给涨”的问题,夏学銮教授说,这个现象可能会存在,但将是极个别的,因为整体的环境是给工人涨工资,不涨的企业会面临公众的声讨和政策的压力。

  以法律保障增长机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时指出,目前,全国出台地方性工资法规或规章的省份达1 2个。最低工资制度得到落实,各地按照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要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006年,全国各地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绝大多数调整幅度在10%以上,调整幅度最高的达到64%,2007年,有21个省份又进行了调整。

  但因为各种生活消费、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成本也在增加,加上有的企业采取规避机制,仍坚持最低工资标准制度,造成多年来职工平均工资大幅度增长,但部分职工的实际工资却依然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

  在肯定工资上涨的同时,文跃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工资增长这方面会不会有落实不到位或者执行不得力的现象出现?对此,文跃然给出的途径是“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同时,他指出,正在起草的《工资条例》提出“老百姓工资增长收入超过管理层收入”,将规避我们所担忧的现象。

  “这几方面形成合力,让老百姓的工资增长不再是水中月。”文跃然说。

  针对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却仍然以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劳动保障部作出了新的规定:对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用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工资。因生产经营原因,确须用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全体劳动者或者部分岗位劳动者工资的,应当经过全体职工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并且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孙宝树透露,劳动保障部将抓紧研究起草《工资条例》,届时,工资问题将纳入法制轨道。

  此外,随着工资增长的呼声渐涨,近年来,垄断行业职工高工资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在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副主任尹成基看来,由于地区、行业差别,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有一定差距,在高收入者对工资整体水平拉动时,会有一部分人感觉不到工资的快速增长。

  记者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司工作人员处获悉,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垄断行业工资过高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探索对垄断行业平均工资实行限高封顶的办法。

  副作用:产业升级带来的失业

  在涨工资的呼声下,不少人在期待工资上涨的同时,也担心企业是否能承受这一波成本压力。

  即使是提出工资增长3~4倍的文跃然自己也说:“职工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会导致产业竞争压力加大,迫使产业转型。”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台湾,由于劳动力短缺和工资大幅上涨,使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优势,从而开始了产业升级和转移。至上世纪90年代,台湾企业向大陆大规模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大陆的工人成本只有台湾的2 0%。

  作为仍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前来中国投资的世界知名企业中,看中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企业不在少数。

  随着普通职工对工资收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也在分析预测,是否将面临一次因劳动力成本增加而引发的洗牌危机?

  2006年3月27日,美国《商业周刊》曾报道,中国劳力成本的上升已经影响到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运作方式,美国公司及其供应商开始重新考虑是把工厂转移到工资和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中国内地,还是迁到越南和印尼这些低成本国家。同时,一些制造商已开始避开像上海、苏州、深圳等较发达的城市。

  事实情况也正如此,随着工资水平持续增长,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将大幅度降低,由此引发的则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一次优胜劣汰,以及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与此同时,有可能引起社会失业人数的增加。

  文跃然在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采访时,并不掩饰自己对可能出现的产业转型问题的担忧。但他认为,这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阶段,或者说是职工高工资的一个必然结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