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走出的“古典小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15:11 周末

  前两年,随着格里高利·派克等老一代好莱坞电影演员的相继辞世,影迷们曾发出过“古典已死”的慨叹。而随着2007年岁末,孙道临的离开,也足以使我们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产生同样的悲哀。

  孙道临初涉影坛,是在1948年。他从北京远道而来上海,加盟了金山开办的清华影业公司,并在其导演的《大团圆》中扮演了“三弟”,一炮而红。这一年孙道临仅27岁,比起那些当时已在上海滩红得发紫、少有所成的大牌明星金焰、赵丹、陶金,包括金山,他的从影只能算大器晚成。

  年轻的孙道临一定没想到,若干年后,他已然与这些大明星齐名,被后人定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古典一派”。

  “古典一派”的滋生土壤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那是个中国电影的活跃年代。

  这群帅气潇洒的银幕绅士,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遐思和惆怅。

  那些潇洒帅气的银幕绅士

  他们,不属于任何传统的圈子,但是要形成自己新的圈子,他们却需要打破一些旧的圈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帮古典小生同时具有先锋艺术家的气质与拓荒者的精神。不管日后成为“影帝”还是“艺术家”,当年的他们,都有点离经叛道。

  首当其冲的是金焰。他1910年出生于现在的韩国首尔,父亲是做医生的,现在的首尔医科大学里还有金焰父亲的铜像。金焰出生那年,其父亲参与并领导了朝鲜的民族独立运动,受到日本殖民当局的通缉,只好全家从首尔来到东北的通化定居,并且加入了中国籍。

  原本被家人寄予厚望要成为医生的金焰,因为家里经济负担太重,只得只身到上海打拼。当时做演员不要本钱,他经人介绍进入了“民新”公司,从《木兰从军》《热血男儿》的群众演员开始了自己的戏剧生涯。

  1929年,金焰进入了“明星”公司,主演了孙瑜回国后拍摄的第二部影片《风流剑客》,当时他才19岁。第二年,他加入“联华”,孙瑜再度起用他在《野草闲花》中饰男主角。长相俊朗的金焰在影片中洒脱的演出令观众为之疯狂。1931年,金焰在主演了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等影片后,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明星。

  1932年5月1日,一张人们并不熟悉的报纸——《电声日报》发出了评选中国十大电影明星的广告。金焰以13157张选票当选影帝。这一年,金焰22岁。在旧上海的青年人当中,有些“离经叛道”的金焰无疑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偶像”。

  现在我们发现,在那张《电声日报》的影星候选名单中并没有赵丹的名字。其实在1932年,他刚刚演出了由田汉执导的话剧《C夫人画像》。

  赵丹比金焰小5岁,从小就是一个文艺积极分子。不过,当时赵丹最大爱好不是演戏,而是画画。直到进入中学,他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等组织“小小剧社”,开始了对演戏的尝试。

  后来,赵丹考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的是中国山水画。

  赵丹担任男主角的《C夫人画像》正是在其母校的校庆上演出的。当时,导演李萍倩等台下观看,对赵丹演技频频点头。他约赵丹先从客串演员做起,不签合同,报酬每月30银圆。

  17岁的赵丹,从美专毕业后,与明星公司签约,月薪50银圆,后来逐步增加为70银圆、100银圆……

  1936年和1937年,他一连拍摄了两部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那时,人们喜欢叫他“阿丹”,因为他在影片中所表现的也正是一些普通的上海本地的年轻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乐观向上,心地善良;他们渴望纯洁的爱情;他们也有自己青春的烦恼,以及对生活的种种离经叛道……喜欢赵丹的人一定记得他在《十字街头》里演唱的《春天里》——

  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在了我的破衣裳。

  没有吃来,没有穿。昼夜都在忙……

  当《十字街头》开始走红于全国的时候,赵丹参加了成立于1933年的中国旅行剧团,在那里,赵丹认识了陶金。

  陶金1916年1月22日出生于苏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陶伯年,曾任北洋军阀时代的教育部佥事。

  说实话,那时的电影观众对陶金是很生疏的,那时候他们所注意的艺人,主要是金焰、赵丹。

  1940年的“兰心”大戏院里,上映了一部《春寒》。这戏在当时冷静的艺坛上发出了离经叛道的吼声,观众热烈拥戴,报上好评连篇,于是《春寒》就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看过《春寒》的人们,都把陶金作为观后感的资料,他们向各面探听陶金的“来路”,可是谁知道他是戏剧界的老前辈,干这一行已经有十多年,就是发迹得比较晚一些。

  早在1936年,陶金初登影坛,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邵醉翁导演的《黄浦江边》、文逸民导演的《女同学》、高梨痕导演的《杨柳村》等三部电影。但陶金由于思想倾向进步,不愿继续为老板服务。

  1940年,陶金凭借着《春寒》的出色演出又回到了电影战线,参加由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领导成立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从此,陶金的艺术生涯便以电影为主,话剧为辅。这时期他参加主演的电影有:《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等。

  1945年抗战胜利,陶金在当时进步电影运动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参加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故事片的拍摄工作。他以朴素、细腻、自然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音乐家高礼彬和由积极抗战到走向腐化堕落的张忠良这两个艺术形象,受到观众的欢迎和珍视。

  在抗战胜利后大红大紫的,除了陶金,还有金山。但金山是用导演的方式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金山也是在十七八岁那年,只身来到上海谋求出路。他学画、学诗,业余参加文艺演出,曾一度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

  1935年,他与著名戏剧家章泯组织了东方剧社,同年,他又组织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陆续上演了《娜拉》和《钦差大臣》。金山在这两部戏中发挥了其表演才能,在《钦差大臣》公演后,他成为剧坛著名的反派小生,这无疑是当时“小生”当道的一种离经叛道。

  在1936年的《长恨歌》中,金山就是用这种离经叛道完成了一个玩弄少女的坏蛋形象,走红电影圈。

  1937年他主演了轰动全国的影片《夜半歌声》,他饰演的宋丹萍,富于激情,性格独特鲜明,赢得了知识青年的共鸣。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金山在“长制”编导了《松花江上》。影片公映后,金山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张瑞芳的精湛演技,使这部影片赢得了巨大声誉。

  1948年,金山开办了清华影业公司。

  孙道临正是在同年加盟了清华影业公司,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而后,他又主演了多部与自己气质相符的电影,如巴金的作品《家》、柔石的作品《早春二月》(扮演多愁善感的萧涧秋)。影评人盛赞:孙道临对萧涧秋的创作,是一种空前乃至绝后的艺术创新。

  1954年,《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扮演一位机智干练的李连长,而之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再次扮演革命军人——李侠,当时孙道临回家,楼下玩耍的孩子们一看见他,就会学起剧中台词来,“同志们,永别了。”上世纪60年代,他被评为“22大明星”之一。

  孙道临最大的辉煌是78岁时执导电影《詹天佑》,他说:“《詹天佑》圆了自己70年的铁路梦。”这部电影从酝酿到面世,竟跨越了38个春秋。2001年,影片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如上这几位“古典一派”当家的小生,各自凭本事吃饭,各自构建了头顶的一片璀璨。

  当年,他们是幸运的。爱电影,就可以走进去,并没有什么“圈子”或者门户的排斥。他们只是一个劲地凭借演技、容貌、气质塑造出一个个儒雅而俊朗的形象。

  可这帮古典小生,几乎算得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人到中年,运动蜂起,等到两鬓全白又获第二春的时候,电影,已不再是没有圈子任由驰骋的疆场了。

  于是,年龄相近的他们在时光无情的冲刷中,相继带着未完成的心愿辞世而去。1980年赵丹癌症去世,1982年金山脑溢血病逝,1983年金焰病逝,1986年陶金病逝……而今天,孙道临以86岁高龄离开人世。

  原本“男香浮动,古典流传”的中国电影,失去了最后一位古典小生,终结了古典时代。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