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商家:自主限用事半功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08:13 国际先驱导报
商家:自主限用事半功倍 政府给商家多大的自主权,成为这项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在国务院下发限用塑料袋的通知之后,中国一些大型超市均表示会接受。而在此之前,许多超市早已悄悄在推行有偿环保购物袋,甚至还有超市准备将一些员工的旧工服改造成购物袋,无偿提供给消费者。 但是由于国务院对塑料袋价格并未作出规定,有消费者就担心,不同商家很可能通过不同的定价来吸引客源。在国外已经有这样的先例。日本一些超市就由于塑料袋价格不统一,为吸引顾客,个别商家使出“别人收费我家免费”的对策。伦敦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前不久英国首相布朗要跟商家进行商议,但并不顺利。有商家就认为,塑料袋的污染在整个污染中占的比例很小,而且便捷程度高,又比纸更卫生,消耗材料更少。 显然,政府给商家多大的自主权,成为这项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 把决定权交给商家 商家不配合就重罚?这看上去有效,但未必可行。 去年11月,试行有偿塑料袋政策的深圳市政府就曾考虑对向顾客免费发放塑料袋的商家罚款5万元人民币,但这一举动遭到了商家们的反对。也许惟有让商家自主决定,才能事半功倍。 最近,日本的“7-11便利店”集团制定了35%的塑料袋削减目标。便利店采取了在店铺设置宣传削减塑料袋的可爱的宣传牌,鼓励店员主动询问顾客是否需要塑料袋,并按照顾客购买商品的实际大小提供适合的塑料袋。 也有主动收费的。从2007年1月10日开始,京都市的三个大型超市实行塑料袋收费化。其中一家超市的经理解释收费原因时说:“如果塑料袋削减目标在30%左右的话,只鼓励消费者使用购物袋就可以,但我们的目标是50%,所以只能通过采取收费措施才可能达到。” 商家高招层出不穷 在同样没有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政策的华盛顿,有一两家超市独辟蹊径——如果消费者购物时拿上次的袋子,可以免除5美分的消费额。这样的鼓励也在新加坡上演,在“自备购物袋日”,如果在新加坡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职工总会平价超市购物,凡满10新元又不索要塑料袋的消费者可获得0.1新元回扣。根据统计,因为这一措施,当天塑料袋使用量比平日减少了30%至80%,并且至今已售出了6万个环保布袋。 不过,即便是要推销环保购物袋,也得时尚别致才能有人来买。在日本,甚至出现了一种折叠购物袋,类似折叠雨伞,这个长宽都是40厘米的购物袋折几下后就和铅笔盒一样大小,揣在兜里或者放在书包角落里都不占地。 消费者:环保意识决定接受程度 “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还很薄弱,而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与商家相比,消费者对“有偿使用塑料袋”这一新政策的反应更为强烈。 有支持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购物袋之前虽然免费,但是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如果大家都自备购物袋,商家势必会降低物价,受惠的还是我们自己。 也有反对的:如果把价格定在0.3元,对于许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贫困者而言,这可能是个不小的负担。 其实,不光中国反对者这么看,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同样是伦敦市民的消费理念。在伦敦的超市,除了小点的塑料袋免费提供外,大一点的袋子也要1块多人民币。虽然不算大的费用,但消费者还是要权衡一下,除非物品体积太大没有办法。 尽管如此,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比中国人强也是不争的事实,约有1/10的伦敦市民已经养成了使用布袋子购物的习惯。 然而,“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还很薄弱。”英国《卫报》在报道中国要求停止使用免费塑料袋做法时评论说。所以在中国,“当国民的环保意识比较弱的时候,价格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一位在柏林生活多年的华人说。 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还有赖于政府的宣传。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所做的调查显示,市民对“自备购物袋日”活动的认知度在半年内由55%提高到约70%。并且,六成多市民身体力行地支持“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更有67%的受访者表示一月一天太少了。因此,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正在考虑提高此项活动的频率。 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在百姓环保素质较高的新加坡,也只有10%左右的市民支持彻底推行自备购物袋及有偿使用塑料袋。而本报记者在日常购物中发现,如消费者购买份量较重的物品,比如一个西瓜,收银员会主动为之套上两个塑料袋。据统计,新加坡每年消耗25亿个购物塑料袋,平均每人使用620个。小小的新加坡尚且如此,要想让13亿人口中国人全部很快接受这一政策谈何容易。或许正如英国《卫报》所说,“在这一点上,公众的参与非常重要,而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切都需要慢慢来。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