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看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13:2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过去五年

  【省长点评】过去的五年,是陕西跨越式发展由构想走向现实的五年,是陕西从发展相对滞后迈入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陕西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综合实力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

  ———五年间,生产总值增长1.4倍,年均增长12.9%,高出上个五年2.3个百分点。去年生产总值预计达5330亿元,增长14.3%,是近20年增长最快的一年。

  ———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14家,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7%。

  ———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旅游、商贸、物流业持续增长,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五年累计接待境外游客448.5万人次、国内游客2.95亿人次。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三大区域竞相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37.26%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9倍。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064公里,西汉高速改写了“蜀道难”的历史。

  ———全省累计建成16个污水处理厂,37个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

  ———五年治理水土流失3万平方公里,新建和加固淤地坝5200座,造林2878.8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26%,陕西正在展现山川秀美的新形象。

  改革开放非公经济比重45.6%

  ———78%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组建了8个大型企业集团,128户省属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困难企业破产重组进展顺利。

  ———“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初见成效,进入西部百强的县增加到7个。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2万家,非公有制经济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45.6%。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年均增长21.1%。

  ———完成进出口总额232.5亿美元,年均增长25.4%。

  新农村建设五年投入近800亿

  ———五年共投入799.7亿元,年均增长21.3%%;其中2007年达235亿元,是2002年的2.7倍。

  ———2007年粮食总产1194.4万吨,水果总产940.2万吨,畜牧业产值预计259亿元,较2002年分别增长18.8%、62.8%和47.6%%。

  ———2007年全省劳务输出504.3万人次,收入251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饮水工程速度加快,道路建设力度加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进展顺利,行政村广播电视和固定电话“村村通”全面实现。

  社会事业农村新合疗全覆盖

  ———各级财政五年用于教育的投入559亿元,年均增长24.2%,其中2007年达180亿元,是2002年的3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受惠学生达580万人。

  ———五年共取得国家科技奖88项,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24500件。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为全国第三个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的省份。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300多万人脱贫

  ———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按民生八个方面口径统计,从上个五年的110亿元增加到318亿元,其中2007年达112亿元。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16.2万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提高,2007年人均每月920元,比2002年增长72%。

  ———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新增3平方米。

  ———五年解决了20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3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未来五年

  【省长点评】总体上看,陕西正处在一个能够加快发展而且必须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五年发展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到2012年超过9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确保完成“十一五”指标的基础上有所降低。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集团化、园区化———到201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力争超过5000亿元。

  ———继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经过五年努力,使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有色冶金、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全省形成优势产业支撑有力、其他产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到2012年全省百亿元大企业力争达到28户,销售收入达到7000亿元以上。

  ———努力促进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到2012年培育形成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等20个产业集群。

  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科技进步贡献率50%以上

  ———以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力争201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强大支撑。

  ———支持西安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重点搞好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光电子、新材料等4个国家级产业孵化基地建设。

  发展现代服务业“丝绸之路”跨国申遗

  ———通过五年努力,使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较大上升,成为加快发展的又一重要驱动力量。

  ———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物流中心,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

  ———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古籍整理,推进“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进一步扩大陕西在世界的影响力。

  ———到2012年,旅游总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超过1000亿元。

  新农村建设所有乡镇通班车

  ———五年新建改建农村通乡、通村油路水泥路6万公里,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5万公里,全省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油路、通班车。

  ———到2012年全省近40%的行政村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使一村一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五年完成68万贫困人口异地搬迁任务,解决剩余149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464万人的脱贫问题。

  城镇化关中城市群“一日交通圈”

  ———到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45%以上,城市人口达到1720万人。

  ———五年投资约7000亿元,全力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我省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高速公路网到2012年总里程突破3800公里,高速公路通县率达到70%左右,并建成关中公路大环线,构筑关中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和连接成都、兰州、郑州等9个省会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基本形成我省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

  ———2012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300公里以上。

  ———用五年时间使大中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

  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渭河黑臭问题

  ———继续对“一山、两水、三大区块”重点治理,建设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打造秦岭植物园绿色“名片”,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水源地保护,构建全省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2010年前在渭河流域建成40个污水处理厂和28个垃圾处理场,从根本上解决渭河黑臭问题,再通过五年努力,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到“十一五”末新增森林面积1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7%。

  八大民生工程利用外资有新突破

  ———今后五年,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体推进和实施教育、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民生八大工程。计划投资111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829亿元,人均2242元,是前五年的2.6倍。这将使我省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位居西部前列、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到2010年,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以上,规模、质量、效益有大的提升。

  ———今后五年,力争促成10个以上投资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2008年超过13亿美元。记者李茗崔晓刚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