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型工业化领跑“又好又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09:44 扬子晚报

  2007年12月8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第二工厂年产15万辆整车的生产线新车下线。第二工厂全部建成后,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年产能将达到43万辆,并同时拥有赛拉图、狮跑等7款以上车型,一举跨入中国乘用车行业前列。

  前来参加投产仪式的省委书记梁保华兴奋地说:苏北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东风悦达起亚汽车项目对苏北振兴和江苏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显示,去年1-11月份,盐城全市竣工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汽车、纺织、机械装备三大千亿元级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龙头高昂,汇聚成为盐城新型工业化强劲扩张态势。

  排除观念障碍,“四个绝不”咬定好中求快

  去年以来,盐城市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抓手,把全市上下的注意力、积极性都凝聚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这个共同目标和追求上来。通过算全市小康进程账算出差距、算出危机,跳出盐城找“对手”,在各级干部中强化“慢进即退”的强烈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激情和干劲。全市围绕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沿海开发、市区发展、外资倍增、接轨上海、全民创业等经济工作七项重点,推进科学发展。

  盐城市委书记赵鹏说,盐城眼下最大的矛盾还是发展不够,我们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盐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赵鹏说,盐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既要克服不顾质量、盲目求快的问题,又要防止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懒汉思想。

  如何实现好中求快?走以新型工业化为特征的以工兴市之路。盐城市委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盐城完全应该也有可能吸取先发地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再走先建设后规划、先分散后集中、先污染后治理、先亲商后亲民的“四先四后”的老路。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坚持发展上的“四个绝不”,即绝不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绝不在接受产业转移中接受污染转移,绝不让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通过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提升,通过接轨上海、开发沿海、走向海外,拓展盐城发展新空间。

  突破发展制约,主导产业动力强劲

  围绕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动产业提升,着力培育特色经济,是盐城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盐城已形成纺织、汽车、机械装备三大优势特色产业,电子节能灯具、不锈钢制品、玻璃工艺品灯十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光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呈加快发展势头。

  盐城汽车产业呈现“一大、一小、一特”的发展格局,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待二工厂一期项目投运后,年产能达到 28万辆,将拥有包括千里马、赛拉图、远舰、嘉华、狮跑、RIO等在内较为丰富的产品结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韩资配套生产企业落户盐城。目前,盐城市共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70多家。中大豪华客车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去年产销量达到1200辆;悦达特种车、市机床厂垃圾清扫车产销量也稳步上升。

  盐城是产棉大市,年总产皮棉547万多担,分别占江苏和全国总产的50%、6%。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中做大做强,盐城纺织产业已形成了纺、织、染、整、制衣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拥有纱锭总量300万锭、织机2.39万台、缝纫机3万台,年产纱50万吨、布4.5亿米、成衣1.5亿件,其中高支纱、紧密纺、特种纺等高端产品的占比逐年提高,悦达纺织工业园、大丰(上海)纺织产业园、澳洋化纤等一批重点项目将陆续竣工投产。

  优势产业强势扩张,带动了规模企业快速成长。2007年全市亿元企业数超过30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达24家,超10亿元企业9家,其中悦达集团已成为涉及工业、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大型集团型企业,是我省江北地区唯一一家销售超300亿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赵鹏介绍,盐城要力争通过5至8年的努力,将汽车、纺织、机械装备打造成千亿级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招大客商、引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由“星星之火”向板块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新型工业化,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道路。

  面向“三海”,拓展发展新空间

  开发沿海、接轨上海、走向海外,是盐城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又好又快”增长极的得意之作。

  拥有582公里长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沿海滩涂面积683万亩,占全省的67%,每年还在以2.5万亩的速度淤长。这是盐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在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历史机遇面前,选择什么开发模式、确定怎样的产业定位,是盐城人沿海开发首先面对的必答题。按照“依港兴工、以工兴市、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思路,盐城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主要在5个大节点上搞港口、港城、临港工业区三港联动的“点状开发”,留下了大片的生态走廊,绝大部分岸线资源留给了生态和自然,只保护,不开发。中电集团、广东核电公司、华电公司、三峡集团等能源巨头竞相到海滩竖起风电支架,东台和大丰两个2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射阳、滨海、响水等3个20万千瓦风电项目即将开工。投资16.8亿元的国华风电一期工程项目部分机组目前已运行并网发电。

  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是盐城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与以往不同的是,盐城现在首先研究自己与上海、与长三角经济的互补性。作为上海的“大菜篮子”,盐城现在不仅仅囿于初级产品,还让上海把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环节放到盐城,把沪上产业化的龙头引进盐城,形成“公司+农户”、“企业+农户”的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全市有70多个符合上海农副产品标准的产品进入了上海联华、华联、农工商等大型超市。盐城20%的规模企业与上海有着配套协作关系。盐城每年针对上海市场培训1万名技术工人,每年向上海输送劳动力8000人。盐城的一批优势企业也已在上海建立了产品研发基地和决策中心。与此同时,上海第十七棉纺厂前年成为首家迁入盐城大丰的上海纺织企业。去年盐城新引进上海亿元以上项目37个,投资额105亿元。上海的企业在盐城投资项目已达100多个,总投资500多亿元。

  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是盐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打造韩资密集区成为盐城利用外资的特色和品牌。前不久,在韩国举办的“韩资招商月”,甲乙集团、明进株式会社、世罗株式会社等20家韩国重点企业和机构与盐城签订了2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6.5亿美元。目前,盐城已累计引进韩资企业211家。其中盐城经济开发区成为江苏唯一的韩资工业园,引进韩资企业已达37家。截至去年11月底,盐城进出口额累计达21.57亿美元,首次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长35.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亿美元,增长177%以上。本报记者 周跃敏 刘宏奇杨树立 王世停 本报通讯员 薛 禹 崔文军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