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08:39 南方日报
■两会观察 编者按 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广东既有需要,也有能力!继续解放思想,对症下药,广东要以先行一步的勇气打破既有的发展定势。 连日来,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围绕着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展开热烈讨论,思想激情碰撞。思想大解放、共谋大发展的动人场面随处可见。 从今天起,本报连续推出“破解广东科学发展难题”五大专题,从当前热点、难点入手,以代表之言,议发展之道,敬请垂注。 破解广东科学发展难题之一 在省两会上,众多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行环保,就是“替天行道”。众多代表把保护环境提高到“替天行道”的高度,充分说明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人民要的增长是清洁的增长,是保护生态和可持续的增长。 其实,绿色广东正在建设之中。200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6年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3.9%和41.1%,分别居全国第二低位和最低水平,2007年继续降低;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近两年持续下降。全省及珠三角环保规划全面实施,污染保洁和珠江综合整治工程有效推进,全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多年的粗放发展已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欠账。在珠三角地区,大小河涌普遍遭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城市河段水质开始恶化,跨区域环境问题突出,区域污染负荷给环保带来沉重的压力。不仅如此,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受GDP发展观的负面影响,有些地区承接了污染性转移企业,导致产业转移被异化为“污染转移”,欲以污染求发展而后再治理,这是一个危险的现象。为此,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指出,广东要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欠发达地区在科学发展上有后发优势,不能重走发达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那么,我们如何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变,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第一,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深刻认识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保护也是发展,环境优先并不有损于经济发展,反而还会对广东正在谋求的产业升级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大已经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其实就是已把保护环境确定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现在,对广东来说,保护环境已是刻不容缓,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环境优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更是一个迫切的命题。 第二,必须着力增强全省环境监管能力。据中山大学杨中艺教授的一项研究,在1989-2003这15年间,广东GDP提高了9.4倍、工业总产值提高了16.6倍,全省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员人数却仅增长了1.9倍。2002年与环保行政管理和执法直接相关的需缴纳排污费单位数高达112462家,比1989年的13013家增加了7.64倍。环境监管能力相对下降的现状,近年来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如果没有足够的环境监管能力,环境管理的威慑力何从体现? 第三,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有关约束和激励政策,加强目标责任考核。黄华华省长在政府报告里提出,要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严格限制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计划完成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等关停任务;鼓励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开展资源综合和循环利用,重点支持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试点,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新机制。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的朴素自然观,一个绿色的广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广东,一个科学发展的广东是全体广东人的共同心愿。面对岭南人民的希望,面对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双重压力,我们必须以环保为抓手,求得科学发展。 周志坤 戎明昌 徐林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