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围炉 北城煮酒说盛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09:00 三秦都市报

  道北印记

  从 《大明宫——历史烟尘后的北城印象》到 《欲说还休一言难尽“道北人”》,“大明宫”和“道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人所谈论、所关注。正像家住自强东路的薛先生所说:“我们道北人,特别关心大明宫地区改造工程。‘道北·道北’系列报道让我们对道北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将我们记忆深处的一些场景又展现出来,读起来特别亲切,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

  读者的反馈,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振奋,这才有了雪中围炉话道北的佳话。一切为了大明宫的保护,一切为了道北的拆迁改造,对此我们责无旁贷!

  ——杨立

  “窗外雪花飞舞,窗内炉火正旺,学者名流会聚,共话道北兴衰。”近日由大明宫改造办和《三秦都市报》联手打造的大型系列报道《道北·道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道北老居民和曾在道北生活过的市民,纷纷以打电话、写信的形式,表示支持和欢迎。昨日下午,本报和大明宫改造办特邀曾在道北生活过的,和一直对道北发展十分关注的我省部分作家、画家和传媒界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围炉畅饮,从唐大明宫开元盛况到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从道北的形成、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到棚户区的改造拆迁,以及未来道北发展的宏伟蓝图,大家畅所欲言,场面热烈融洽。

  溯源——还原一个真实的道北

  在道北生活了12年的以《道北四部曲》享誉文坛的作家安黎,以道北人的身份首先开谈,他说:“我刚到道北时,听到人们对道北有这样那样的传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可待的时间长了,我觉得道北人朴素、勤劳,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制约了这里的经济发展,与西安其他地区相比落后一些。另外老一代道北人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在文化方面有所欠缺。有趣的是,我刚搬到道北,一些朋友都问我,你到道北怎么过的,晚上敢出门吗?我笑着说,这和其他地方没什么差别,我生活得非常愉快!”

  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吴克敬将世人对道北人的误解进一步引向深入,他说与其说是对道北人有看法,不如说是对独特的道北文化有偏见。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有一次他去河南郑州,车下高速公路时司机迷路了,他向一位素不相识的河南司机问路,没想到这个司机竟绕了半个郑州城将他们带到目的地。这个质朴的河南司机的行动,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原人的热情好客。同样,他认为不管外界怎么传说,生活在道北的居民仍然有着中原人的优点和特长。

  陕西国画院青年画家白霜亮在道北工作了3年,现在把家也安到了这里。他说:“3年前我刚来道北的时候,到自强东路的一个小区看望朋友,朋友让我等他,我不明白什么意思,等进去后才发现,朋友住的地方像一座迷宫一样,小巷连着小巷,曲里拐弯非常难找。当时是晚上,朋友打开手电筒,我看到地下是脏水和污泥。3年后,尽管道北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但与当年相比已是旧貌换新颜了。”

  陕西省传播协会副会长、著名传媒人袁秋香女士高屋建瓴,她说陇海线像一条无法逾越的路障,阻碍了道北的发展。解放前,整个道北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西安和我们民族过去苦难历史的象征和浓缩。道北人的生活环境是历史造成的,要用历史的目光去看待。从这点看,道北的拆迁改造具有历史的意义。

  思古——盛唐胜景大明宫

  对于大明宫昔日的盛况,袁秋香女士站在整个唐朝历史的高度进行了阐述。她说我的外地朋友要是来西安我就带他们去曲江、去城墙、去南城门,看了这几处地方之后我就让他们谈西安、谈西安的文明。西安5000年的文明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到的,也不是谁想拿就能拿走的。这就是真正让我们能感觉到的,做一个西安人值得自豪的地方。那么我们现在说盛唐,就是要说盛唐盛在哪里,盛唐因什么而盛?仅仅是因为它当时的物质文明吗?仅仅是因为它当时发达的经济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盛唐盛的就是它当时的文化,盛唐的时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最和谐的一个极端,而大明宫是盛唐文化的典型表现。

  盛是强盛,这就是我们无论走到世界各地都能看见唐的后裔、唐的存在、唐文化的痕迹,就是因为这是盛唐,盛唐的表现就是它的强势,这个强势不是国力的强盛,而是文化的强盛。因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一种胸怀,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时代的人所达到的精神文化的品位和象征,这种品质征服了当时的世界,所以就有了当时那个“八方王侯拜辇图”,它是世界都把这里作为一个文化高地来朝拜的。如果说用版图来征服世界,那个时候应该是元代,为什么元代的没有像唐朝这样被推崇呢?就是因为它违背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对人性和文化的尊重。而恰恰是唐代达到了人和社会的天人合一,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它不存在隔阂。当然当时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我们不能要求它绝对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文化和当时人们的精神品质,充满着诗意,一个有品质的时代,是一个特别诗意、特别让人向往的时代,我觉得唐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从比比皆是的唐诗里,感受到最符合人情、人性的那些,像说白话一样的诗句,千古流传。

  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吴克敬对大明宫遗址的保护非常关注,他说:“大明宫是我国古典建筑的巅峰,大明宫遗址的保护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厚礼!这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和道北地区的拆迁改造,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道北地区将出现一个以大明宫遗址为中心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胜地。”

  作家安黎说:“我身为道北人,对大明宫的了解不甚了了,那么外地的人过去对大明宫的了解就可想而知了。从这一点看,我认为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宣传很有必要。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以一个游者的身份走进大明宫,感受盛唐文化精髓。”

  青年画家白霜亮快人快语:“去年听到大明宫遗址保护和道北改造的消息,我感到非常兴奋,还专门利用节假日去大明宫遗址参观、写生。我认为大明宫作为古代建筑是无法复制的,只能保护。”听到这里,大明宫改造办一位同志告诉他:“这一点在我们的整体规划中早有安排。在大明宫遗址区,一切的景点都是临时性的,最终我们将把大明宫建成一个以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为特色,建设及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新区。”

  道北——龙首原上话未来

  “道北处于龙首原上,古代称之为龙脉,唐朝时形成了以大明宫为主的政治中心,在整个唐朝的发展过程中,它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后来黄巢起义将里面大量的文化艺术精品和古典建筑毁坏了,造成千古憾事。今天大明宫遗址的保护,我认为不只是对文物和遗址旧貌的维护,更重要的是要传承一种文化精神,也就是唐朝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吴克敬先生从对历史的反思又回到了现实中,他认为道北的贫穷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当地人的排外,另一个是外人的歧视和误解。如今大明宫遗址的保护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但改变了道北人的生存状态,对于古代文物的保护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袁秋香女士接过话题说:我在西安待了这么久了,一直觉得西安的发展不平衡。陇海线把道北拉出去了,好像它就不属于西安了,它就是一个另类。划出了整个西安的文明和发展,尤其是这几年,我们的高新区和大唐芙蓉园建立起来之后,这种失衡就更加明显了,好像整个南重北轻,西安的发展,我觉得在它整个的蝶化过程中少了一只翅膀。现在这个道北改造项目就好像是那只翅膀,这回整个城市就完美了,就可以化茧成蝶了。这是完成了西安经济和未来发展的比翼齐飞或者是两翼并重。这对整个西安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道北人自居的作家安黎手持《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建设动态》激动地说:“作为一个道北人,我最关心的是道北未来的发展,看了这本书,听了以上各位所说的精辟论点,我感到非常振奋。我想,等我把这些消息告诉我的邻里街坊时,他们也会像我一样高兴的!”

  此刻,地下积雪盈寸,窗外寒气逼人,但屋里却是暖暖的春意。夜幕悄然降临,人们意犹未尽,关于道北和大明宫的话题只能告一段落。大家依依不舍,相互道别,期待着来年围炉品茗,再论大唐盛世。

  文/ 本报记者 杨立 实习记者张佳 特约记者 范超 常以卓

  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办公室支持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