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的字典 没有失败(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09:08 每日新报
从初一到大二,从中考到高考,他十年的生命历程就是不断出血和不断止血的过程。 当殷红的鲜血浸透校服和试卷的时候, 他一次又一次用自己顽强的意志挑战着生命的极限。 入选 理由 李国成,22岁,12岁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学习几乎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十年来,小伙子一直和疾病进行着殊死的较量。最终在2006年高考中以547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地质大学录取。 李国成有记日记的习惯,在每个日记本的扉页上,他都给自己写上“加油”两个字,“我必须加油,比所有人都更加加油,否则我就没有未来。”他说,很长时间以来,他都是将活着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的,因为不知道哪一刻又会病发,哪一天就没有明天。 大学生活 相当快乐 再次见到李国成,感觉这个原本青涩的大男孩成熟很多,只是眼神还一如初次见面时那般坚定,临近期末考试,李国成的情绪依然轻松,不过他说心里也是有点紧张,因为《电工学》和《物理》还是有些难度的,但他对自己的实力很自信。 尽管强烈的药物反应,依旧在他年轻的脸庞上留下很多鲜红色的暗疮,但与一年多前相比,气色明显好了很多,整个人也略微有点“发福”,“姐,我在大学这日子,那过得真叫相当快乐!”小伙子模仿着小品中的语气。 如今,每月母亲都会把药物按时寄到学校,学校辅导员会将这些药物拿到食堂的冰箱中冷藏,同学们还给他找来各种各样的补血偏方,生怕他的体力顶不住。 一年多的大学生活让李国成开朗很多——参加了两个学生社团,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期末考试不但没有“挂科”,成绩还名列前茅……小伙子坦言自己对目前的生活特别满足,甚至希望能一辈子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们学校真的是人才济济,我必须加倍努力,可不能给帮助过我的人丢脸。”小伙子说自己一直都非常清楚,今天的生活得益于很多好心人的帮忙,是他们的善举将自己送进大学校园。 李国成说,自己暂时没有读研的打算,就想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然后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快自食其力。 参加高考 挑战极限 “总出血,出得我都麻木了。”李国成说,他的成长过程就是出血与止血的过程,闭上眼睛总是感觉有医院的白色和血液的红色在脑海中频频闪动。对于时常发作的疾病,只要不是血流如注的“喷”,他基本上是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一进医院就要花钱,还要耽误课。”他说自己早已久病成医。 高中三年,李国成记不清有多少次鼻腔突然喷出鲜血,也记不清有多少回被同学搀着、抬着送进医院。“这个孩子实在了不得!”北辰区中医院的李医生说,李国成长期来医院下“药捻”止血,医护人员都特别佩服他。 “大量出血的病人身体是极度虚弱的,止血后需要休养多日。”然而,在李医生的记忆里,李国成总是随来随走,即使在急诊室短暂的休息过程中,小伙子也常常手不释卷,“每次都会有两个同学陪着他来,他躺在那里,总让同学考他英语,要不就争论数学题。” 2006年6月6日,李国成带着药瓶和纱布走进高考考场,理科547分的成绩,让他和父母、老师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太厉害了!”同学兰靖说,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李国成,他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厉害”——高中三年的课,他顶多上了三分之二,晚自习一次都没上过,“我们晚自习是正式讲课的,想不出他是靠什么力量支撑下来。” 兰靖说,大量出血总让李国成疲惫不堪,感冒发烧也是他身体上的“常客”,实在没精神坐在教室上课,他就躺在宿舍里看书,“你去翻他的书吧,没有哪本里面不带血点的。” 这个生性好强的小伙子一直在暗暗给自己加压:6点前必须起床,读英语背课文;晚上宿舍熄灯后,打着手电再复习一两个小时;即使早晨吃饭、洗脸、上厕所都手不释卷……除了按时吃药,不做剧烈运动外,李国成把医生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嘱咐丢到了九霄云外,他说自己想挑战一把生命极限。 不言放弃 十年坚持 说起自己的疾病,李国成一向非常平静,似乎那么多年来被病魔折磨的人并不是他,“我不怕它,甚至感恩于它。”他告诉记者,他感谢这场疾病,让自己意识到活着的美好,让自己知道坚持的重要,让自己结识那么多留名或者不留名的好心人。 “国成上初一、初二时,发病格外频繁,三天两头跟学校请假,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医院里,初二下学期只上了两个多星期的课,升级考试照样考出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三的成绩,轰动了整个年级。”北辰区东堤头中学是李国成初中就读的学校,回忆起这个学生,班主任刘福颖老师至今赞叹不已。 “这孩子很了不起,我非常佩服他。”高中班主任刘素敏老师说三年来她亲眼目睹了李国成面对病魔的坚强和坦然,同时他更是一个高中生中少见的不偏科、各方面发展都相对均衡的学生,更主要的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即便是在高考前最紧张的那段日子,谁向他请教问题,他都会热情讲解。 “我不能放弃,我要证明自己来过!”李国成说,十年来的执著抗衡与坚持,不为其他,只是不想就此向命运低头,他必须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上天证明自己来过、活过,并且不比任何人差!新报记者 任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