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电话“特殊亲人”小跑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09:03 沈阳网-沈阳晚报

  

打个电话“特殊亲人”小跑来

  这是一张“救命卡”

  1996年,老伴去世后,李桂清慢慢有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早上,先到对门邻居家报个到;每次出门,要将一个小卡片揣在身边;每次生病,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孟香芹。

  “前半辈子是悲剧”

  李桂清今年70岁,沈北新区清水台街道二井社区居民。在其40平方米的房间里,老人的习惯就是揣着药丸,倚在床头看电视。

  “我前半辈子过的是一场悲剧,多半都是流泪走过。”讲起从前,李桂清的眼里不时闪着泪花。她说,自己共育有5个儿子,四儿子小时候淘气,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1996年,二儿子和老伴因病先后离开人世;2006年,三儿子和大儿子又与她阴阳两隔。“那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心脏病和高血压都被激出来,我当时就觉得活着太痛苦。”即便这样,为了不拖累小儿子,李桂清仍坚持独自居住,一晃就是10多年。

  “社区干部成主心骨”

  “这10多年来,我拥有了很多亲人。”李桂清说,因小儿子不在身边,经济条件也不好,一旦有事就直接与社区联系。她说,社区干部就是我的主心骨!

  当日,老人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社区干部的电话号码,而一个用烟盒剪成的小卡片上,还写着社区书记孟香芹的手机及宅电。老人说,那是书记特制的卡片,她每天都揣在身边。去年12月26日,老人突发心脏病,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孟香芹。而当晚接到求助电话后,孟香芹和爱人拿着手电筒一路小跑找到了她。在入院的12天里,社区干部轮流陪护其左右,孟香芹的爱人则每天按时送饭菜,两口子还自掏腰包为其交了1000元医药费。

  “对门邻居成家人”

  只要身体允许,每天早上,李桂清都要敲几下孙仲夫妇的家门报告一下:“我起来了,身体没什么问题。”而只要有一早上,孙仲夫妇没听见动静,都要来到李桂清家看个究竟。

  “10多年了,我和对门的老两口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李桂清说,独居这些年来,孙仲夫妇视她如姐姐,只要做点好吃的,就会给她送一份,还为她买水果、买药等,而她要是做些好吃的,干脆就端到对门,三口人一起吃。老人说:“这些特殊亲人让我终于不再孤独!”

  本报记者 刘宏伟

  摄影 孙海

  (感谢社区记者王金安提供新闻线索)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