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团一行来到青岛迎宾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6:36 央视二套

  观察团一行来到了坐落于信号山南麓的青岛迎宾馆,领略了这支“建筑奇葩”的独特魅力。威严的迎宾馆又叫德国总 督府,曾是青岛权力中心的象征,成为青岛近代建筑的标志。今天曾经神秘的青岛“迎宾馆”,正以它独有的魅力,诠释着青 岛走过的岁月

  青岛历来都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迎宾馆则堪称博览会的明珠。据介绍:总督府大部分是用花岗岩建造的, 还有一个名字叫石头楼。建筑受16世纪文艺复兴建筑思潮的影响,表现了法国典型的宫廷纪念性建筑以及德国民间传统建筑 的诸多特点。而十字拱顶、部分细部装饰,又程度不同地具有古典巴洛克风格。2005年,迎宾馆被评为中国百年建筑经典 之一。

  迎宾馆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呈"凹"字形,由表及里充满着舒展流畅、典雅华贵 的浓郁宫廷氛围。其形体、质感、色彩,构成了严谨的内在联系,均展现着德国人那种严谨务实的民族特性。建筑、广场、台 阶、步行路、石塔,统一在同一条南北轴线上。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从1903年之1908年建成了这座欧式建筑。德国驻青 岛总督沛禄文及其胶澳租借地行政官员们,从昔日的清总兵衙门搬进了石头楼。因为这座建筑大量使青岛用花岗岩,费用高达 近100万金马克,德国审计部门声言要追究设计师和建筑师的责任。首任德国总督沛禄文在1911年回国前,一直享用这 幢官邸。总督府门前以青岛路为中轴辐射的6条马路,形成了洋人为主的居住区域。德国高级官员的住宅、机关、洋行、旅馆 ,各国驻青岛领事馆,构成了以总督府为中心的行政区。以这片行政区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八大关”别墅群。这里设施齐 全,花木成荫,红瓦粉墙,空气清新,构成了青岛一道亮玉的风景线。这座石头楼,作为德国驻青岛总督的办公府第,仅仅延 续了不到9年。1914年11月,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无暇东顾之机,突然出兵,强行侵占青岛。昔日的总督府,转 眼间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中国国民政府收回了青岛,1931年,日军再度占领青岛。这座官邸又成为日军 大本营。1940年这里召集了全国各地汉奸开会,汪精卫等到会,会议确定了成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府”,公开投 降日本。抗战胜利后这里仍做迎宾馆,蒋经国等人曾下榻在此。解放后,迎宾馆建起了围墙,作为接待国家领导人的宾馆,仍 不对外纳客。1957年夏,毛主席曾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在里面的会客厅他还召集进行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书记处会 议。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来青岛也曾下榻过青岛迎宾馆。

  这座官邸的室内装饰豪华之极。进门后是通高两层的中央大厅,米黄色内墙,镶黑漆木墙裙,左侧是舞厅,座钟、灯 饰以及伴舞用的钢琴全由德国运来,德国三角钢琴的琴键是用象牙制成的。大厅的右侧是宴会厅。宴会厅的墙俗称“金壁”, 是用金绸缎包起来的。大厅南侧有个花厅,中央有喷水池,顶棚采用钢结构,横梁上有通气口,这是青岛历史上最早的钢架构 件。二楼主要是总督和家人的住房,有一处颇为别致的观客。凡有客人到访,总督走近观阁,在不被来访者察觉的情形下先进 行识别,以便决定是否安排会见。

  总督府内部,建筑选材严格考究,装修细节考虑周详令人惊叹。据介绍,当时的木工制作护墙板、门窗等,只要德国 监工在木制建造的接缝上能插上刮脸刀片,就算不合格,用斧子砍去重新制作。在楼内十余间大小不一、功能不同的房间里, 每一盏灯的样式都不一样,每一座壁炉也不雷同。母婴室的所有桌椅都被削掉了棱角,无锁的枪柜设计是小孩子无法打开的, 为了保温和采光,花房的顶是全玻璃构造,家具均来自德国,代表着德国当时的工艺和技术水准。墙壁上的铜雕艺术品灯具、 碧绿色的彩瓷镶嵌壁炉、雕花的天花板造型各异;人字型地板、光亮洁净的水晶壁镜、铜条镶嵌的木质家具完好如新;水晶紫 铜吊灯似花苞待放、彩色玻璃镶嵌的天窗,均令人恍若身置异域。百年时光悠悠而过,奢侈的总督府也褪尽浮华,1999年 它终于还原成一个供游人观光的景点,但它记录的那段历史将被我们铭记。

  专家们在赞叹这座百年建筑的同时,也十分关心其修缮和维护问题。迎宾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6月,该馆已被列入 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专项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的专项补贴,2600万元将被用于更换腐朽望板等木构件,增设了自动防火 设施等。

  当晚夏耕市长在海景花园大酒店会见并宴请了观察团一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