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50载 他们这样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06:06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主角:贺斌,75岁;张碧如,70岁

  结婚时间:1958年1月27日

  采访贺斌、张碧如夫妇那天,成都难得地飘起了雪花儿。可走进他们位于八里小区圣合园的家,却迎面感觉到热情、暖意,和平静的幸福。客厅墙上,挂着夫妻俩前不久才拍的金婚纪念照,茶几上,摆着1月18日的《成都晚报》,在“情事”关于金婚的调查文章中,“风雨几十年,很感慨!”那一行字被划上了着重线……

  相爱:心甘情愿嫁给“最可爱的人”

  17岁那年,四川人贺斌就到了军大学习,因为朝鲜战争爆发,他提前毕业,于1951年3月入朝参战。在上甘岭战役前夕,他被抽调回国深造,学习航空知识。在哈尔滨念书3年后,分到沈阳某大型军工企业任技术员,并担任团支部书记。

  在1955年,17岁的湖南人张碧如也分到了这家企业,并因为技术出众被调到贺斌的同一部门。张碧如热爱运动,被选为工会委员。他们相识了,贺斌开始主动追求张碧如。张碧如说:“那时我才18岁,从农村考学出来参加工作,还有弟妹,经济负担也重,根本没心思考虑个人问题。”可贺斌紧追不放。张碧如终于被打动了。两人于1958年1月在沈阳结婚。“他是志愿军,最可爱的人嘛。当初嫁给他,有这个因素。”说起当年的心思,张碧如颇有点羞涩。

  婚后半年,贺斌被抽调到成都参加企业内迁的筹备工作,张碧如则留在沈阳待产。1959年1月,她独自在沈阳生下大女儿。等到产假结束后回去上班,企业已经迁得只剩下一个留守小组。随后,她也来到了成都。

  张碧如于1961年和1963年又生下两个女儿,一家五口从此在成都扎下了根,也开始了风雨几十年的婚姻、家庭之路。

  相守:最艰难的日子里不离不弃

  贺斌简单地夸了自己几句:“那时候我还是有魅力的,当过志愿军,又是党员、技术员……”他随后话题一转,夸起了妻子。

  贺斌曾担任过筹备小组临时党支部负责人,连续受到领导提拔,后来被戴上“反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还被拉到东郊“陪斗”,并被开除党籍,仅保留了技术员职称。这时,车间领导找张碧如谈话,要她跟贺斌离婚,划清界限,张碧如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会跟贺斌离婚。他还年轻,在本质上是好的。我愿意一直等他。”因为贺斌的牵连,张碧如被“下放”到民用企业。贺斌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碧如始终不离不弃,这让我很感动。”后来,夫妻双双被调出原来的军工企业,张碧如更是去西昌的“干校”锻炼,这期间患上肝病和肝腹水,受尽了苦难。可夫妻俩始终坚守着他们的婚姻。

  文革结束,落实政策时,贺斌的党籍被恢复,后来担任了成都电焊机厂的销售科长,十多年里年年被选为先进,评为标兵,并于1991年被成都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说起夫妻的相处之道,张碧如说:“夫妻要信任,绝不能欺骗。”她回忆,贺斌在担任销售科长期间,因工作需要,学会了跳舞。“为了出去跳舞,他经常撒谎!好多时候晚上12点过才回家。”因为这个事,夫妻俩闹到要离婚,“跳舞就跳舞,撒谎干什么?我提了菜刀要砍他。”对这桩“公案”,贺斌有自己的解释:“其实,我当时腿患静脉血栓病症,差点被截肢,几经周折治好后,走路有点跛,所以需要多运动……”这样的风波,也让夫妻俩懂得了沟通和坦诚的重要。

  相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992年,贺斌干满43年516个月的工作,正式退休,夫妻俩开始了相扶相携的晚年幸福生活。

  因为一生热爱运动和文艺,老俩口身体都很棒,没有和3个女儿生活在一起:“她们的工作很忙,我们这样生活挺好的。”3个女儿中,老大已经退休,老二是硕士、高级畜牧师,老三则是高级检察官……老俩口感觉十分欣慰和自豪。

  退休后,热爱文学的张碧如重新拿起笔,经常在《晚霞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还以当年在西昌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青杠林之恋》,被北京一家出版社选入合集出版。2005年,她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我和我的三个女儿》,将于近期公开发行。

  “我们有养老金,并且老有所乐,女儿、孙子也自立自强很孝顺……”贺斌幸福地说。在金婚纪念日来临之际,老俩口提前拍好了“纪念照”,并将于春节后隆重举行“三庆宴会”:张碧如七十大寿;《我和我的三个女儿》公开发行;金婚纪念。贺斌为此还专门写好了发言稿,并拟了对联——树老有余韵,年高多雅情。

  张碧如在文章《“金婚”之思》里感慨地回忆道:“辛酸的泪水,难忘的年代,当然也有幸福和快乐的浪漫……”她更玩了一把“时髦”,为老伴送上一首歌词:老伴老伴,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愿你有个好身体,健健康康有力气……(首席记者 杨方毅)

  主角:蒋学涵,75岁;尹国庸,75岁

  结婚时间:1957年8月1日

  金婚七绝(尹国庸作)

  日出之初喜相逢,

  情深似海五十冬。

  同窗学教笔耕苦,

  花朵满园夕阳红。

  “为人民服务的信仰”“革命理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蒋学涵、尹国庸,两鬓斑白的两位老人热情洋溢地提到了这些遥远的字眼。他们说,正是相同的信仰才让他们结合,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走过半个世纪。

  巧施借口 爱人送他上前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各地大兴青年学校,号召年轻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自贡荣县青年蒋学涵和尹国庸怀着对祖国的忠诚,进入青年学校学习,开始新潮的“自由恋爱”。两人都充满浪漫的革命激情,希望能为祖国作贡献。

  1950年9月22日,尹国庸在女友的鼓励下,前往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于1951年3月入朝参战。尹国庸自幼没有父亲,又是家中独子。母亲坚决反对儿子奔赴前线。临行前一天,母亲将尹国庸的被褥、衣物等行李悄悄地藏起来,尹国庸被困在家中3天。10月1日,这已经是尹国庸前往军队报名的最后期限,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幸好,聪明的蒋学涵心生一计,到他家中以“散心”为借口,将他带出了家门。蒋学涵将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卷交给尹国庸,亲自送他上车。在站台上,尹国庸深情地对女友说:“我是投身祖国的事业,你多保重!”

  尹国庸刚到朝鲜就参加了好几场大战役,天天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好几个月后,蒋学涵才收到一封来自朝鲜战场的信,她当场就哭起来。蒋学涵面带娇羞地说:“军帽太大了,显得他好瘦小哦,又憔悴,我一想起他当时的样子,现在都还很辛酸!”

  一去三年 只给她写了两封信

  据蒋学涵回忆,尹国庸一去朝鲜就是3年,仅给她写了两封信,两人几乎没有联系过。当时,蒋学涵在国内一所小学校担任校长,经常写黑板报,宣传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事迹,号召老乡向英雄学习。蒋学涵老人骄傲地说:“那时,我一想到自己的亲人在前线作战,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啊!”

  “我当时还是抵抗了各种诱惑和压力,才等到他的,很不容易哦!”她说,她当时是团员,经常参加当地解放军和地方群众举行的军民联欢活动。她年轻、漂亮、思想进步,有一个营级干部来找她,希望能“发展”,但她摇摇头,拿出几本书,说:“你看,这些书,就是我给尹国庸寄去的,我要等他!”当时,也有些同事劝她:“朝鲜战争那么惨烈,哪里还能活着回来哦,你早点为自己打算!营级干部待遇好,你考虑一下嘛!”当时,蒋学涵一个月仅有20元的工资,要靠它抚养弟弟、妹妹上学,很辛苦,但她依然坚持要等自己的“志愿军亲人”凯旋归来。

  分别8年 有情人终成眷属

  1954年5月4日,尹国庸随部队回国,前往湖北的某军区。此后,两人通信开始频繁起来,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奋斗。但两人的婚事却依然没有眉目。因为,尹国庸只是排级干部,只有连级干部才能结婚。

  1956年,尹国庸的转业时间到了,由于他的表现良好,部门政委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继续留队,以后重点培养。尹国庸说:“但是,我不能再这么拖着她了,我想和她结婚!” 他随后办理了转业。

  蒋学涵积极鼓励他报考教育院校,以后两人一起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1956年,尹国庸考取了江西南昌师范学校。1957年,为了能尽快结婚,尹国庸申请调往重庆师范学校。暑假期间,尹国庸回到成都,两人团聚。此时,蒋学涵由于表现好,被组织调往成都市花牌坊小学。

  1958年,尹国庸受组织委托,将部分同学的档案带回成都,他正式迁入成都。教育局领导特意将他安排在9中,离蒋学涵所在学校仅隔一条街。当年建军节那天,在分别8年后,两人终于喜结良缘。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工作上相互切磋。1959年、1963年,女儿和儿子相继出世,一家人生活得甜甜蜜蜜。

  几年前,老两口相继退休,发挥余热,在家办起了补习班。尹国庸说:“我家可热闹了,每天中午有10多个学生在家吃饭!”2007年8月1日,老两口相约去拍了金婚纪念照。现在生活好了,儿女工作不错,孙子乖巧懂事,两个老人都说:“我们要好好保重,多活几十年啊!”(记者 杨婕)

  红颜已退白发飘 这一生还是你最好

  “这一生我和你说过爱,从年轻一直到老。哪怕风雨吹皱了眼角,也不让爱情哭了。曾经相约到永远,终点有谁会知道。红颜已退白发飘,这一生还是你最好……”电视剧《金婚》的片尾曲如此唱。其中滋味,可能只有真正走到“金婚”的夫妇才能最深地体会。

  自上周五(1月18日)情事工作室推出关于“金婚”的专题调查和故事征集后,读者们有太多的话想说,不断打进热线。从我们接听到的电话来看,喜欢《金婚》的多为已婚人士,年龄从二十多岁到七、八十岁高龄,跨度极大。老人们对《金婚》里佟志和文丽风雨50年的感情很有共鸣,年轻人则对“金婚”充满了向往。对于夫妻矛盾,老人们大都这样看:“人无完人,性格差异和夫妻矛盾不可避免,要彼此宽容……”而部分年轻人则对佟志和文丽吵吵闹闹的一生持怀疑态度:“我们要的是甜蜜和恩爱。那样的吵闹就是婚姻?还要过50年,太恐怖了!”也许,只有体会过才有发言权。半个世纪的相伴,岂是简单的热情和冲动可以维持!其中滋味,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点透!

  今天,我们刊发两对金婚夫妇的故事,两位男主角是经历过朝鲜战争的战友。这些当年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经历过1950年代的建设热潮以及黑白颠倒的文革时代,进入中年之后,他们又欣逢改革开放……在跌宕起伏的社会动荡和人生坎坷中,他们和自己的伴侣不离不弃、相持相携,走过风雨50年,见证半个世纪的沧桑,对爱,对婚姻,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杨方毅)

  特别征集

  或许,你和他争吵无数,却携手一生;或许,你们相敬如宾,一辈子没有红过脸,夫妻间脉脉温情;或许,你曾为你父辈的感情深深动容……情事工作室继续征集“金婚”故事:春节团圆在即,如果你本人的婚姻走到了“金婚”,这样的回忆是一种情谊的表达,如果父母的婚姻故事让你感动,这样的讲述是一份送给他们的珍贵礼物!赶紧和情事工作室联系吧!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