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信仰高地集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11:05 新民周刊

  BY 王泠一

  进入新的一年,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因素越来越璀璨夺目。这不仅是因为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之年,也不只是限于 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开始扮演“火车头”般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观察者注意到今年将是中国文化和民族共有精神价值的集结 之年。

  新年伊始,一部《集结号》几乎打动了所有的观众。主角老谷是九连连长,他率领九连47个兄弟,奉上级命令去阻 击敌人。上级说,听不见集结号,不许撤退。集结号一直没响,九连的人全部战死,只活了他一个。原著小说就从这里写起, 老谷的后半生都用来寻找真相。最后他找到的真相是,集结号根本没响过,上级为了大部队的转移,牺牲了这支部队。“牺牲 ”的背景是淮海战役——60年前一场关于光明与黑暗的战略较量。为此,香港的凤凰卫视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纪录片,采访了 当年无名英雄集结的诸多连队的基层军官。但是为什么牺牲比生命更重要?牺牲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凤凰卫视的纪录片里没 有探讨,冯小刚的电影里也没有。

  在黎明的前夕,这是公开的野外大兵团决战场面,生命的消失和炮弹的落地几乎同时,也来不及让牺牲者留下思索的 痕迹。但是还有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一个战斗员的作用往往被最高统帅部称赞为“一个师”。这样的战场,基本上集结在上 海、南京、北平(京)等大城市里,一样充满着牺牲,但幸存者却为后人留下了关于“牺牲比生命更重要”的思考。革命老妈 妈韩慧如的回忆——《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一部厚重的著作。

  小学教师出身的韩慧如,1913年2月生于河北高邑县。她的爱人秦鸿钧烈士,系孙道临主演的影片《永不消失的 电波》中李侠烈士的原型之一(另一位原型为李白烈士)。1932年,师范毕业的韩慧如工作后不久,每月工资就达到了30 块大洋的水平,这在30年代的中国北方本来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最初,韩慧如的想法很简单——“勤勤恳恳地工作, 保住自己的饭碗,积一点钱,将来组织一个小家庭,有了家庭温暖,我就满足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也不关心国家大事, 觉得我们中国虽然贫穷落后,但自己无能为力。”

  转变发生在3年以后,也就是她参加革命的1935年。韩慧如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姐夫陈为人同志保管党中央的 文件,在日常接触中她不得不深入地思考——“为什么他们能抛弃幸福安定的生活而过着这种担心受怕的日子呢?为什么在生 活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从来未见到姐夫唉声叹气呢?想着想着我开始感到世界上竟有他们这样的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 个人的生死安危于不顾,对比自己,我太渺小了,眼光也太短浅了。”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韩慧如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极 大的锻炼,她参与保管的这些文件后来成为忠实反映我党早期历史的珍贵档案。更加艰苦的1937年至1949年3月,她 协助丈夫秦鸿钧同志开展秘密电台工作。韩慧如本人于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3月至1949年3月担 任党的地下交通员。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秦鸿钧等12位烈士壮烈牺牲于浦东。《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书就详细地 记录着这段岁月里先烈们为其事业不懈奋斗、不惧磨难的智慧、细节和心路历程,读来催人泪下。

  在后记中,韩妈妈这样写道——“有人曾经问过我,为什么秦鸿钧、张困斋他们在胜利马上到来的前夕仍然能顽强不 屈地走向刑场?为什么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没能过上马上就要到来的好日子而产生丝毫的动摇?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共产党人 干革命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所以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年代也一样。今天 ,也有许许多多心中只有人民而没有自己的共产党人在践行着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想,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我们 的人民需要他们,我们的祖国需要他们。”也许,这就是我们向信仰高地集结的不灭情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