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全记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17:43 SMG《深度105》
![]()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全记录 SMG《深度105》2008年1月20日播出:说旧闻:1949·北平和平解放全记录,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往事调查,旧闻新说。再过几天,就是北平和平解放59周年纪念日,59年前,在那个影像还不发达的时代,有一队年龄只有二十来岁的摄影师,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拍摄记录下了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他们的这部作品,就是纪录片《北平入城式》。今天的说旧闻,就来讲讲纪录片《北平入城式》和它的摄影师们的故事。 【解说】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北平前门举行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式。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记者石益民、赵化、李华等9人有幸记录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这些老搭档再次聚首,一起观看自己拍摄的《北平入城式》时,好像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字幕·现场】 北京海淀 (《北平入城式》经典画面,当年的摄影师在家里一起观看影片) 【实况】(时任摄影师石益民、摄影助理赵化对话) 背后的衣服写着人民解放呀。 对,这就是老石,这就是你那个角度,那不是前门吗,前门外。 对对,这是前门。 这是往上拍的,仰角的。 这是台上。 老郝,郝玉生拍的。 【黑转】 【解说】1948年11月18日,中央军委根据全国战事的需要,命令正在休整的东北野战军提前发起平津战役。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从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隐蔽向北平、天津等地开进,为了全面、真实地记录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东北局按照中央的指示,命令东北电影制片厂派出记者前往战区实地拍摄。接到命令的当天,一支由年轻摄影师组成的摄影队就立刻日夜兼程赶赴北平。 【同期】时任摄影助理 赵化 当时我们走的时候是这样,坐大车,我记得走到南苑机场那,上午八九点钟,我们到那个地方,村庄街道一个人都没有。 【解说】这时北平的形势非常紧张,解放军数十万大军包围北平,东北摄影队的行程艰苦而充满危险。1949年1月6日上午,摄影队终于靠近了北平郊外的良乡,那里是解放军北平军管会的所在地。 【同期】 时任摄影助理 苏忠义 解放军一个战士站出来拦住我们,站住,往哪儿去,我说到良乡,解放军说你不要命了。 时任摄影助理赵化 说这是前线,前面就是敌人,你们怎么到这儿来了。 时任摄影助理 苏忠义 如果那个解放军战士不叫我们,太危险,离敌人只有200多米。 【解说】一场虚惊后,摄影队决定就地休息等待解放北平时刻的到来。然而,1月12日晚,石益民他们正在驻地吃晚饭,突然接到了赶往天津拍摄攻打天津的命令。原来,为了保护古城北平免遭战火的破坏,中共中央决定与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进行谈判,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然而谈判因各种因素的干扰一直没有结果。解放天津,切断傅作义的海上退路就成了当时的唯一选择。1月15日清晨,刚刚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东北野战军向天津发起总攻,东北摄影队冒着炮火一路跟随,在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大门口,摄影师石益民的小组险遭暗算。 【同期】时任摄影师 石益民 在我们背后“砰、砰”打了两枪,冲我们来了,没打准我们,打准我们也就完了。我们一看这个楼里还有敌人,这时候赶紧派助手往前面喊,赶紧喊部队回来,这里头还有敌人。 【解说】出乎意料的是,石益民他们遭遇的这伙残敌里,还有一条漏网的大鱼——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同期】时任摄影助理 李华 老石他就看见军队里头,那个队伍里头有一个胖子,他说你看他不像战士,问他他是谁,我到那问他:你是谁呀?他说,我是陈长捷。 【解说】解放天津后,解放军90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25万国民党守军的最后心理防线被彻底打垮。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与解放军签署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并确定1月31日正式举行防务交接仪式。这一天也被确定为北平解放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完美收官。 【主持人 李涛】本来是直接跟拍解放北平的,结果又调头拍摄解放天津,摄影师们一路跟随部队冲杀,这最前线的镜头真是让人看了既紧张又痛快淋漓。很难想象,摄影队到了北平以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奇遇,记录下什么样的画面。这不,刚到北平城,他们就碰到了一个大难题。 【解说】对于到达北平的摄影队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危险,而是缺少胶片。摄影队从东北入关先后拍摄了解放天津等一系列战事,而当初厂里配备给每个小组的只有5千尺胶片,合起来也就50多分钟。 【同期】 时任摄影师 石益民 胶片带出来,就一点,没法跟厂里联系,那时候没有火车、飞机,交通也不行,胶片计划着用,用了拍完几个镜头以后,你不知道后边,你预计不到还有什么事情。 时任摄影助理 赵化 我们拍片子的时候非常节省,一个镜头都不能拍长了,拍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解说】1月31日是解放军正式接管北平的关键的日子。摄影队一大早就随先头部队来到北平西直门选择拍摄地点,与北平人民一起等待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下午1点30分防务交接正式开始。 【同期】时任摄影助理 李华 我们在外面摆好角度,一个排长带着两个战士过来,过来之后,都互相敬礼,敬礼呢,我们战士这边两个先站好,互相敬礼走了,这边两个站好敬礼走了,拍了这个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呢,就是西直门那块拍的。 【解说】防务交接没有遇到阻力,解放军先头部队顺利进入北平。摄影队也随部队一起入城。由于受胶片的限制,31日入城的镜头不是很多。但是北平人民渴望解放、渴望新生活的热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期】 时任摄影助理 赵化 两边好多群众在那儿看部队进城的,其中好多群众还拿着什么呢,就是拿那个脸盆在我们车前浇水,好像净水泼街,就是免得解放军吃土。 时任摄影师 石益民 越进城,西直门越往里走,人就越多,欢迎的,那时候你看,这里头扭秧歌,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呢。 时任摄影助理 赵化 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些国民党兵,有的是七八个人,有十来个人的,因为都穿的国民党服装,排一溜,就在马巷胡同东,那一带,就喊欢迎解放军来解放我们,欢迎解放军来解放我们,这样喊。 【解说】北平的和平解放鼓舞了全国各战区的士气。当晚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专门召开会议,决定在1949年2月3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六举行盛大的北平入城仪式,时间定在上午10点整。毛泽东强调“四野”入城是代表全体解放军,一定要有气势。为了准确、全面、真实地纪录这段历史,摄影队对拍摄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仔细研究、讨论,但由于缺乏拍摄大型活动的经验,等到了现场一切都乱了。 【同期】 摄影师同期声 李振羽:那个时候咱们没有导演之说,在现场也没有导演也没有编辑,都是摄影师自己做主张。 石益民:谁在哪啊,谁自己知道。别人都不知道,也没联系。 周振声:摄影师机动灵活抓,这没有规定死的。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