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儿找妈借钱买手机不还月供老妈告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06:33 重庆时报
本报讯(记者 胡晓)25岁的儿子有正当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向母亲借了几千块钱买高档手机后,却一直赖着不还钱。母亲朱明芳屡次催债未果,将儿子告上了江北区法院。 承诺每月发工资后还700元 朱明芳回忆,去年“五一”期间,儿子朱剑彬找她借5000块钱。“你自己上班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块,还找我这个退休老太婆借啥子钱?”她开始不肯借。朱剑彬对老妈软磨硬泡,说自己可能要升职了,以后交往的人“层次要高一些”,准备买个好点的手机,但暂时拿不出这一笔钱。 “啥子手机这么贵?”朱明芳不信,非要跟着儿子去商场看。果然,儿子看上的那款手机要4380元。为避免儿子拿钱去干其他的事,她当场掏钱把手机买了下来。 事后,在朱明芳的强烈要求下,朱剑彬写了个借据给她,称每个月发工资后还700元给母亲,约定半年内把钱还清。可接下来的几个月,朱剑彬不仅没有每个月还钱,甚至半年期限都过了,他连一分钱也没还给母亲。每次问他,就说没升到职,手头紧。 朱明芳催了几次不见还,打电话去骂也不起作用,干脆写了个诉状告到江北区法院。 “还啥子,你的还不就是我的” 昨日,朱明芳两母子气呼呼地来到法院。办案法官把这对特殊的“母子原被告”请进了调解室进行劝解:“两娘母为了几千块钱还打什么官司,何必嘛!” “就是噻!”法官的话首先引起了朱剑彬的“共鸣”。他说特别想不通,为这一点儿小事妈妈就把儿子告了。“别个那些爹妈给娃儿几万、十几万,也没看到恁个紧张!” “平时还给你少了!”朱明芳一听也来了气。她向法官倾诉,自己家里本来经济条件就很普通,以前供儿子读大学,积蓄花得差不多了。本以为儿子工作后会轻松一点,没想到“不肖子”隔三差五就回家来“揩油”,这次还借几千块不还。朱剑彬此时不服气地插了一句:“还啥子,你的还不就是我的!” “不是做父母的抠, 我们想存点钱给你买套房子结婚” “不能这么说哟!”法官立即纠正他,爹妈的钱就是爹妈的,即使将来都要留给后代,但现在子女都成年了,父母没有抚养义务,她不给也是合理的。“况且借钱还钱,天经地义,这个官司打到哪里都是你输!” 见儿子被法官“教育”得哑口无言,做妈的于心不忍了,朱明芳又赶紧解释,“不是做父母的抠,看到你也20好几岁了,我们想存点钱给你买套房子结婚。”原来,朱剑彬工作2年,工资都用于自己吃喝玩乐,还时常回家向父母伸手,这让朱明芳老两口很担心。“你看现在房价好高了嘛!” 儿子闻言低头不语。法官见他有悔意,赶紧又劝上了:“你看,父母为了你真的是操心了一辈子。”朱剑彬忽然对法官说,“今天你给我作个证,我从这个月起,每个月发工资还我妈800块,还完了之后钱还是每月照给!” 朱明芳听了很吃惊,然后又笑了,还悄悄地抹了下眼角。 (文中为化名) “啃老族” 主要有以下六类人: 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觉得在家里很舒服。 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 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 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待在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