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万花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11:06 新民周刊

  BY 非 青

  初看王鹰的作品,被她作品的“人形”、“物形”打动。简单怪异却极富生命力的生物们一个个跃入眼帘,慢慢带你 走进一个灵异的、充满纯真的美好世界。在今天热门泛滥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像王鹰这样非主流的、却掌握着艺术本质的作品 来得正是时候。它既区别于后现代艺术家的玩弄艺术,又背离中国老夫子式的悉心安排,是一支难得的奇葩。

  大卫·林奇用电影来刻画人类欲望在心灵的黑暗面,王鹰的作品则散发着与其相对的纯真美好一面。他们都用强烈的 心理感受力和天分,再现我们似曾熟悉的“另一个世界”——心灵世界。说到心灵的真善美,自然会想到纯真如白纸的童心。

  王鹰的线描绘画方式很符合超现实主义中的“心理自动”理论:脱离任何既定的审美观、道德观、逻辑理由,用不被 打断的线条来发现真实的思维过程。而当时弗洛伊德亦用这种方式来治疗心理病人,就像是制作“脑电图”般来找出病因。从 某种程度上说,王鹰就像我们“请笔仙”一样,用磁场来进行潜意识的痕迹保留。她作品中的线条跟随着感觉游走,是半无意 识的,没有“计划”所导致的生硬,也没有“知识”捆绑的虚伪。它们自由而有生命力:如万花筒般地幻变,一个事物还未完 成便直接转化到另一个事物,生生不息;也是母性的,一个事物套嵌在、或孕育着另一个事物;有包容的态度,她的画里人具 有动物性,动物具有人性。哪怕像面条、声音等,在她的画里,都具有了生命力。正是由于这种真实,让观者受到感染。

  王鹰画中的人物形状,都显示着好奇和开心,但基本是躯干大、头小、四肢小。这似乎是无意识的回归生物的原始性 ,像是婴儿在母体中的形状。寻找物质的形状是人类的本能,作品没有透视等科学介入的理性,所有画面都是平面的。但是简 单而松弛的布局,以及有些奇怪的视角,比如俯视、背视等,使她的画在童真中又显老练。动物和家庭,在王鹰的线描和色粉 笔画中有很大的比重。她的动物和人平等,大人和小孩平等,有的甚至混淆了不同事物的形体。

  王鹰在德国期间开始运用色粉笔材料,并一直沿用至今。它与油画相比,不失笔与纸的对抗力并具有不间断性的优点 。色粉笔画保持了王鹰线描的线条张力,又充分展现了她对色彩的直观感受度和特殊的控制才能。在西方抽象大师的影响下, 她的绘画语言慢慢更趋国际性,造型更简,色调趋雅。纯色的艳丽和大量雅致的灰度形成有趣的节奏。时而是平面的色彩,时 而有立体层次的色彩叠加,结合画面的整体线条形状,形成王鹰的风格:天真中混含成熟,稚嫩中透出智慧。

  王鹰不像很多艺人作为一个外围者观望,而是把自己和其他事物融入一起被观察,被想象。这表面看来是一种自恋, 是狭隘的,但是它真实、人性。她关注身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批判,没有言论,不夸夸其谈,只有感激。

  这个世界已憎爱分明,太多抱怨,尤其在物欲横流、诱惑和评判并驱、矛盾中难以找到生活平衡点的当今社会,作品 中纯真的释放、真诚善良和对生活的积极趣味,无疑是对这些正在挣扎中的人心的一剂良药。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