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去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23:4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 (记者 刘铮 王宇 冯晓芳)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过去5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在农村税费、国有企业、涉外经济体制、资本市场、银行业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农村税费改革从2003年部署推进,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多亿元,人均减负140元。农民获得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逐年增加。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当前,农村改革已转入以乡镇机构改革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阶段。 5年里,国企改革向“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迈进。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突破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出资人不到位等体制性障碍。 5年来,中央企业数量从196户下降到150户,资产总额翻番,创造了20%至25%的国家财政收入。16家央企跻身世界500强。国企股份制改革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金,而且其内部治理受到监督,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 企业科学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内外资企业站在公平的竞争起跑线上。增值税转型试点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到中部六省份老工业城市。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力推进,有力地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初步形成。2004年中国修订对外贸易法,取消了实行50年的外贸权审批制。 5年来,中国进出口总额从8500亿美元增加到2.17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说,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5年来,中国股市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市值和投资者数量均呈飞速发展态势。2002年底,中国股市市值3.83万亿元,位列亚洲第四新兴市场;2007年底,市值超过32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新兴市场。 5年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目前中国大型银行资产回报率平均已升至0.7%以上(国际大型银行一般在1%),而5年前只有约0.2%。 中国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2005年7月启动汇率机制改革。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13%,人民币汇率在稳健原则下渐显市场供求推力。 在经济领域改革奋力推进的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务院部门取消和调整了1992项行政审批项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对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经历了30年的实践,当前经济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面临的主要是利益关系较为复杂、矛盾较为集中的一些领域和行业,如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领域。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透露,今后的改革重在完善、建立和促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