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天气预报准确率难达期望水平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09:3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于文静、姚润丰)在“测、报、防、抗、救、援”这条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链中,测、报环节是整个体系的前提,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凸现重要性。面对刚刚过去的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各级政府乃至受雨雪影响的灾区群众,时刻都在关注着天气的变化。这次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度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预报预测水平?惊心动魄的抗冰战雪之后,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

  预报比较准确但缺乏精细

  准确的天气预报是这次抗冰战雪的基础性工作,气象部门责任重大。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端义宏介绍,对1月10日到2月5日的5次雨雪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都提前2天到5天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先后发布暴雪红色预警2次、暴雪橙色预警12次、大到暴雪预报10次。“各级气象台站也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他说。

  端义宏也坦承,这次气象部门对大的雨雪天气过程把握住了,但对大雪、暴雪的具体落区把握还不够精细。比如预报员给出的5毫米以上降雪区域,与实况往往很一致,但再进一步划出这个区域中的10毫米以上降雪区域,可能就有一些差错,划出的20毫米以上降雪区域可能误差就会更大一些。

  “我国在气象预报精细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对雨雪具体落区、降雨雪的时段、大小的预报,还存在一些误差;长时效预测中对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性和强度估计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比较大。”他说,这次极端天气过程预报员从来没有遇到过,以往的经验不够用,只能边预报边总结。

  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客观上我国气象灾害监测探测的范围、精度、时空分辨率不足,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主观上预报员对于以前很少发生的小概率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缺乏经验。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技术水平难对一周以后的天气做出肯定的预报,对此次连续发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缺乏足够的估计。他解释:“每一场天气过程我们都准确预报了,都是对一个过程的预报,后面连续那么多的过程,这对于我们目前的预报水平来说还达不到,我想其他国家的气象部门也很难达到。”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