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丹江口郧县县长:南水北调移民促进农民奔小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0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等身材,微胖,架着眼镜,前额发线开始后移,这就是记者眼中的柳长毅——丹江口库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长。 采访当天,县城下着小雨,柳长毅在雨中刚刚主持完汉江大道的开工仪式。这条10公里长的大道将把郧县县城和“汽车城”十堰市的距离缩短到15分钟。 70%的精力将要放在移民上 《21世纪》:丹江口大坝正在加高,两年后汉江水就要进京了,作为丹江口库区的一名县长,你如何看待南水北调?你感觉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柳长毅:最大的挑战就是移民工作如何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库区移民工作在三年内要全部完成。郧县移民5万人,其中35000人要外迁,任务非常重。移民工作一旦启动,我们70%以上的工作精力恐怕都得压上去,压力相当大。 《21世纪》:移民最关心的安置方案和补偿标准都明确了吗? 柳长毅:郧县的情况是,5万移民和数百个补偿项目,全部加起来补偿投资约30亿。 《21世纪》:是否考虑过换一种思路处理移民问题?比如借鉴重庆农民土地入股的办法,把这30亿移民费用入股水源公司,让移民共享南水北调的利益? 柳长毅:我们先前考虑过这个事情,可以小范围搞试点,但是大范围推广比较难,因为库区本来土地就不多,而且都分散在山沟里,远离城市。农民的生存资本是土地,从现实出发,一定要给他一块生存的土地,这才有长期稳定的基础。假如农民都把土地入股建工厂了,建城市了,连吃饭都成问题。 另外,山区农民是最讲实惠的,股权是一个虚拟资产,他接不接受还是一个问题。再说,中线调水和三峡发电不一样,如果移民入股,卖水成本会相应提高,北方是否能承受?这个问题可以探讨,但是移民资金整体打包和水源公司合股,这是国家层面考虑的事情。 不担心产业空心化 《21世纪》:现在地方政府的工作都以经济为中心,在中线调水实施以后,郧县为了保证调水水质,政府工作是否要从经济转移到环保上来? 柳长毅:我肩上有两副担子,一副是生态保护,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这是政治任务;另外一副是经济建设,水位上升以后,库区的生存空间会大大压缩,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有限的生存空间下,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这个任务也很重。 《21世纪》:环境和经济两副担子一肩挑,怎么处理这对矛盾?你准备好了吗? 柳长毅: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我们的想法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和林业产业化,走“绿山、清水、富民、兴县”发展之路,这是我们找的结合点。我们选准了柑桔、木瓜、桑蚕和中草药作为主导产业。 从产业链条的角度来讲,这些产业都适宜于做深加工,我们除了前端的种植业,还要往后拉长产业链,做出一条工业化链条。这就为我们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奠定了产业基础,既推进农业产业化,又能够推进农业工业化。 《21世纪》:郧县是否担心在大规模移民后,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柳长毅:产业空心化其实就是一个生态如何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不存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出路,就是前面说的生态经济。生态农业加上养殖、旅游业,完全可以支撑我们的经济。而且我们县还背靠一个东风汽车公司,我给他做汽车零部件配套、机械加工,搞后期服务,附加值都比较高,也没有污染。我不担心空心化。 南水北调是重大机遇 《21世纪》:中线调水工程对郧县来说,都带来了哪些机遇? 柳长毅:从丹江口大坝说要上二期工程,至今都已经13年了。事情得动起来。事情不动,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南水北调对库区是挑战也是机遇,不要光看到沉重的一面,从长远看是重大机遇。 首先是移民的机遇。通过移民,让我们的农民一步跨越到小康地区去,到一个教育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去发展,这对他们是一个机遇。 第二,趁此机会对整个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原来的种植结构以粮食为主,现在变成以经济作物为主。同时,我们规划了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环保型的加工业和水体旅游,有利于全县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第三,我们趁机调整城市布局、城镇布局,重新规划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新城区,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只能在老城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第四,待工程完工,水位上来后,郧县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根本性改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