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人说话 替穷人办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09:47 SMG《七分之一》

  [解说]

  茅于轼认为,正因为有不少人为穷人说话,却替富人做事,所以他偏要反其道行之。他不但坚持"为富人说话",还强调"替穷人办事"。

  片花二

  解说:

  免费职业培训,一个学者的身体力行

  (茅于轼:不但不拿工资,我们还不断地朝里贴钱)

  半路出家,从火车司机到经济学泰斗

  (茅于轼:因为经济学实际上是一个最优化问题。//从这一点看跟开火车是一回事儿。)

  解说:稍后请继续收看《1/7》。

  【空一点,音乐先进】

  [解说]

  1993年,茅于轼在山西农村创办了民间扶贫互助基金。2001年,他又与人合办了北京富平家政学校,为农村妇女提供免费就业培训。茅于轼是市场经济的忠实信徒,主张用市场手段配置公共资源,但同时又非常关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人群。

  问:但是您本人当过穷人吗?您能理解什么是穷人吗?

  答:我没有当过穷人,但是我接触了很多穷人,我相信我接触了很多穷人,我做小额贷款,我做的特别是那个富平学校,来的都是穷孩子。

  问:现在这个扶贫学校招的人大概有多少人?

  答:我们是2002年开始招生,到现在六年了,到三月份就是六年,我们一共出来了大概有一万一千吧,这一万一千人全部都是贫苦地区的妇女,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四十多岁的也有。

  问:都留在城市生活了?

  答:基本上她们就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开阔眼界,增加自己的阅历,需求机会,当成一个跳板,所以这个也是一种好现象,就是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她不是一辈子就做这个事儿,她可以寻求一种新的机会,确实存在这种机会,我们有很多服务员考上大学。

  问:您觉得您这么干的话,您是在做这项慈善事业呢,您还是在做一项产业?

  答:对,我们这个是一个叫非盈利的一个产业。//我们五个老板,是不分红的。//我们不但不分红,我们干活是不拿工资,不但不拿工资,我们还不断地朝里贴钱,办学校,现在没有请客吃饭能办成吗?

  [解说]

  由于本身的公益性质,富平家政学校只能从劳务中介获得少量收入,目前甚至还面临倒闭的风险,这使得茅于轼的努力带上了一些悲情色彩。

  [夫妻俩实况]

  213345 手表拿着 呆会儿就忘了 还有二十五分钟 电池还有吗 电池还有

  212627

  妻子:我们从来不上馆子吃饭 为什么呢?你上馆子吃饭的话 比在家里花钱多了 他宁可就是说我就在家里吃也挺好的了 这个钱要能省的话 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他就帮助大学生 这个生活困难的费用 也是帮助了不少人 还有念不起学校的孩子

  [茅于轼实况]

  213148

  我就一直干下去了 一直干到哪天住院了 就停下来了

  问:很多人都采访过您,我到今天当我面对您的时候,我也有一直这样的一个疑惑,中国有这么多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只有您会想出这样的一个实践的方式去帮助穷人呢?很多人名望比您要高得多,年龄比你要轻得多,资源比您要广泛得多。

  答:这个可能就是,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我是必须关心穷人的。我是,我从小时候,在小学的时候,我有些很穷的同学,我妈帮助他们吧,这个可能跟性格有关系。

  [解说]

  1929年,茅于轼生于江苏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清末武官,父亲茅以新是留学美国的铁路工程专家,二伯父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母亲陈景湘也出身书香门第。

  问:您是从比较富有或者是比较有知识声望的家庭出来的,您不觉得跟他们(穷人)是有鸿沟的呢?

  答:我们家里也很穷的。//我在念中学的时候,是抗战的时候,吃不饱,而且我衣服也没有得穿,那时候的衣服是很贵的。//日本人打进来,逃难。小学念了六个小学,中学念了七个中学,这就说明战争时候,生活很不稳定的。//现在没有人补袜子了,我那时候,每到礼拜六,补袜子。因为袜子质量不好,现在的袜子都是人造纤维的,那时候是棉的,很容易就穿破了。衬衫的领子都是补的,我们家里是比较穷。

  [解说]

  在战乱年代长大的茅于轼,对于穷困有了深刻的印象。1946年抗战胜利后,茅于轼考入了父亲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东北齐齐哈尔铁路局的一名火车司机,但这位火车司机却对经济感起了兴趣。

  [访谈]

  191250

  问:为什么把你派去当火车司机呢?

  答:当火车司机是很重要的经验。因为你要懂得铁路,你必须,不说必须吧,你最好有当司机的经验。

  问:据说你从里面发现出还有一点经济学原理?

  答:对,我就是研究怎么能够节省燃料。你不能晚点,也就是说,十五分钟你走一个区间,//怎么调节速度,使得你燃料最节省,是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的问题。

  问:等于说你进入经济学完全就是一个转行?

  答:嗯。

  问:您不是研究这个,也不是学这个?

  答:对了。

  问:那为什么后来社科院同意您能够去从事经济研究?

  答:因为经济学实际上是一个最优化问题。//它是给一定的要素,然后产出最多,所以它是一个优化问题,从这一点看跟开火车是一回事儿。

  [解说]

  上世纪80年代,茅于轼调入中国社科院,正式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1985年,《择优分配原理》出版,茅于轼一举成名,那一年,他56岁。

  [妻子实况]

  211850他写的第一本书就是《择优分配原理》 他这个研究了差不多整整七八年 我说就跟发神经病差不多 他就睡到夜里头 突然就啊地坐起来 我想到了 快解决了 好起来 再弄弄半天 又垂头丧气 我说怎么了 还差一点点 永远这个一点点 就差不多弄了一年

  [解说]

  正是从《择优分配原理》这本代表作开始,在如何运用市场手段有效配置资源上,茅于轼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后来提出的不少建议,看似标新立异,其实都源于他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专业研究。尽管骂他的人不少,但他的坚持和身体力行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尊重。2008年2月,茅于轼当选2007"中国民营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是市场经济的坚定普及者,老而弥坚。"

  [访谈]

  030056

  问:我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用这个片子给您起一个题目的话,我们想说,这茅于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想知道,茅老您对您自己有什么评价,您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我是一个比较天真的,//是有同情心的、喜欢创造的一个人。//因为我认为做研究,觉得不能老重复人们的话,你得有自己的看法。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