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冰雪中,那些可爱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07:48 人民网

  戊子新春,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汹汹袭来。

  在与冰雪搏斗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些普通人:他们没有气壮山河的言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纯朴而又不凡的行动,融冰化雪、攻坚克难,让我们从心底生发太多感动。

  本报数十位记者奔赴抗灾救灾一线,走近这些可爱的人,听到这些感人的故事,触摸他们温暖的内心,体味到一种平凡而高尚的人生境界。为此,本版“人生境界”栏目推出特别策划,为广大读者呈现一幕幕真实的画面。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形成的凝聚力,定将推动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也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这些人、这些事,体现着顽强坚韧的大勇、心系苍生的大爱,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愈挫愈奋、愈挫愈勇的宝贵品格。这必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主持人

  生命

  在抗灾一线,他用生命让我们感受到“奉献”和“牺牲”两个词那沉甸甸的分量

  已是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的时节,然而,在黔西北高原地区,无情的冰灾仍在肆虐。

  “哟,兔崽子们,还敢睡,干活了。”2月15日清晨,贵州省大方县电力抢修突击队寝室,队长武德顺一声吆喝,叫醒了其余5名还在沉睡的突击队员。

  打开房门,一股寒气迎面袭来,队员兼徒弟赵诗远看见,师傅武德顺把脸扎进一盆冰水,晃了几下脑袋,清醒清醒,再挤点牙膏,在嘴里捣鼓了几下,就去拾掇抢修工具了。

  胡乱地吃了几口早饭,武德顺扛起沉重的工具箱,领着突击队,向海拔2000米的九龙山脉骂陇山头出发了。

  “师傅,咱们是在爬山,可不是在溜冰,悠着点,摔了就惨啦。”看见武德顺在冰路上走得飞快,另一个徒弟高建华担心地提醒。

  在冻得厚厚的冰路上,几名小伙连溜带跑,也赶不上武德顺。

  8点10分,武德顺气喘吁吁地赶到“营—雨”线抢修现场。1月12日以来,大方县百纳乡境至雨冲乡境的“营—雨”线上,电网线路倒杆54基,断线30余处,由于凝冻一直无法修复。

  在5号杆和6号杆前,武德顺用手轻推了几下,然后迅速撤开,观察有没有倒杆的可能,发现5号杆推时有晃动,上杆作业可能会有危险,6号杆没问题。

  检查完线路,武德顺把队员召集在一起,研究抢修方案。

  听说5号杆有危险,队员们犯难了。“可不是开玩笑,5号杆随时可能倒下,人上去太险了,咱可不能电网没修好,命就先搭上了。”

  武德顺思索了一小会儿,坚定地说:“好了,5号杆我上,今天无论如何也要修好。”

  赵诗远、高建华急忙劝阻:师傅,你家女儿才3岁,要是出什么意外,可怎么办啊。

  “突击队只有我是党员,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到了关键的时候,咱最起码也不能给共产党员这4个字抹黑吧。”武德顺对两个徒弟说。

  5号杆前,武德顺麻利地系上保险绳,猛吸一口气,搓了搓冻僵了的手,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并仔细地感觉杆子的晃动情况,晃得厉害时,就停下来,就这样停停爬爬好几次,终于到达10米高的杆顶。

  “砰、砰……”随着几下响声,留在地面的队员急忙紧张地向5号杆看去,还好是一场虚惊,原来武德顺发现杆顶许多钢材上结满了厚厚的冰,正挥棍除冰。

  就在队员们悬着的心安定下来时,“砰”地一声,意外发生了,被雪凌冻坏了的5号杆从根部断倒。时间是8点20分。

  见此情景,在6号杆上的赵诗远快速滑下杆来,连奔带扑地跑到武德顺身边,武德顺已气息微弱,队员们找来一辆小四轮车,刚送到医院,武德顺的心脏就永远停止了跳动。

  武德顺,彝族人,是大方县百纳彝族乡龙竹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牺牲时年仅34岁。

  温暖

  他们一家没有在抗灾一线破冰除雪,却救助了44名被困乘客,为遇灾群众送上温暖

  “这些天老想念你们,祝好人一生平安!”今年春节,刘吉桂三兄弟频频接到来自外省的拜年电话。

  一场暴雪,冰冻大地。

  1月26日凌晨5点多钟,一辆大客车因轮胎打滑侧翻在京珠高速衡东段路边排水沟里。

  听到响声,住在离高速公路不到50米远的刘吉桂马上爬起身,到路边查看:翻了一辆车,车上的人员正在陆续下车,一个个被冻得直哆嗦,有的还受了伤行走艰难。

  一打听,他们是从深圳赶回湖北荆州老家过年的,身上都穿得很单薄,一位中年妇女抱着冻得直哭的孩子,大声呼喊:“救救我的小孩吧!”

  “救人要紧!”刘吉桂没想那么多,赶忙回家拿来铁锤,在高速公路绿色铁丝防护栏中砸开一个洞,猫着腰钻了进去。

  他从妇女手中接过不到两岁的小孩,对下车的乘客说:“大家跟我来,到我家里去烤烤火,暖暖身子。”

  刘吉桂今年42岁,家住湖南衡东县大浦镇农庄村九组。家境并不富裕,两个女儿上高中,负担很重。

  屋子里一下子涌进44位“特殊客人”,连落座的地方也没有。

  刘吉桂全家忙开了。他用稻草捆着鞋子一步一滑到5里外的市场买菜。大雪封山,菜价涨了不少,猪肉每公斤涨到了30多元,连白菜也要4元一公斤。从来舍不得花钱的他一咬牙买来了300多元菜。

  他爱人胡满英也是一个好人,看到饥寒交迫的客人,一边找来家人的衣服叫他们穿上,一边燃起了5炉熊熊的柴火让大家取暖;17岁的二女儿刘珊点燃了几炉炭火,帮妈妈煮饭煮菜;13岁的儿子刘文亮则忙着搬柴、压水、摆筷子、洗碗,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吃完中饭,受伤司机刘光前痛得不行了,他的左脚骨折,肿得比冬瓜还大。

  刘吉桂喊来哥哥刘吉华、弟弟刘秋华,用一张睡椅抬着刘光前踩着积雪到附近医院,平时半个小时的路,他们走了近两个小时。

  抬到家,天已大黑,家里早已断电,点亮蜡烛,只见刘吉桂兄弟的头上、衣领上结了一层薄冰,冰水浸过鞋底,双脚早已冻僵麻木,不听使唤。

  受伤的人安顿好了,44人的住宿却成了问题。

  刘吉桂家有5张床铺,他动员老婆、女儿、儿子去邻居家借宿,并借来5床被子打上5张地铺,地上铺了层厚厚的稻草,共安置了22个客人,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哥哥刘吉华开口了:“我们刘家世世代代喜欢做好事,这是一种缘分,我家安置10个吧!”

  “剩下的12个全归我了!”弟弟刘秋华说。

  就这样,44名乘客当晚分别被刘家兄弟安置了下来。

  人员安置下来后,最大的问题是水。

  刘吉桂家门口有一口水井,根本供不上来。最讨厌的是这场大雪,将压水泵冻住,每天清早只有用开水将冰雪烫融,井水才压得出来。井水用完了,刘吉桂兄弟又穿着草鞋,到两里外的水井里去挑,每天要挑50多担。

  水有了,烧柴又成了问题。刘吉桂准备过年的木柴只烧了两天就没了。好在年前碾了800斤稻谷,吃饭有了保证。刘吉桂想不了那么多了,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保证客人不挨冻受饿。他拿起斧头,将家中准备建杂屋的几立方米木材劈开,让大家暖和身子。

  几天下来,44位客人在他们兄弟家烧煤烧柴2吨多,吃米160多公斤,买菜1200多元……而他们分文未要。刘家兄弟说:“人人都有落难的时候,帮一把是应该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