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阵风永不寂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10:43 新民周刊

  BY 公 路

  “从小拿西洋流行音乐榜单涂鸦长大,家里客厅就是台湾民歌运动的集会场所,跨足写作、电台、网络、独立唱片多 个领域,马世芳,一个让两岸文艺青年眼睛发亮的名字。”

  其实,这仍不足以概括马世芳这个名字曾经带给我的与音乐有关的憧憬。

  对台湾音乐稍有研究的人,就算不知道音乐五四三,也会听说过《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永远的未央歌: 校园民歌二十年纪念册》,或多或少感受过复刻版《天水乐集》与陈珊妮限量版现场专辑,以及中文版《列侬回忆》、伦纳德 ·科恩《美丽的失败者》所带来的惊喜——这些可以称为事件的背后,都会发现马世芳的名字。

  在《永远的未央歌·民歌嘉年华会演唱会》的纪录片里,可以看到众位民歌手中偶然出现一位穿白衬衫的年轻人:弹 着吉他,或沉默不语,马世芳一脸英气,从容而坚定。

  我与马世芳并不相识,却可能比别人多了解一些他的家世,来自父母更早一辈的聚散,放在历史的悲欢离合底下,不 过是正常的叹息。拥有身为文学家的父亲与推动民歌运动发展的广播人的母亲,马世芳无疑比其他年轻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拥有相似条件的年轻人,都能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与音乐有关的文字。

  之前读过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中关于台湾民歌的几个章节,如今装帧精美的整本书拿在手中,仍有难言的感慨。 打开书衣底下隐藏的封底,上面是手写的笔迹:献给父亲和母亲走过的年代。

  那个年代的诗与歌,同样影响着高中时的我。抄诵郑愁予、余光中、纪弦、痖弦的诗,读陈映真、钟理和、黄春明、 朱西宁的小说,直至被罗大佑打败,在课堂上止不住泪流满面。还有美国1960年代的摇滚乐,伍德斯托克或者节日快车的 浪漫颓唐,除了穿上破旧牛仔裤并忍痛在耳朵上打几个洞,似乎无法走得更近,最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安然无恙地长大,这真 让人心有不甘。

  马世芳说:那场集体的青春期,早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在伦纳德·科恩传记影片的封底,引用马世芳的一句话:时到21世纪,科恩仍是全球最酷的男人。

  甚至我们首次被这个老男人震撼,也是同一张唱片中的同一首歌。

  这并不代表我与马世芳有什么相似之处,只能说身隔海峡的同龄人,在两岸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长大,不可复制的青春 期却有着相似的情境。不同的是,我们没有来自父母一代的记忆,只有自己成为垦荒的一代,因而更晚也更有限地接触到披头 士、鲍勃·迪伦、珍妮斯·乔普林、娄·里德……在真正接触台湾民歌之前,我在盗版磁带与打口碟之间奔波,甚至无法找到 与我一样的听众。所以,当看到《地下乡愁蓝调》以TheDoors为青春的开篇,我的悸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如马世芳 所说:那是当你真正孤独的时候才听得进去的音乐。

  马世芳在《致简体中文版读者》序中写道:“起初以为,写作是为了抵挡遗忘,后来发现,写作其实是编织记忆。” 这本书对于他的最大意义,是终于能够了结自己的青春期——歇下脚来深深回望一眼,看明白了来时的路,方能鼓起勇气,往 下走去。

  在勇气越来越少,回忆越来越多的当下,我想做的仿佛与此类似:顶住遗忘,顶住怯懦,继续走下去。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