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设计师引发是非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16:26 法制与新闻

  【法眼观察】

  多年以来,拥有大城市户口一直都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这种情结在高校毕业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据了 解,大多数北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都把能否解决北京户口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事实往往不能两全其美,有些单位待遇优厚、 工作环境良好但是不能解决户口,而有些单位手握户口优势却没有良好的待遇。于是,毕业生们往往在痛苦的抉择之后选择后 者。但是户口落定之后,工作环境、薪水等诸多问题很快便让自认解决了“终身大事”的职场新人们感觉自己的“下嫁”是个 错误选择。然而,“跳槽”所需支付的高额赔偿金又让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熟谙劳动法的“辞职设计师”们便粉墨登 场了。他们凭借自己对法律的娴熟应用,能够让毕业生们不用交或者少交赔偿金而成功解脱“枷锁”;让一些用人单位哑巴吃 黄连,损失惨重。面对如此状况,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是法律的不完善让这些人钻了空子,还是由于人们自身缺乏诚信?

  成功“解套”

  原籍云南省的小吴2006年毕业于北京某高校,一年前,他尚在为户口四处奔波,然而在一年后,他不但有了北京 户口,而且还在一家外资高科技企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位,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并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据笔者了解,通常 情况下,单位不会无条件为应届毕业生解决北京户口。大多数单位都会与毕业生本人签订一份3年至5年的长期合同,如果在 没有达到服务年限的情况下提出辞职,等待这些人的便是一笔不菲的违约金。所以,小吴的经历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当笔者提 出自己的疑问时,小吴笑着说:“其实这也没什么秘密可言,违约金是要交的,但是没必要交那么多,关键是看你自己怎么运 作这个事情了。”

  据小吴介绍,硕士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不同,不需要留京名额,只要用人单位有进京名额就行了。一些单位根据北京 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获得一些进京名额。也就是说,这些单位可以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并为其解决户口。每年 毕业前夕,找工作的毕业生如潮水一般,所以有解决户口能力的单位就成了“香饽饽”。但是,一些单位也抓住了学生们想获 得“户口”的迫切心情,便在解决户口的前提下给毕业生设定很多不公平的条件。比如,很低的工资、不健全的福利保险,甚 至一份长达几年的合同,并且要求在此期间学生不得辞职,否则便有3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赔偿金。“当初给我解决户口的那 个单位,每个月给我的工资只有2000元多一点,而合同期限是5年,违约金更是高达5万元。”小吴这样说道。

  但是当初一心只想落下户口留在北京的小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虽然工资很低,服务年限又长,但是当时 相比较其他同学,我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很多同学都羡慕我能找到一个解决户口的单位。”小吴有点得意地说。然而进入单位 后不久,小吴便发现工作内容乏味无趣,认为自己是在这里浪费青春,更重要的是如此低的工资使其生活相当拮据,更不用说 交女朋友、买房子了。“在那个单位工作了半年多,感觉就好像过了十几年那么长,自己所学的知识一点用不上不说,似乎每 天也没什么事情做。”小吴紧锁眉头,似乎这段记忆对他来说印象太深刻了。看着自己的同学都过得很充实,而且明显地能感 觉到自己与所学专业的圈子越来越远,小吴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因此,“跳槽”这个想法在小吴脑海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 高。最初,慑于高额赔偿金小吴连想都不敢想自己能脱离这个单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强烈。终于 ,小吴在为该单位服务了7个月后开始为自己寻找“下家”。凭着自己在学校里的优良成绩和同学的大力推荐,没费什么功夫 小吴便找到一家外资企业的职位。但是当小吴向单位提出辞职的时候,单位以服务年限不够为由,要求他交5万元违约金,否 则他们就不放档案。“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只是想碰碰运气,看单位是不是会放我走。”小吴笑着说。然而,5万元 对于刚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小吴来说是个不小的数额,怎么办呢?正在小吴一筹莫展时,一位同学帮了他的忙。

  同学向小吴推荐了一位律师,声称该律师专门帮助毕业不久的学生跟原单位打官司,而且做过很多这种案例。小吴将 信将疑地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这位律师。在了解了情况后,该律师告诉小吴:“辞职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单位没有权力扣住你 ,但是违约金也必须要交,因为这在合同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过我们可以跟你的单位协商,或许违约金不用交这么多 。”受到委托的律师立即找到了小吴的单位领导,并向单位说明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91号令》第十九条规定,违约金的数 额不得高于员工一年的总收入,现在小吴的违约金远远高于他一年的收入,这是不合法的,就算通过法律解决问题,法院也不 会支持5万元的违约金。最后,小吴的单位最终妥协把违约金降到了2万元。小吴如愿以偿既获得了北京户口,又有了自己想 要的工作。“当时感觉自己就像从牢笼里解脱出来一样。”小吴一脸轻松地说。

  然而,据小吴自己说,他还不算是最幸运的人,还有人甚至一分钱不交就成功“解套”了。当被问起原因时,小吴不 无得意地说:“法律是铁面无私的,而现在的用人单位有多少是完全按法律规定来行事的?只要单位用人的时候存在不合法的 问题,有人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到时候一分钱违约金都不用交就可以走人了。”

  “辞职设计师”出炉

  小吴的经历和想法并不算稀奇,时下为了户口而“委屈”自己的大有人在,违约金可能是这些人的惟一障碍。但是一 些法律专业人士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这些人挣脱“枷锁”,而代价要比单位规定的违约金低得多,有时甚至无需付出 任何代价。社会上把这种律师称为“辞职设计师”。

  据了解,要想成为“辞职设计师”,首先必须拥有律师从业资格证书,此外,还必须熟悉劳动法,对于辞职时间、取 证技巧等都烂熟于心。另据北京劳动法律网的专家透露,目前北京市专门从事辞职设计的人员屈指可数,专门人员的人数只在 100人以内,因此这个领域的人才缺口非常大。由此不难看出,“辞职设计”已成一种相当成熟的职业,不仅如此,该行业 还有明确的工作内容。据相关报道,“辞职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步,通过与委托人的沟通,为委托人找到一个 在法律上来看是充分的辞职理由;第二步,帮助委托人具体操作辞职事项,包括制作、快递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等;第三步, 与原单位沟通,争取和解;第四步,如果和解失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第五步,帮助委托人完成其他相关法律 程序,如立案、收集证据、开庭等。其中第一步与第二步是“辞职设计”的关键。

  毋庸置疑,“辞职设计”的市场很大,并且已经初见规模。律师们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不 公正待遇的人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也有人开始担忧,律师帮助刚毕业的大学生离职,是否有“变相协助骗户口”之嫌,这样 的做法是否有违职业道德。对此,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律师事务所李律师表示反对。李律师告诉笔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 定说律师就必须惩恶扬善,如果非要强制律师都这么做的话,这个职业所承担的东西就太多了。另外,作为律师必须忠于的是 法律,而不是遵守人们口中所说的那些道义,况且劳资双方哪一边是在遵从道义也根本说不清楚。所以,单单因为律师们帮助 学生规避违约金就说他们没有职业道德似乎说不过去。

  但是北京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却认为,虽然律师帮助学生辞职并没有违法,但是有些律师在操作过程中确实会 使用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方法。该名律师向笔者透露,按照通常的步骤,律师首先与委托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当事人辞职 的理由、所在单位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该单位在工作中是否存在有悖于劳动法相关规定的问题,因为要想毫发无损地从单位离 职,必须先找到单位理亏的地方,这样就会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但是当事人一般情况下并不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也并不 清楚单位存在哪些违法的地方,这个时候有些律师便会主动列出很多选项,让当事人逐个筛查,看该单位的工作是否与其中某 一选项情况符合,接下来律师会帮助或者教授当事人如何取证。更为严重的是,有律师甚至教当事人如何制造机会让用人单位 违反规定,例如让当事人加班并作记录,因为法律规定每个月加班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这样当该当事人该月加班超过限制时, 律师便会以此作为砝码去和单位沟通,迫使单位降低违约金。

  为达目的,挑战诚信?

  除了关注“辞职设计师”是否有违职业道德外,社会和媒体似乎更担心这些学生们的所作所为,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 诚信意识,甚至有人认为这些人的行为是在挑战诚信。

  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诚信的国家,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中国历代的读书人更是把诚信看作是立身之本,谋事之基 。而如今的读书人,被人们称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确有挑战诚信的嫌疑。

  为了户口,不顾用人单位的利益或许只是其中一方面。近几年,有关贫困生毕业后不按时偿还贷款的报道频繁见诸报 端,甚至于每年当大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都要组织一次贷款毕业生诚信教育大会。当然,不是所有的贷款毕业生都不按 时还款,但是从媒体和学校对此类事件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这绝对不是个别事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连这样的 立世之本都做不到,我们就没有理由反驳社会和媒体对于大学生们的诚信质疑。

  如果说不按时还款和户口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那么“诚信简历”应该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北京市某大型国企人 力资源部任职的赵先生告诉笔者,现在的应聘者把自己的简历写得天花乱坠,其实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夸大其辞,不可尽信。针 对这种情况,山东青岛还专门推出了毕业生诚信简历活动。据青岛市人才市场人事诚信调查所负责人介绍,调查所从2003 年底开始为一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行个人诚信度调查,出具诚信简历,这一活动就是针对越来越多的“注水”简历、造假简 历而开展的。

  赵先生还告诉笔者:“现在的毕业生同以前相比要求多了很多,却很少愿意承担一点责任。”确实如此,很多人认为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同时也反映出责任感的匮乏。眼下应届毕业生签约又毁约的情况已经很普遍,而企业在整个招聘过程中所付 出的劳动因为学生的毁约就白费了。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向媒体反映,应届毕业生的毁约行为很令他们头痛。甚至有个别毕 业生毫不回避地称找工作就得“骑驴找马”,那些被当作“驴”拿来备用的单位多数情况下都是“竹篮打水”。

  终于,“辞职设计”、“变相骗户口”事件把人们对毕业生求职诚信的质疑推上了最高点。虽然,在整个事件中,学 生们充分利用了法律武器,成功地抓住了用人单位的弱点,进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整个过程没有违法的嫌疑。但是,不能说 合法就是值得推崇的,有时候道义、诚信、责任这些法律之外的东西更能帮助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北京一国有大型企业的负 责人的话或许很能说明问题,“学生们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是一件好事,这至少说明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但是我们 也的确应该考虑如何教育学生们使其更具诚信和责任感,毕竟社会这个复杂体要发展单靠法律是不够的”。

  用人单位应“自律”

  大学生挑战诚信也好,“辞职设计师”协助学生“钻研”法律条文也罢,归根结底是用人单位犯错在先,被人抓住了 小辫子,所以不得不就范。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和评论,更多地集中在大学生应该注重诚信上。但是,我们不能回避“没有人应 该为此事负全责”这样一个事实。也许相对于大学生挑战诚信的新闻报道,只怕有关“企业不规范用工”的报道更多一些,也 更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因为规范企业用工已经是个老生常谈却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今很多企业,即便是一些大企业,相信也 存在不完全按照劳动法办事的情况,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周先生的话也许道出了当今用人单位存 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据了解,海南省曾经做过一次全省范围的劳动用工大检查,由省人事劳动保障厅联合省建设厅、省监察厅、省地方税 务局和省总工会共同组织实施,共检查用人单位1893家,涉及劳动者9.5万人。检查中,查出未签订劳动合同3.8万 人,约占被检查总人数的40%;发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57件,违法收取抵押金的755件,未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的226件,未遵守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11件,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2560件,克扣及无故拖欠工资的59件。

  近年来,国家对规范劳动用工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不仅各级政府三令五申,国家又制定并颁布了《劳动合同法》,然 而即便如此,一些企业仍然存有侥幸心理,未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如果说,上面的数据说明的只是一些明目张胆、 简单粗暴地违反劳动法的情况,那么巧妙地钻法律漏洞的聪明企业也不是没有。就在《劳动合同法》即将出台之前,国内某大 型电信生产商,便巧妙地与自己的老员工们先解除合同、再签新合同以避免无限期合同的产生。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如 果员工为企业服务超过一定的年限,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无期限合同。媒体对此事给予相当大的关注度,但是法律专家们认为 此事并不违法,只是可能会有钻法律空子之嫌。

  如果我们说大学生在“变相骗户口”事件中耍了个小聪明,那么企业呢?企业是不是很不聪明或是聪明过头了呢?其 实,作为企业规范用工不但不会授人以柄,而且更有助于留住人才,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据小吴介绍,他如今服务的是一家美 资高科技企业,该企业之所以吸引他,就是因为该企业能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很多时候,员工没有想到的事情, 公司已经开始为员工做了。“从你进入公司起,你就会感觉到他们任何事情都是按照法律程序来做的,不管是劳动合同、工资 制度、还是各种保险等。”小吴这样说。

  所以,被自己的员工和“辞职设计师”合伙“忽悠”之后,企业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抱怨员工没有良心、“辞职设计师 ”没有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改进做事方式。更何况“解决户口”是国家给予企业的一种政策,并不 是企业拿来赚钱或者要挟员工的工具。如果企业首先遵守法律,相信“辞职设计师”再专业,也必然“无用武之地”。

  法律保护“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大学生毕业不久,落定户口便用法律将单位推向尴尬境地,迫使其答应自己离职的条件,这或多或少会让人感觉不舒 服,毕竟单位为自己解决了一件关系终生的大事,这样“过河拆桥”显然不能为国人所接受,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媒体到社会都 在谴责这种类型的毕业生缺乏最起码的诚信。然而,事实是,法律面前,企业必须低头,学生笑到了最后。有人开始疑惑,法 律到底站在谁一边?

  其实,答案很简单。“法律不会把太多的感情和道德因素考虑进去,说白了,法律是一种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这种游 戏规则的人才会受到它的保护,尽管可能有些人做的事情并不值得称道,甚至与我们的道德观相违背,只要他是严格遵守法律 的,法律就会保护它。”北京某高校法律系李教授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辞职这类事件归罪于大学生和“辞职设计师”,他们的做法也许有不当之处,然而这类事件 中最该反思的是企业,希望这一事件能够向那些依然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的企业敲响警钟,不遵守“游戏规则”,法律是无法为 他们“撑腰”的。

  尽管在辞职事件中毕业生和“辞职设计师”都属于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而且法律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保护,但是 ,中国几千年的道德传统似乎并不认同这种行为,法律上胜诉不代表一切。“道德法庭”也许会让舆论去校正这种合法不合情 的事情。“我们必须在守法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提高我们的学生和市民对诚信、责任的认同感,提高舆论对于 道德领域的控制力度。”南昌大学中文系陈教授的话或许能代表很多教育界人士的观点。

  王娈/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