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部分高校取消大学生献血加分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4日03:25 新京报

  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作为大学生的学年最终成绩,决定着学生在班级里的排名,与奖学金直接挂钩。浙江部分高校出台“学生无偿献血便可获得综合素质测评加分”政策,初衷是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参与公益活动,却引起争议。

  浙江教育学院今年悄然取消“献血加分”政策,以免学生为获加分而献血。

  奖学金提高一档

  “设定献血加分规则,会促使一些同学去献血。”浙江大学三年级学生景青峰说,一些情况下,献血所获加分高于担任班干部所获加分,相对比较容易“操作”。据浙江教育学院学工部学生处王老师介绍,由于义务献血可以作为公益活动获得加分,这所学校2007年参加献血的学生达到上千人,几乎占学生总人数的一半。

  在高校,测评加分关联着奖学金。一则2007年相关“旧闻”引人注目:一名平时晕血的女学生冒“生命危险”义务献血,她所获得的奖学金随后由三等“升”为二等,金额从1000元“涨”为1500元。

  尽管校方解释,“献血加分”政策起因于无偿献血是相对易于“取证”的行为;政策主旨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习惯。至于这项政策的副作用,是校方始料所未及的。在浙江教育学院王老师看来,确有学生为获奖学金而“无偿献血”。

  另外,一些身体条件达标学生本来无意无偿献血,为提高测评成绩而献血,背离了无偿献血“自觉自愿”原则;一些身体条件不达标学生想献血而不能,客观上致使成绩“落后”;另一些学生真正有心捐血,却怕遭人误解为“投机”,望而却步。

  素质标准更新

  王老师认为,“献血不献血,不足以构成评判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也不能单纯地被列为综合素质测评内容。”

  专家认为,素质培养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个人素质多数时候的表现出自自发和内在,无需外在影响。如果表现是由外在压力促成,那未必是素质的真实显现。加分应是一种肯定,不应作为一种奖励。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做法是,将奖学金细分为社会工作、社会实践、研究创新、文体优秀和优秀团体等“目标”明确的设置。学工部刘老师说,奖学金应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激励机制,结合“过程奖励”和“时效奖励”,引导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新华社专稿)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娴间椒绗熼張宥呭 
璺�濞存瑦鐫欓崡搴㈢亜閻″墎娲婇張澶愭閸忣剙寰�

閺堫剙宸堕悽鐔堕獓閸氬嫮顫掗悺鍓佹磰閿涘苯顢栭弬娆

www.chinahualin.com

璺�閺冪娀鏁楅崚鈺傛Е濮瑰€熸簠鐠愬憡妲楅張锟�

娑撴捇妫紒蹇涙敘闂呰泛鐫樺鍛扮瀵伴攱鏌�-婵

www.wuxistar-auto.com.cn

璺�濮圭喕瀚冮崡鈩冣偓婵婂紑閼捐鲸婀囨鐗堟箒

鐎规氨鍋i悽鐔堕獓閸ヨ棄顔嶆径姘嚋闁劍婀囩憗鍜

www.casdelly.com

璺�濮圭喕瀚冮崡鈩冣偓婵婂紑閼捐鲸婀囨鐗堟箒

鐎规氨鍋i悽鐔堕獓閸ヨ棄顔嶆径姘嚋闁劍婀囩憗鍜

www.casdelly.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