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打造内外资平等的竞争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14:24 青岛新闻网

  内外资平等争议

  韩资企业非法撤离,也让人重新审视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更有人提出,要提高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限制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进入。

  而王传仕认为,与其提高外资门槛,倒不如打造内外资平等的竞争环境,让市场去决定企业的生存权。

  事实上,企业所得税税率内外资的合并,使国内市场在内外资平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目前,外资仍享有诸多超国民待遇,如三年免税的税收政策,企业审批的技术标准(包括环境标准)比较宽松,审批时间也要比国内企业减少一半等,这使得同样技术含量、盈利能力的公司,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更强。而如果没有这些优惠政策,现在非法撤离的那些外资企业可能就不能进入中国。“现在国家不缺外汇,不缺国外资金,为什么不可以把内外资放到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中?为什么不能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国内创业呢?这样既可以使庞大的外汇储备运转起来,还能增加民间财富,扩大内需,甚至是减少进出口差额,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何乐而不为呢?”王传仕如此说道。

  韩资退潮的积极意义

  ◆导报评论员 赵龙

  近来,接连发生的韩商在中国投资企业(以下简称韩资)“逃跑”事件,成为经济界关注焦点,公众对此不乏情绪性反应,当然也有对国内商务环境的过虑。但我们认为,这只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小插曲,它所折射出的积极意义要远大于消极影响。

  韩资的“撤退”,其实早就零星出现过,并且持续至今。《朝鲜日报》在2006年曾调查了韩资在胶东半岛的困境,认为原因主要是劳动力紧缺,工人福利增加,环保力度加大,政策优惠减少等。而自今年元旦起,新的《劳动合同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因素。

  目前最为引发争议的是,部分韩资的关闭采取了拖欠费用“出逃”的方式,而非正常的倒闭途径。这其实是一个司法方面的技术问题,目前两国政府间正在探讨。

  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些韩资经受不住中国营商环境的新考验,它们的撤离对中国、对山东意味着什么,我们下一步的对外开放工作应有怎样的思路。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营商环境必然发生改变——提高劳动者收入及权益保护,更加重视环保,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内外资在政策上趋于平等,更是应有之义。企业如因此经营不善,只能说明缺乏竞争力,是市场进行的优胜劣汰。

  我们看到,“撤退”的韩资大多是以纺织、缝纫、制鞋、皮革、首饰和玩具等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它们生存的基础就是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而那些在技术和管理经验上占有优势的韩国企业,由于中国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环境标准以及日益提高的购买力,反而大展拳脚。前述韩资之所以能扎堆中国,也与以前的招商引资机制缺乏遴选动力有关。

  对于部分韩资的撤离,我们不必忧虑。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应着不同的发展理念、不同的政策措施、不同的经济结构。目前中国营商环境的变化,反映着新的理念——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对于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力。

  在2月19日召开的山东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表示,山东将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其中之一即是“利用外资向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在“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拓展非洲”全面开放战略中,对“日韩”内容的描述是,瞄准日韩30强大企业,在汽车、造船、机械、电子、化工、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领域进行深层对接,建成全国领先的产业协作区;同时积极扩大双向投资合作,组织企业到韩国的工业团地投资设厂,借助韩国扩大与美国的经济合作。

  这说明,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产业升级,已有了明确的规划与策略。此外,在2007年底出台的有关山东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新的监督考核体系,“既考核发展速度,更考核发展质量;既要考核经济发展,更要考核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将从制度上保证利用外资的质量。 ◆导报记者 马昕 王延锋 烟台 济南报道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